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伟
摘 要:中国是具有五千年辉煌灿烂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文化,其中不乏蕴含极为丰富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所需精神追求与文明寄托资源,礼文化注重个人内在修养、尊重与人合作交往、推崇礼尚秩序准则,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我国现代青少年所缺乏的一种优良品质。作为兼具理论与实用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于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着力打造尊重、平等、敬让、和谐、仁爱、内修、向上的高职校园礼文化传承体系与氛围,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礼文化的融合,培养“内秀外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高职校园;“礼”文化;职业教育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2-0169-04
Abstract: China is a huge country with a splendi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5,000 years, and is known as the "state of etiquette".Combing the "ritual" cultur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ing the spiritual pursuit and civilization sustenance resources required for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itual culture pays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internal cultivation, respect and cooperation with people, and respects the rules of ritual order. These contents are precisely the kind of good quality that modern teenagers in our country lack. As a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both theory and practicality,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strive to create a system and atmosphere of respect, equality, respect, harmony, benevolence, internal cultivation and up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ed;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ritual" cul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前言
中國作为礼仪文化之邦,向来推崇仁、义、礼、智、信,其中“礼”作为传统五常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与育人、塑人之道,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1]。立足于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越来越强,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基层,都在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承、培育和践行优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习主席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屋建瓴指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总书记也多次在大型场合倡导文化自信,其更是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高职院校作为育人塑人之场所,在传授现代技术工艺理念基础上,理应承担起传统礼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重任,以《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指南,将礼文化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推陈出新,寻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礼”文化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需求
(一)在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回望中认知“礼”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有着深刻与渊源流长的哲学、文化内涵。早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中国著名教育家胡适先生就指出,“礼”是一种教化手段,也是一种道德评判标准,更是一种衡量是非曲直的基本准则。中国素来推崇“礼”文化,无论是早期的人伦关系,还是现代国际政治关系,“礼”一直被视为一种“法规”[2]。
立足于现代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需求视角,回望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礼”在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最初的宗教仪节、社会风俗习惯,到人们公认的社会规矩,“礼”越来越接近于“法”,并成为社会普遍推崇和认可的一种行为模范规矩和准则。
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荀子认为“礼”与“孝”并重,其在《礼记》中秉持“性恶在于礼缺”的观点,并将“礼”作为安邦治民之法;荀子认为,“礼者不出于天性而出于人为”,积“伪”在于知礼,而知礼重在于学,由此为儒家倡导的“立于礼,成于乐”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发展到近现代,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伦理学史》中指出,“乐之德圆而神,礼之德方而智”……,从五四运动之后,有不少学者重新开始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其中贺麟先生强调,“礼可以格物穷理,规范行为,陶养性灵”;冯友兰先生则认为,“礼教功能可使人内存和悦,外有品节”……
从现代职业教育担负的使命功能来看,面对当今社会中种种的“人心不古”乱象,卸去传统礼之重负,只有在重新回溯历史文化中才能更为客观看待与认知礼,从儒家思想来讲,礼之本在于仁,因此礼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之重点和内核,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精神需求[3]。
(二) 在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反思中审视“礼”
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不断发展,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在人才培养中,“重技能而轻文化素质”的后天缺陷越来越凸显。文化的缺失是职业教育也是现阶段我国整个教育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弘扬“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也是文化传承的反映,但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衡量,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于当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文化浸润不彻底,导致有些高素质人才“先天畸形”,对于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刻,不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优良高尚的品质[4]。
