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比活动

2020-02-09 03:07李威峰
英语学习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比思维品质

摘 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和运用包括对照、比较在内的对比活动,有助于连贯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的心智活动,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本文基于同“题”异文、同“主”异文、同文异译三类对比阅读教学活动案例,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对比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对比;对比教学;思维品质

前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可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葛炳芳等,2019)。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关注对文本信息的表层理解,过于注重语言点教学,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分析和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领悟语篇背后的寓意,更不能产生新观点、新见解,学生思维参与度低,思维难以发散,思维品质难以得到发展(吴昭和,2017)。而对比阅读是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石蕴玉,2016)。但是,诸多教师在使用对比教学时依旧停留于文本信息的获取与比对,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让学生思考、提炼与生成新认知上,难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拟通过分析思维品质与对比、对比阅读的内涵,结合三类对比阅读教学活动案例,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对比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与对比、对比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应达到的思维品质发展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对比,指的是两种事物相对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5)。它是集对照与比较于一体的活动。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许余龙,1992)。通过比较可以確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对比阅读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方法。对比阅读就是把两种或多种文章(或句子、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谢建萍、陈群,2015)。作为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对比阅读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上英语语言的输入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对文本深层次分析和理解的目的(石蕴玉,2016)。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对比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内外联系,判断作者观点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下面,笔者依据阅读文本的不同类别,例举三种对比阅读教学活动。

对比阅读教学活动案例

1.同“题”异文类对比阅读

同“题”异文类对比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选择话题相同、内容不同的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的活动。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1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Helens and Jims Diary Entries,以“a school trip”为话题,呈现了Helen和Jim的旅行经历:他们的出行方式、目的地、活动经历都相同,但最终感受却截然不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获取、梳理旅行各项信息的基础上,创设对比两文描述语言的活动,再让学生对信息的逻辑关系加以分析、推理,对作者的情感、性格等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逻辑性、批判性等方面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两篇日记话题、内容相同,语言表达各异,属典型的同“题”异文。本课由浙江省庆元县第三中学的曾华兰老师和浙江省景宁县城北中学的刘慧娟老师共同执教,具体的对比阅读活动设计如下:

教学活动1:梳理与比较

Read Helens and Jims diary entries and fill in the tables (见表1和表2 ) .

[活动意图]

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学生在阅读Helen和Jim各自的日记后,借助表格,扣住experiences / activities和feelings / thoughts两个维度,明晰两位主人公旅行中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和经历,体会“同中求异”之“同”,又初步领会不同主人公“感受”的不同,体会“同中求异”之“异”。通过此活动,学生可以梳理、概括、整合文本信息,寻找信息间的关联,同时进行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为后续在对比活动中进行更加合理的比较、分析、推断和归纳作好铺垫,为提升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教学活动2:分析与判断

Read and debate.

完成阅读比较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两个表格,依托已获取和梳理的信息,寻找文本中有价值的关键点,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Did Helen and Jim go on the same trip? List as much supporting information as possible.”,进一步分析Helen和Jim在日记中所传递信息的“同”与“异”,充分对比文本信息,并由此进行分析和推理,作出评判。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辩论。

正方支持信息可汇总如图1。反方支持信息可汇总如图2。

辩论之后,教师追问学生:“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 and cons supporting information? What are they?”,引導学生关注并分析、归纳两方支持信息的区别:the dates、 the museum、the train、the robots、the guide、the gift shop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属于 facts,而fast、slow、interesting、boring、cheap、expensive均为主观想法,属于opinions。

[活动意图]

通过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的对比,让学生体悟到由事实信息支持的结论要比由观点信息支持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自然容易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3:对比与分析

基于上面的阅读辩论,教师让学生完成表格(见表3)并进一步对比、分析Helen和Jim日记文本背后的信息。

在学生完成表3后,教师追问三个链式问题:

(1)Why did Helen and Jim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same trip?(Jim was not interested in robots, so he didnt like the trip. Maybe Helen was interested in robots. /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and hobbies. So Helen and Jim had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same trip.)

(2)What do you think of Helen / Jim according to her / his diary?

(3)Whose diary do you like better?

