黄 夷
大数据已成为影响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生活的关键要素。将大数据融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生动局面,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诉求,又带来了新课题。我们应当充分把握历史机遇,积极应对现实挑战,探究运用大数据破解长期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武警贵州省总队利用驻地大数据资源优势,研发了以立体云中心、智慧云课堂、智能云考场、数据云引擎、多维云空间、心理云服务为架构的思想政治建设云平台,推动教育向网络延伸、向云端拓展、向数据深化。我支队积极乘“云”而上、借“数”增效,走开了教育精准发力、高效实施、动态管控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教育提质增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只有找准靶心、有的放矢,才能确保教育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但从实践看,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有的思想调查长期都是通过传统的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工作量大、覆盖率低、周期性长、时效性差,很难做到全员额、多层次、多角度,难以精准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习惯、偏好和行为;有的教育内容统筹安排不合理,计划落实不严格,不少单位因临时性任务、上级工作安排、重大会议活动等冲击影响,导致内容落实缺项漏项比较多;机关对基层日常教育制度落实督促检查手段比较单一,难以实现定期查、随机查、实地查、全面查,难以掌握底数实情,基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治。
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计算、存储能力的极大增强,数据来源受环境、条件和群体的影响大大减少,基本实现对所有行为的无差别记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提取不同层面官兵的基本特征和内心诉求,协助教员依托准确数据制定强化教育管理的策略和措施,实现数据力量和预测力量、管理力量的有机整合。一是推动思想调查向覆盖全员转变。针对部队驻地分散、点多线长面广且人员难集中的客观实际,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借助强军网同步对全体官兵进行网上思想调查。大数据可自动进行数据整合、分析比对,及时获取全方位多角度的鲜活数据,与传统模式相比流程快速简单、数据准确全面、结论直截了当,既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找准了靶心靶向。比如,我支队受领武警部队主题教育联系点任务后,借助总队云平台,仅用50 分钟时间就完成全支队的网上思想摸底调查,经自动统计分析,梳理出教育中需要突出解决的17 个问题、官兵喜爱的9 种方式32 条建议,为主题教育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推动教育实施向覆盖全域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对教育内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形成体系。大数据技术核心就是用数据说话,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反映,找准教育实施中的漏项缺项,及时完善补充,突出重点强化,实现教育的闭合回路,推动教育管理与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比如,我总队云平台以“1+6”教育模式作为课程判别的基础依据,实现每周、每月、每季、每年需要落实的教育内容的科学筹划计划,对基层需要落实的政治教育规范为8 个类别并成饼状模块在系统内直观显示,云平台实时进行自动统计分析,较好促进教育内容全面覆盖。三是推动进程管控向覆盖全时转变。大数据具有自动留痕、在容错范围内自动预警的特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者、教育对象各自对教育活动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对教学准备、授课情况、教员素质、教育效果等实施全面自动监测,机关可实时把控教育进度、调整教育节奏、掌控教学实情、实施教学干预。我总队云平台立体云中心模块,基本实现了对各基层单位教育总课时、已完成课时、课程名称、完成状态等直观反映,还能对未完成的课时自动分析预警提醒,便于教育管理者全时掌控教育落实情况。
近年来,各部队普遍建有网络教育平台,对增强教育效果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调研感到,以往的一些网络教育平台先天存在信息交互和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从数据价值看,还不能从结构上打破数据壁垒,零散的数据储存方式和相对独立封闭的数据管控模式,限制了优质资源的利用,很难满足施教者和受众对其功能的需求。从回应关切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以海量信息满足官兵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服务方式升级回应官兵虚拟式表达、平等式交流的关切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从资源获取看,当前部分基层单位借助强军网获取学习教育资源相对受限,信息量少、内容杂陈、不成体系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手机网络限时开放使用,导致官兵难以找到高效的资源获取方式,想学的内容找不到、想解的难题无渠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兵的参与热情。