从文化素质培养层面而言,当代青年普遍缺乏一种“文化自信”的底气与信仰,这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生个人之因。长久以来,职业院校以专业技能的高低来评判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忽视了文化引导与熏陶。当学生在为《王牌特工》绅士之礼所感叹时,当学生在为温彻斯特大学“不知礼,无以立也”的校训津津乐道时,当青少年在为《琅琊榜》中暌违已久的礼仪“圈粉”时……,殊不知,泱泱文明古国的气度与风骨早已淡然无存。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者,应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体系衔接缺失问题进行深刻反思,重新审视高职学生谋生立足的“软实力”与硬技能,為了防止学生先天缺陷,后天文化熏陶不足,应将传统文化中“礼”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一种“营养教育”,除了“有业”,还应教会学生“乐业”,在礼仪之邦体现“内德外修”的风范,展示中国人“仁慈忠义”的聪明睿智,成为有追求,有文化及有思想的彬彬有礼之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应在职业教育中传承礼,让学生从内心层面认同礼,知礼学礼[5]。
(三) 在对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塑造中凝聚“礼”
“礼”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融入社会,赢得尊重,获得出彩机会的法宝。高职学生在具备核心技能、素养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塑造自身品格,凝聚礼文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重点在于传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水平,但忽视了礼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实用的一面,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6]。所以,高职院校非常适合通过构建礼文化,开启学生重新了解与学习、主动传承礼文化的新局面。
从实用性需求这一层面而言,礼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之间并行不悖,二者有许多契合点,让青年学生接受礼,知礼,懂礼,明礼,并非要机械地让其学习传统礼仪,而是要推陈出新,以现代化视角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礼文化,用现代教育学理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视角和需求,系统梳理与提炼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契合之处,使传统文化熠熠生辉,推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7]。
二、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高职校园“礼”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契合点
(一) 礼文化是高职校园“秩序”为首的文化模式
礼是一种文化秩序,也是一种文化发展模式,追求礼、学习礼,让学生懂礼,明礼,知礼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重建一种非法律维持的高职校园文明秩序。《论语》有言,“道之以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明礼格物”的本义和功能不在于拘泥和禁锢于传统,而在于博古而厚今,通过礼文化模式以及礼秩序在高职校园中的营造和传播、传承,给予崇尚和追求自由的学生一种随之放任的约束规则,使学生在无上下等级以及伦理规范约束的校园中养成一种彬彬有礼的行为习惯[8]。
其实,当今不只是在校园,我国社会层面以及职业层面,普遍缺乏一种以礼来维持的良好秩序。在法治社会,构建与维持礼仪文明,亟需礼文化的浸润和洗礼,当代青年学生思想开放,“任性”,个性张扬,追求独立与自由,无视秩序,对学生教育管理者造成了巨大挑战。殊不知,良好秩序的构建和维持在于礼不在于法,只有重新弘扬与传承传统礼文化,让学生发自内心尚礼,才能形成一种自由而不放任,放任而不堕落的良好文明校园风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担当与社会使命,维护高职校园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礼文化是高职校园秩序与和谐的统一
中国传统礼文化除了重秩序,还推崇和谐,在尊重自由与弘扬独立个性的时代中,高职院校应追求和而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丰富多样的人生。时代在变化,由内而外都在告诉我们一条为人处世的标准,即“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从杭州“G20”峰会,到中外合作,再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合作处处可见,“中国智慧”既是礼文化中人际关系、和谐统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场景中处处需要学习的哲学学问。尤其在高职校园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尊重时代潮流个性,包容多元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与时代同行,而这一和谐秩序的构建需要以礼文化来维持,礼除了重秩序,亦重和谐,其更符合高职院校当今教育发展大局和趋势。
(三)礼文化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
职业院校学生最终的归宿是社会,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学生会遇到诸多艰难险阻,因此学生必须发扬“就业-敬业-乐业”的现代职业精神,而前提是需要夯实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既要提升个人素养,又要加强道德思想建设,礼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它是一个人的自立之本,也是职业发展道路中为人处世之道,一个受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是懂得自尊,懂得尊重他人,且能够维护自己尊严,唯有在人际合作交往中投桃报李以礼相待,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长足进步,获得成长,实现自我价值[9]。
三、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高职校园“礼”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开展对策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礼”文化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需求,立足于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高职校园“礼”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契合点,本文认为高职校园“礼”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互相融合促进,通过建构尊重平等敬让的高职校园“礼”文化秩序,传播营造和谐仁爱的高职校园“礼”文化教育风气以及弘扬内修向上的高职校园“礼”文化传承精神,重塑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在汲取优秀传统礼文化营养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发展[10]。
(一)建构尊重平等敬让的高职校园“礼”文化秩序