[活动意图]

追问1不仅要求学生直接从文章中找到一些相关信息,还需要他们从多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建构自己的观点,形成自我认识。追寻对比阅读中“异”为何因,体现了阅读中质疑、对比、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语篇传递的信息,体会不同作者表达的不同态度,激活了自身已有认知,加深了对语篇的理解,其思维也由低阶向高阶发展。

追问2和3要求学生通过对比两则日记的语言特点得出结论。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造成不同感受的多个可能原因,比如两位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学生将已有图式与两个文本自然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图式,提升了自身质疑、对比、分析、推理以及评价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以发展。有效的设问和追问能促使学生不再停留在信息接受的层面上,而从语篇整体出发,通过对比两位作者的旅游经历和感受,挖掘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感受语篇的整体性和逻辑性,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同“主”异文类对比阅读

同“主”异文类对比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是一种选择主题相同、内容不同的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的活动。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B 2b是关于“Mickey Mouse”的阅读文章,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A 3a是关于“Monkey King”的阅读文章。这两篇文章皆为说明文,主题都与虚拟的人物形象相关,但具体内容和行文方式各异。两篇文章描述维度皆为“facts”“popularity”,但前者还从“achievements”方面,后者则又从“abilities”方面作了描述。Mickey Mouse是美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而Monkey King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另外,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永不言弃,但Mickey Mouse展示了乐观、坚持的“美国梦”精神,Monkey King则展示了勇于追求正义和团结一致的中国精神,这也映射出中西文化的异同。两篇文章有许多异同点,开展对比阅读有助于达成深层次文本理解和文化理解,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思维能力。本课例由浙江省龙泉市顺风实验学校的潘丽娟老师执教,针对两个文本的对比阅读活动设计如下:

教学活动1:阅读有关“Mickey Mouse”的文章,完成表4。

教学活动2:阅读有关“Monkey King”的文章,完成表5。

[活动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根据表格维度梳理文章信息,完成学习理解活动,提升阅读的逻辑性体验,为下一步深度对比作铺垫。

教学活动3:小组活动,对比、分析Mickey Mouse和Monkey King的异同点(见表6)。

[活动意图]

学生从文章对人物的描述入手,对照、比较获取的信息,结合自己的体悟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体会中西文化异同,提升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同文异译类对比阅读

同文异译类对比阅读是指针对同一个中文文本的几个不同英译版本进行对比阅读的活动,属于对比阅读教学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

《课标》指出,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在达成這样的文化意识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对照等活动,也能提高他们逻辑性、批判性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初中阶段组织学生对同一诗词的不同英译版本进行对比欣赏,探究不同译者在遣词译句、结构布局、押韵对仗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并进行对照、比较、总结、归纳、分析和评价,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积极作用。下面以许渊冲和Witter Bynner对柳宗元《江雪》一诗的英译版本为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对比欣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课例由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的杨妙老师执教,具体的对比阅读活动设计如下:

教学活动1: 阅读与欣赏1

Read and appreciate the poem River Snow.

River Snow

Witter Bynner 译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A little boat, a bamboo cloak,

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snow. (文殊,1989)

让学生朗读并欣赏River Snow,理解诗歌大意,激活学生有关《江雪》的背景知识。

[活动意图]

学生基于自己对原诗《江雪》的深入理解,在将英译诗和原诗相匹配后,能即时激活并调动已有图式,通过对中文及英文诗句的逐一对照比较,初步理解英文诗句的意思,包括对生词cloak出现语境的理解。在对照比较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关键词的相互关联性,进行合理配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2:思考、讨论与分享

What impress you most when you read the poem River Snow?

学生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在班上分享Bynner的英译诗中让他们印象深刻的点,如全诗无动词、突出静态的寒江独钓图等。

[活动意图]

通过对比《江雪》与Bynner英译诗的语言特点,基于语言表达的意境对比,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碰撞,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欣赏角度也变得更加多样。同时,对英译诗句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此外,在讨论、倾听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互赏互学,有利于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3:阅读与欣赏2

Read and appreciate the poem Snow on the River.