运用大数据集成技术可以将分散无序、相对独立异构的资源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知识组织的技术和方法,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规范科学地整理、类聚、融合和重组,使其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数字资源体系,为走开开放共享的教育路子提供有利环境。一是提升资源共享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集资源获取、需求推送、计划预警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平台,采取音视频、图文等形式,将精品课程、优质课件、经典图书、红色资源等上传到云端,实现教育内容随时可学、思想困惑随时可问、心得体会随时可写、讨论辨析随时可谈。比如,在我总队智慧云课堂模块中,“黔中卫士大讲堂”专家学者精品课、优秀“四会”政治教员优质课等课程,长期置于慕课排行榜首,深受广大官兵欢迎,真正实现了从过去的封闭式自我教育向开放式互助教育转变。二是增强个性需求体验。大数据技术的特点是一切可以量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上实现了由“吃大锅饭”向“个性教育”转变。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整理官兵基本信息,研究行为动态,探寻数据背后相关需求因子,利用推流技术将全网资源进行自动分析,并选择推送官兵想学的、愿看的、喜爱的内容,以适应新生代官兵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使各项服务保障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精确化,增强学习内驱力。比如,可以建立心理大数据服务专区,结合官兵心理测查情况,提供问题分析、教材推荐、调试方式、经历分享等“私人订制”服务,进一步延伸感知触角、提升心理服务质量。三是畅通资源获取渠道。利用爬虫技术,采用域名访问和地址访问的方式,进行网络全域快速搜索,实现各类资源一键可得,并根据个人需要收藏备用,有效缩小军内外、内外网之间信息“剪刀差”,让官兵体验到“百度”就在身边。同时,结合教育进程,整理上传影像资料、纪实素材、视频短片等媒体资源,形成“军中互联网”“教育大超市”,最大限度实现资源集约、开放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效费比。
当前,各级结合实际对管教抓教形式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尝试,但从实际情况看,过程难管控、评估不科学、督学缺招法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从力量上看,随着部队改革推进,小机关带大部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靠跑面检查、实地了解不仅时间上难保证,人力上也疲于应付,难以真正走进去、沉下来,对教育实现常态化监督。从机制上看,当前部队对教育的评估考核,往往都是依赖某次检查、某次考核或者是某一印象来评判教育效果,不少单位把评估重点放在查看汇编资料、抽问理论、翻阅笔记、检查教案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数据量化和全面评估。从载体上看,官兵的学习教育多数都是固化的模式、硬性的要求,吸引官兵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接受教育的创新手段还不多,以致有的对上级安排的自学内容不感兴趣甚至带有抵触情绪,有的官兵学习内容零散、学习时间碎化、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形成体系。
大数据技术的系统思维,就是通过对官兵点击、搜索、浏览时长、下载量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合,形成有利于管教抓教的体系数据,挖掘出官兵的个人偏好和现实期盼,推动教育管控更为系统、教育指导更加便捷、官兵需求更易满足。具体讲,主要优势在于:一是计划落实便于监督。大数据能以量化表、曲线图等形式全景动态呈现教育信息,为实现课堂信息的有效把控、课程安排的及时调控和官兵综合能力的动态掌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利用音视频推流技术,将政治教员授课现场适时上传存储,机关足不出户就能同步跟进掌握课堂教育情况,查看以往教育留存数据,保证计划有效落实,可较好解决时间被挤占、补课难组织、讨论走形式等“老大难”问题。二是实际成效便于评估。大数据系统、全面、相关的技术特点,便于开展教育考核评价工作,通过对不同数据的综合考评,能够更加准确地考察教育成效。在对象上,既可以对单个军人,也可以对不同建制单位进行教育考评,做到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客观全面地反映一个单位教育开展情况;在时间上,既可以开展短期评价,也可以进行长期评价,使教育评价覆盖各个时段,实现教育评价的连续性;在内容上,既可以完成单项评价,也可以开展综合评价,通过年度教育活动纵向对比、历年同类型教育活动横向对比,参考军事训练成绩、官兵心理状态、单位风气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实现对教育成效的整体考察。三是自主教育便于开展。数据的客观存在性和相对稳定性,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大数据可自动、系统、整合利用海量数据资源,直观地呈现出理论、事例、活动的效果,给官兵以最直接的感受,新时代青年官兵更乐于接受、主动参与,从而实现教育由“课堂灌输式”向“群众自主式”延伸拓展。比如,我总队云平台中设置了慕课补课、理论闯关、心理服务、热点辨析、好书荐读等板块,在相对封闭的军营环境中为官兵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平台,基本实现官兵适时自主补课、理论学习自动积分、心理调适自助服务等功能,增强了官兵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有力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