现代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就是要塑造人,锻炼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用人才。“礼尚往来”的哲学命题能够促进学生治人情、修人义,礼文化注重敬让和信,所以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文明之态,提倡青年一代不拘礼而“礼贤下士”[11]。具体而言,在校园中应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在校园中鼓励学生尊重与平等交往,既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又要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只有取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收获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信任以及让学生以礼相待。现代教育体系下,仅仅靠身份的权威显然已不符合职业教育时势,教育者应不断加强自身双重修炼,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只有形成尊重平等敬让的校园秩序,才能让学生在发自内心行使礼仪中,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准则,也可在西方宣扬的自由民主博爱口号中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二)营造和谐仁爱的高职校园“礼”文化教育风气
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传统礼文化之美。比如,在《左传》中提出了礼乐文化是提升一个人基本道德修养的观点,因此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首要任務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谐仁爱是一种礼文化风气,更是当今职业教育中缺乏的一种向上积极的教育风貌,在高职校园中,仁和礼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仁慈,也体现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师生能够平等对待教育问题,秉持着爱心与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培养学生的理性与探求知识智慧的独立精神,使学生在是非面前从容镇定,不被外来文化所影响和迷惑,更能在时代大局中冷静从容处理复杂问题,持久地践行教育的仁慈。
若没有道德修养,没有彬彬有礼的风范,即使有更高的才识和技能,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当今社会只有不计较得失,不为利益所蛊惑,为人心平气和,懂得相处之道,才能长久立足,而这些恰恰都是当今职业教育的短板以及不足之处,子曰:“礼云礼云,人而不仁,如礼何?”,又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恰如其分得体行礼,才能让学生在接收专业职业教育中获得礼的践行智慧,这既是一门艺术,也是通过职业教育让学生知礼明礼的初衷[12]。
(三)弘扬内修向上的高职校园“礼”文化传承精神
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教育究其根本,乃内化学生道德思想,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技术理论的同时,弘扬礼文化。而达礼的前提和核心必须是要知礼和行礼,学生知礼的过程就是格物致知的过程,职业教育必须明确方向,将专业技能的培训锻炼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作为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必要步骤和环节,不只是要简单地让学生积累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技能并重,端正仪表和态度,以谦恭不卑亢的态度和思想行为将道德礼仪内化为高尚人格,使学生实现专业技能、知识态度与思想行为之间的平衡协调。
当今时代,礼之教化,弘扬国学绝不可以类似于机械地让学生诵读《弟子规》或者简单穿上汉服学习汉语,而应引导学生弘扬内修向上的高职校园“礼”文化传承精神,在校园文化氛围中,让年轻人主动发现礼的优雅,体验礼仪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教师知书达礼风范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夫师以身为正仪”,职业教育的使命和功能是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传承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形成自由之态度,树立文明之精神,真正通过自己的人格显示内在的知识学问和道德修养[13]。
四、结束语
“礼”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精髓和文化传承“基因”,站在新时代的前沿,立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肥沃的精神文化土壤之中,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和重托是要培养和打造富有礼文化气质以及具备与时俱进专业实践理论、技能的多元化优秀人才。而在全民都在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礼”文化正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由此为传统“礼”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与契合点。作为高职校园“秩序”为首的文化传播模式,秩序与和谐的内在统一体,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就是要崇尚礼文化。对此,应在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回望、发展反思以及专业技能塑造中认知“礼”、审视“礼”和凝聚“礼”,营造“礼”文化秩序,形成“礼”文化教育风气,培育“礼”文化传承精神,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威韵.高职院校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现代教育,2018(02):46-48.
[2]祁峥.高职院校深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152+154.
[3]任清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思考[J].人文天下,2018(15):44-48.
[4]于瑜.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评《中华传统文化》[J].新闻爱好者,2018(08):97-98.
[5]李娟.民族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J].教育观察,2018,7(16):141-142.
[6]陈航平.“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绿色科技,2018(17):292-293.
[7]李曾辉.高职艺术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探析[J].知识经济,2017(01):153+155.
[8]张伟.职业教育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4):74-78.
[9]范果.对接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 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6(05):279-280.
[10]张运萍.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创新研究[J].传承,2014(10):66-67.
[11]曹荣军,孙继红.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J].教育评论,2015(03):134-136.
[12]郑军.高职德育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98-101.
[13]章永刚.浅议文化育人与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3(3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