Snow on the River

许渊冲 译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olitar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a lonely boat. (许渊冲,2007)

学生诵读并欣赏许渊冲的英译诗,体会译文及语言的特点。

[活动意图]

基于原有图式与理解,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自然会将Snow on the River与《江雪》在语言、用词、意境等方面进行多维比较与对照,分析flight、sight和afloat、boat的押韵,学习solitary、afloat等生词,为后续的对比活动作好铺垫。

教学活动4:对比与分析

教师简要介绍两位译者背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从语言表现、文化体悟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对比许渊冲和Bynner的英译诗,围绕问题“Which poem do you like better?”,进行思考、讨论和分享,完成表7。小组总结后,在班上分享最终结果。

[活动意图]

Witter Bynner是美国著名诗人,而许渊冲是我国荣获“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著名翻译家。两位作者文化背景不同,对中、英文化的体悟不同,翻译的作品必然有许多不同之处。学生对两个译作的表现手法、节奏韵律等方面进行比较、概括、分析和评价,在思考、讨论和分享过程中,通过英译诗与原诗《江雪》的对比及两首英译诗间的对比,逐步从三个方面对零散的感知与体验进行分类、梳理与归纳,形成自我认识,充分地推动逻辑性、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活动5:诵读、对比与分析

学生诵读许渊冲在1984年、1988年和2007年完成的三首英译版《江雪》,从选词用词、音韵对仗、内容表达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traw-cloakd man in a boat,

Fishing on river cold with snow. (许渊冲,1984)

1988年,许渊冲对译文最后一行作了局部修改。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in a boat,

Fishing on river clad in snow. (许渊冲,1988)

2007年,许渊冲两次改进译文最后两行,并把题目修改为“Snow on the River”。

Snow on the River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olitar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许渊冲,2007)

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和体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 (形美、音美、意美)(见表8)。

[活动意图]

“三美原则”是许渊冲提出的翻译本体论。“三美”之中,意美最重要,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许渊冲,1982)。从“fishing”到“fishing snow”,从“a traw-cloakd man”到“a solitary fisherman”,从 “river cold with snow”到“river clad in snow”再到“lonely boat”,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对译诗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在分析、归纳、体悟“三美原则”之后,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译者的创新思维,并体会到许渊冲在翻译中对“三美原则”的不断实践以及对美永无止境的追求。

对比教学活动设计注意点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比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在设计、实施对比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合理、适度

教师应根据阅读文本的具体特点思考是否需要设计和开展对比活动。对比活动要符合阅读文本的特点,对比的角度要合理、深浅要适度,否则对比活动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2.逻辑、连贯

对比不是一项孤立的教学活动,它还连贯了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心智活动。阅读中的对比活动应该建立在信息获取、文本理解等活动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依照思维逻辑,通过对照、比较等活动,将理解、应用等相对简单的心智活动自然地连贯到分析、评价之中,甚至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原有认知进行再创造。

3.多维、多样

对比的角度可以是多维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文本设计包含叙述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手法在内的对比活动,针对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设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等多样的对比活动。通过对比与分析,引导学生多维度地总结、归纳文本的异同点,调动自有图式,结合文本内容,探寻不同文本背后的“异”或“同”,形成新认知,提升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结语

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主动地、恰当地设计和运用对比活动,使活动内容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进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列举的是相对比较典型的三类阅读教学对比活动,希望教师据此理解对比活动对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正向作用。同文内不同文段的对比阅读、同文内不同描述对象的对比阅读等相对普通的对比活动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处理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过对照、比较等的阅读教学活动,实现分析、评价、批判等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Hartmann, R. 1980. Contrastive Textology[M]. Heidelberg: Julius Groos Verlag.

葛炳芳, 等. 2019.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阅读素养与综合视野[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石蕴玉. 2016.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教学月刊, (12): 18—21

文殊. 1989. 诗词英译选[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昭和. 2017. 聚焦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LIC教学模式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 (40): 36—39

谢建萍, 陈群. 2015. 对比阅读教学之“三破三贵”[J]. 上海教育科研,(1): 93—95

许余龙. 1992.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与分类[J].外国语, (4): 12—17

许渊冲. 1982. 翻译的艺术[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许渊冲. 1984. 唐诗一百五十首[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许渊冲. 1988. 唐诗三百首新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许渊冲. 2007. 唐诗三百首(中英文对照)[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5.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威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猜你喜欢
对比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