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2020-02-10 06:38王凤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

王凤仙

[摘    要] 产业转型升级加剧了市场的人才竞争,就事业单位而言,要想吸引众多优秀人才,需实施有效的绩效激励制度。本文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的不足入手,结合具体案例,给出改进措施,为管理者优化事业单位绩效激励制度提供参考,强化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1. 046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1- 0109- 02

0      前    言

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机构,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表现在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绩效激励与职位晋升等方面,影响人才效能的发挥,阻碍事业单位重要作用的落实。

1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的不足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激励制度可使职工了解岗位工作需求,制定完善的岗位工作目标,创设奖罚分明的工作氛围,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职工的综合素养,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但在实践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激励制度与工作实践脱节,表现出如下不足,影响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与未来发展。

1.1   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

绩效考核是实施绩效激励制度的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激励时,制定的績效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导致岗位工作的考核以考勤表为主,并未开展全面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难以发挥绩效激励的作用,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工作岗位脱节,并不能有效考核岗位工作的成效,导致部分努力工作的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对事业单位产生不满情绪,使事业单位流失人才。就此,事业单位可引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利用全面覆盖的考核指标,为绩效激励提供条件。

1.2   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

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正式职工与外聘员工两种,前者可获得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后者则没有。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下,外聘员工数量增多,与正式职工间的收入差距愈加突出,引发职工的不满情绪,影响工作成效。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薪酬结构包括绩效工资,通过二次分配方式,进行绩效工资的发放。而在事业单位实践工作中,不同部门的效益不同,职工获得的二次分配收入存在较大差异,收入差距矛盾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就此,事业单位需优化薪酬结构,制定合理薪酬分配制度,提升薪酬发放的公平性,保障职工的权益。

1.3   绩效激励方式单一

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事业单位绩效激励需以职工的需求为基础,提供针对性激励,方可提高职工的归属感与满意度,激发职工的热情,创造更多效益。但事业单位的绩效激励方式以物质激励为主,即为表现优秀的职工提供奖金激励,激励方式较单一,不能满足职工的多元化需求。就此,事业单位需拓展绩效激励方式,了解职工的需求,实施多元化激励手段,发挥绩效激励的优势。

1.4   职工晋升渠道单一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职工晋升渠道是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发挥人才效能的有效途径。但就目前事业单位的工作而言,少量的竞争岗位与过多的人才存在严重矛盾,使职工晋升渠道单一化,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选择离职,导致事业单位错失多个人才。以很多事业单位普遍情况为例,技术岗位的职工可通过技术职称晋升或转变为行政职务晋升,而这两种晋升渠道又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优秀青年职工的晋升竞争性偏弱,在评选职务或高级职称时不具优势。就此,事业单位需拓展职位晋升渠道,为青年职工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提升职工的积极性与效能[1]。

2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改进建议

2.1   改进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议

事业单位管理者需科学选取绩效考核指标,采取合理绩效考核方法,全面有效考察职工的工作绩效,并以此作为激励的依据,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在绩效考核指标制定中,事业单位管理者可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框架,使绩效考核更为科学合理,并将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结合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等,明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实现精细化、全面化的绩效考核。

以某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例, 管理者将绩效考核指标选为工作实绩、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三项。①工作实绩根据具体岗位工作决定,如管理岗位的考评指标为部门效益与部门指标完成状况等;行政岗位的考评指标为服务对象的满意度。②工作态度包括纪律性、责任感、进取心与协作性等指标。③工作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基于上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管理者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方法,为每个指标赋值,计算职工的最终考核得分。考核得分60以内为不合格;60~70为基本合格;70~90为合格;90以上为优秀。

2.2   改进薪酬分配制度的建议

针对事业单位薪酬分配存在的同工不同酬、分配差距大等问题,事业单位管理者需推进薪酬制度改革,选择适合的薪酬模式,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目前适用于事业单位的薪酬分配模式有如下三种:

其一是岗位绩效工资制。人力资源部门封存职工的基本工资,转为档案工资,岗位工资由企业岗位工作体系决定。在该模式下,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与合同制职工,享有同样的薪酬发放体系,即岗位工资+绩效工资。

其二是双轨制。人力资源部门保留正式职工的基本工资,并实施岗位工资体系,实施双轨制。在该模式下,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薪酬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合同制职工的薪酬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

其三是基本工资保留制。人力资源部门分别为正式职工与岗位职工 建立基本工资,并实施岗位工资体系。在该模式下,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与合同制职工相同,薪酬均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2]。

以住建系统事业单位某设计院为例 ,其以往的薪酬结构为基本工资+平均劳酬+津补贴,薪酬结构单一。管理者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将基本工资转变为档案工资,并将部分津补贴纳入档案工资中,另一部分细化为个人设计业绩提成与专家补贴;再根据岗位体系,设定不同的岗位工资,结合绩效工资,共同组成全新的薪酬结构,提升薪酬结构的公平性、合理性与竞争性,在单位内部形成你争我赶的良好竞争局面。

2.3   改进绩效激励方式的建议

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绩效激励方式单一问题,管理者需创新绩效激励机制,引进多元化激励方式,将单一的奖金激励拓展为培训激励、精神激励与个性化激励,以职工的需求入手,提供针对性绩效激励,提高职工对事业单位的满意度与认同感,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价值。

(1)在培训激励方面,事业单位需根据岗位工作需求、市场发展现状,对职工进行针对性培训,强化职工的综合素养,满足职工的自我发展需求,为职工的岗位晋升提供条件。为落实培训激励的作用,管理者需注重培训内容的多元化,覆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岗位技术培训与团建等,提升岗位职工的技术性、技能性与协作性等素养,为事业单位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2)在精神激励方面,事业单位可实施评先树优活动,用于表彰职工的优秀表现,使职工树立自我成就感,满足其自我价值需求。例如,在某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中,管理者共设置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奖、劳动奖章与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并組织技术人员参与学术沙龙等活动,以老带新,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使技术人员创设全新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提升事业单位各岗位的工作成效。

(3)在个性化激励方面,事业单位可根据职工的多元化需求,提供针对性激励,提高职工对事业单位的归属感,强化职工的凝聚力与效能。例如,在某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中,对于突出贡献的职工,根据职工的意愿,给予家庭成员援助、特殊休假、特殊称号等激励;对于特殊贡献的职工,根据职工的意愿,给予参与决策、住房补贴或特殊培训等激励,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职工将自身的发展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整合,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2.4   改进职工晋升渠道的建议

事业单位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拓展职工晋升渠道,为岗位职工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就此,事业单位需根据岗位工作,划分不同等级与层次,明确每个等级与层次的任职要求及晋升标准,帮助岗位职工制定发展目标,实现人才效能最大化。具体晋升渠道如下:

第一,让从事行政职务事业单位职工有晋升空间,职工→单位管理岗位→单位行政管理岗位→单位党政部门岗位,岗位晋升渠道为副职→正职。

第二,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技术人员可通过多种方式晋升,不必局限于管理岗位,为事业单位保留更多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

3      结    论

综上所述,绩效激励制度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要点,内容繁杂,应注意的焦点较多。 事业单位管理者需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分配制度,整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优化职工晋升渠道,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职工工作成效,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振荣.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8):176.

[2]吴海滢.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0):234.

[3]李华.探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方向及完善措施[J].中国金属通报,2018(3):28-29.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