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相关护理措施在癌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2020-02-10 20:44闫进琳张丽平王姝昀车云霞李维燕
关键词:癌痛耳穴艾灸

闫进琳, 张丽平, 王姝昀, 车云霞, 李维燕, 华 烨, 田 芳

(1. 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2. 甘肃省中医院 护理部, 甘肃 兰州, 73005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症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其伴随的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1-2]。数据显示,晚期癌症患者70%~90%伴有疼痛,经常规治疗后,仍有近50%患者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3-4]。目前,癌痛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规范的“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5],但是临床应用中发现,此方法在缓解癌痛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药物成瘾性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6]。研究[7-8]表明,中医护理措施与药物止痛措施联合应用,有助于减少止痛药物的剂量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止痛效果。其中,穴位相关护理措施在临床应用广泛,现将其在辅助缓解癌痛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实践指导。

1 中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中医通常将癌症引起的疼痛称为“癌瘤痛”[9],是指瘤块阻滞经络气血或瘤毒侵犯经络所致某些部位的疼痛。癌性疼痛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饮食劳伤、七情所伤、正气亏虚。基于以上因素,现代学者[10]将癌痛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其特点在于虚实夹杂。

2 穴位相关护理措施在癌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2.1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一种通过相应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达到通络止痛、调整人体机能、防病治病的方法。

2.1.1 机理: 研究表明[11],运用穴位按摩后,机体脑咖肽的分泌明显增加,从而上行抑制束旁核、下行抑制脊髓背角兴奋内在的镇痛系统,使机体的痛域提高,发挥镇痛作用。

2.1.2 实施方法: 护理人员解释穴位按摩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嘱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卧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穴,以感受到酸、麻、胀、痛感及皮肤变化等明确穴位所在,运用点、按、揉、压相结合的手法,用拇指指腹或按摩棒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压,由轻到重,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皮肤损伤。相关研究[12-13]指出每天按摩1次,每个穴位3~5 min,频率120 次/min,按摩时间15~20 min,持续2周。

2.1.3 穴位按摩在缓解癌痛中的应用进展: 研究[14-18]表明,运用合理的穴位按摩手法护理癌痛患者,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癌痛相关症状,同时减少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陈建霞[14]、居晨霞[15]取足三里、内关穴对重度癌痛患者运用点、按、压、揉的方法按摩,配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有效缓解了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满意度,并进一步总结出穴位按摩可起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镇痛安神的功效。国外研究[16-17]对白血病疼痛和骨转移疼痛运用穴位按摩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癌痛。焦杰等[18]的研究显示,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症状群(疼痛-乏力-气短-嗜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2 艾灸

艾灸是指用艾条或艾绒在患者局部穴位施灸,通过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运行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2.1 机理: 研究[19]表明,艾灸可有效抑制IL-6、TNF-α炎症因子,缓解疼痛,并且利用艾灸温热作用对特定穴位的刺激,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通经络、驱湿寒、提升正气、活血止痛的效果。

2.2.2 实施方法: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艾灸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嘱患者取仰卧位,清洁皮肤,根据患者的癌症类型和疼痛部位选取合适的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绒在距离穴位2~3 cm处施灸。施灸过程中,以皮肤温热为宜,不断询问、观察患者,防止烫伤,2 次/d,20 min/次。

2.2.3 艾灸在缓解癌痛的研究进展: 艾灸在癌痛护理中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20],应用效果显著。陈军等[19]研究发现,艾灸背俞穴,6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治疗后N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了血清IL-6水平,表明艾灸可缓解疼痛;李玲等[21]将308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三阶梯止痛法基础上加用温阳灸中脘、神阙、关元,治疗结束后,显示三阶梯止痛药结合温阳灸可以明显缓解癌痛,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邹蜜[22]运用艾灸疗法对96例胃癌痛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组实施艾灸治疗:选取血海、足三里、中脘及三阴交等穴位,使用艾灸仪在各个穴位上悬灸0.5 h,2周后试验组止痛效果、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利用艾灸辅助止痛药物时,起到相互辅助作用,在减轻机体疼痛的同时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欧剑标等[23]和薛军丽[24]的研究中,观察组给予艾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位,1个疗程后,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将药物直接贴敷穴位或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2.3.1 机理: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刺激体表穴位,由表及里,达到治疗和调节作用;二是发挥药物吸收透皮作用,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三是两者的综合作用。

