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娟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因”在上古时期为多功能词类,但受其早期用法材料缺乏的限制,学界对其来源和演化过程一直未有定论。关于“因”的本义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根据字形确定本义,一类是根据传世文献确定本义。前者成果较多,如徐中舒《甲骨文字典》[1]认为“因”像茵席编织纹;于省吾[2]提到丁山、董作宾等认为“囗”为棺材或承载死人的垫子,故“因”有“死”义,郭沫若、商承祚等解释为“囚”字;赵诚[3]认为“因”金文为“”,象人被衣物包裹之形;《说文解字·囗部》释为:“就也,从囗、大。” 另外一类是根据传世文献确定本义,如陈会兵、胡龙秀[4]根据“因”在传世文献中的“衬垫或覆盖”义,认为其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之意”。
上述观点主要根据字形判定“因”的本义,但人们对字形的看法各有根据,如果单就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来看,显然各有道理。而且“因”在甲骨文中的用例不多,且例句较短,“因”的意义不明。既然出土文献难以确定“因”的本义,我们可以从传世文献入手,利用传世文献的丰富语料确定其早期意义,将之与前面各家认定的出土文献“因”的本义进行印证,再反推其本义。
出土文献具有语料真实性和年代确定性的特点,有助于确定字词的本义,但在出土文献材料不充足,难以确定本义时,结合传世文献进行相互印证,也是确定字词本义的有效手段。陈会兵、胡龙秀[4]根据“因”在传世文献中有“衬垫或覆盖”义,推定其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之意”。我们大致认可其论证方法,但这种推定还只是根据传世文献套用字形义,没有适当考虑甲骨文用法,我们对其本义的认定有不同看法。传世文献中“因”虽然有动词、介词和连词等多功能用法,根据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其中动词义比较实在,最有可能与甲骨文中的“因”的功能接近。整理传世文献语料,发现“因”早期动词义为“靠近、接近”等,如:
(1)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尚书·尧典》)
(2)维此王季,因心则友。(《诗经·大雅·皇矣》)
(3)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左传·庄公十九年》)
例(1)“因”意思是去往高地或田地劳作,“因”单独作谓语,显然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靠近、接近”。例(2)、(3)均与例(1)意思接近,例(2)指心理上的接近则会成为朋友,例(3)“因苏氏”指“依附”或“投奔”苏氏。上面几例都有明显的空间距离关系,有的是纯粹的空间接近关系,如例(1);有的则是由物理空间距离通过隐喻手段表达为心理空间,如例(2);有的是空间或社会关系的接近,如例(3)。因此,《说文解字·囗部》将“因”释为:“就也,从囗、大。”该义并非“因”的本义,很可能是“因”的引申义。
传世文献的“因”还有由物理空间接近关系引申出来的其他抽象关系义,例如:
(4)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左传·文公七年》)
(5)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旧;因民,非多怨民无所始。(《国语·鲁语上》)
(6)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7)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例(4)“因贾季问酆舒”是指“通过贾季问酆舒”,“因”由“靠近、接近”义引申为“通过”义;例(5)中的“因民”指依靠老百姓,由物理关系的“接近”引申为“依靠”义;例(6)中的“近”是“接近、符合”的意思,后文“因”与之对举,证明“因”与“接近、符合”有相似性;例(7)的“殷因于夏礼”和“周因于殷礼”分别是指“殷沿袭夏礼”和“周沿袭殷礼”,“因”由“接近”引申出“沿袭”义。上例表明虽然上古传世文献的“因”有多个动词或介词用法,但其意义均来源于“因”的空间位移义“靠近、接近”,该义与抽象社会或人际空间位移义具有语义上的密切联系,使得前者语义演化为后者。
传世文献中的表空间位移的“接近、靠近”义可能与出土文献中的“因”的本义有直接联系。首先,徐中舒[1]696认为“因”字“从囗从人,囗像方席……像茵席编织纹”。赵诚[3]270认为“因”字形象人被衣物包裹之形。这表明“因”可能与垫席或衣物有关。其次,甲骨文中有两例“因”用于否定副词“不”的后面①,表明“因”可能为与“垫席”或“衣物”有关的动词。据此可以推断“因”的本义可能为表方位存现的动词义“在(垫席)上/(衣物)里”。由于方位表示空间位置,容易引申出空间位移动作,例如汉语表空间方位的“上”和“下”,也产生出空间位移用法,如“上+处所”(如“上北京”)和“下+处所”(如“下广州”)等。与“上”、“下”类似,表空间方位的“因”(在(垫席)上/(衣物)里),也有可能演变为表位移的“靠近”、“接近”义,进而进一步抽象引申出“通过”“依靠”“符合”“沿袭”等意义,只是殷商甲骨刻辞中的空间方位义是如何演化为空间位移义,这一过程还缺乏足够语料证实,但二者语义比较接近,演化完全存在可能性。
[注 释]
① 这两例分别是:(1)鼎(贞):寻不因,辛囧,壬午王…(合21374);(2)□申卜,囗鼎(贞):□子不因。(合2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