2.3.2 实施方法: 操作前评估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皮肤状况),解释穴位贴敷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患者安排合适的体位,选好穴位,用75%酒精棉签消毒贴敷部位,将准备好的药物摊在穴位贴上,然后贴于穴位上,观察有无渗漏及皮肤有无红肿、瘙痒,每天贴敷4~6 h。

2.3.3 穴位贴敷在缓解癌痛的研究进展: 一项Meta分析[25]显示,穴位贴敷阿是穴可减轻癌性疼痛症状,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相关临床研究[26]运用消瘤止痛散贴敷阿是穴,可有效缓解中度癌性疼痛,不良反应发生少。姜美娴等[27]将8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俞文方等[28]取穴日月穴(右侧)、期门穴(右侧)、神阙穴,将虎杖12g、姜黄15g、川芎10 g、乳香9 g混合打成粉末,制成药物敷贴用于治疗肝癌癌痛,连续观察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NRS评分降低、中医症状改善,疼痛总有效率增高,表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疗效更佳。

2.4 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是用药籽等物品置于胶布上,贴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用手指按压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2.4.1 机理: “耳为宗脉之所聚”,丰富的神经在耳穴处分布,通过刺激可调节神经反射,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活血止痛的功效[29]。也有研究[30]表明,通过耳穴治疗后,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可降低,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2.4.2 实施方法: 护理人员核对好医嘱后,评估患者耳部皮肤及有无胶布过敏,告知耳穴贴压的作用,取得配合。暴露耳部,确定穴位,用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向后消毒耳部皮肤,将耳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按压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宜,观察皮肤并询问感受,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按压时间每穴0.5~2 min,每日按压3~5 次,3 d更换1次耳穴敷贴,两耳交替轮换。

2.4.3 耳穴贴压在缓解癌痛的研究进展: 姜义明等[31]研究发现,耳穴压豆疗法对于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改善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增强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施俊晶等[32]的研究显示癌痛规范化治疗时结合耳穴疗法可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使用剂量、缓解癌痛。顾亮亮等[33]在常规三阶梯止痛法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对癌痛患者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6.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7.5% ,试验组镇痛作用明显。对于胃癌晚期癌痛患者[34],运用耳穴压豆联合系统化护理后,试验组NRS、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故耳穴贴压在缓解癌痛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2.5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一种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将药物注入人体特定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2.5.1 机理:穴位、药物、经络三者相结合,发挥综合效应。注入穴位内的药物通过经络的运行,不断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淋巴管回流,使得机体血液循环加速,局部血液流速加快,热量增加,达到止痛的作用。

2.5.2 实施方法: 首先,护理人员核对医嘱后,给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适宜的注射器,抽取药液,在选择的穴位处进行局部消毒,对准穴位快速注射,将针缓慢推进,在产生得气感后回抽,如无回血,可将药液注入,注射完毕后整理记录。

2.5.3 穴位注射在缓解癌痛的研究进展: 国外研究[35]报道运用穴位注射干预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干预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洪青等[36]在胃癌癌痛治疗时,将复方苦参通过穴位注射后,缓解了疼痛程度,减轻了药物不良反应。郭华丽[37]的研究显示,穴位注射干预肝癌患者癌痛时,镇痛效果良好,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骆嘉华等[38]对128例癌痛患者治疗时,治疗组64例给予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64例给予吗啡肌肉注射,结果表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吗啡治疗癌痛可以延长药效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整体疗效。

3 小结

癌痛作为癌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缓解或减轻癌痛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西医三阶梯止痛疗法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患者依存性差。近年来,中医护理措施护理癌痛的作用已得到证实。穴位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临床应用广泛,具有以下优点:①镇痛效果显著,无成瘾性,胃肠道刺激及不良反应轻。②方式多种多样,如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等,不管是单一还是联合护理,对癌痛的控制效果显著。③成本较低,易于操作,患者及护理人员容易掌握操作方法。④减少止痛药物用量,减少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通过文献阅读,还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①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需要充足的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支持,但目前多数医院护理人员,尤其是中医护理人员相对缺乏,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不全面,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②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存在差异,导致穴位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参差不齐,可信度低。③多数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导致临床工作时选穴不准确、操作不规范,从而影响研究的可靠性。④关于穴位护理干预措施的文献多为临床研究,缺乏循证和实验验证。

综上所述,穴位相关护理措施作为非药物镇痛措施,对癌痛控制有独特的优势。今后的研究中要通过严谨的临床研究设计,进行统一、准确的选穴和正确的手法操作,运用统计学和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更有效、具体的中医穴位护理方案,更好得服务患者,体现“以人为本”的中医思想。

猜你喜欢
癌痛耳穴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夏天怎么做艾灸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