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科研院所的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2020-02-07 01:30陈仕伟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组织架构科研院所当代价值

摘要:在邓小平看来,科研院所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成人才,科研院所的根本保障是坚持党的领导,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是党委、业务和后勤“三套马车”,科研院所应该围绕“车”出成果成人才来进行日常运作。因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體系。这对于新时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政策调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科研院所;基本任务;根本保障;组织架构;日常运作;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4-0016-07

“科研院所是一种组织,在这个组织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在生产过程中与活劳动(科研人员)相结合产出的是科学产品,这种产品是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等。”[1]科研院所在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科学技术竞争领域的地位,即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直接反映了该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就一直关注着我国科研院所的恢复、建设与发展,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系统地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院所制度即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科研院所的重要论述。这对当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科研院所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成人才

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科学与教育事业受到了冲击,科研院所的正常运转基本限于停滞,导致“我国同国外的科技水平,在很多方面差距拉大了,要赶上很费劲”[2]18。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过,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已经耽误了一二十年的时间,而“世界科学技术在六十年代末期七十年代初期有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科学领域一日千里地发展,一年等于好几年,甚至可以说一天等于几年。”[2]39因此,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努力赶,你不赶,距离就更大了,人家一日千里。”[2]18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分管全国科教工作后就开始着手恢复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并且强调“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3]32,“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3]129,并要求“在二十世纪末力求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相当的部分赶上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个别的超过”[2]38。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邓小平在《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上明确指出:“科学研究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要出又多又好的科学技术成果,出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才。”[3]97

鉴于当时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邓小平所指的出成果出人才还是有所侧重。就出成果而言,首先是必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1975年,邓小平在听取胡耀邦、李昌、王伟光等汇报中国科学院工作和讨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就多次插话强调:“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2]14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充分表明科学技术研究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是要抓重点领域。根据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科学技术研究事业不可能全面铺开,必须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重点地发展。“科学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不是什么都赶超,是部分领域或一些方面赶超。……科研设施的建设要从最先进的着手,高能加速器就是一个重点。”[2]32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就以物理学科尤其是高能物理为重点进行赶超。再次是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出成果,实现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邓小平看来,“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4]279邓小平最后希望,“有能力的时候,要搞科技国防尖端武器”[2]236。

科研院所不仅是一个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这意味着,科研院所也必须承担培养人才的重任。就科研院所出人才而言就是要重点培养“又红又专”的科学家。所谓的“专”就是能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或者说在某一研究领域有所钻研。所谓的“红”就是指科学家的政治方向必须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邓小平要求:“我们应当着重看他们自己的基本政治态度,看他们自己的现实表现,看他们对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贡献”[3]93。鉴于当时的特殊状况,科研院所的正常运转正在恢复当中,如果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培养人才的话,就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这就不能真正满足当时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邓小平希望的多出来人才还必须另觅他径。而这个“他径”就是要求科研院所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在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来培养科学家。一方面,毕竟科学技术研究是年轻人的事业,邓小平要求科研院所敢于提拔年轻人。1975年邓小平在听取关于调整七机部各级领导班子汇报时就强调:“你们要特别注意培养一批年轻的、有发展前途的科技人员,放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上,当然,要老同志带。注意保护这些人,使用这些人。要赶快把这个问题解决好。”[2]3-4邓小平还强调:“现在科研人员后继乏人。科研人员来源可以从生产单位直接选拔、培养。”[2]24因此,另一方面就是老科学家要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邓小平认为:“如果老同志能够找出自己合格的人代替自己,那就是最大的贡献、最大的功绩。”[2]63“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在科学史上可以看到,发现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对科学事业可以起多么大的作用!世界上有的科学家,把发现和培养新的人才,看作是自己毕生科学工作中的最大成就。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3]96

二、科研院所的根本保障是坚持党的领导

要完成科研院所出成果成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必须为科研院所的日常运作提供坚强的保障。虽然科研院所表面上看是独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但是科研院所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科研院所出的成果与人才必须能够真正满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与价值。另一方面,科研院所自身的发展必须得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反馈,特别是给予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支持,即为科研院所提供保障。科研院所的根本保障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个根本保障得到实现,其余保障才能最终实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在邓小平看来,科研院所的首要保障就是给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一个正确的政治定位,即科学家属于无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个正确的政治定位,科研院所根本就无法开展正常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更无法在科学家的领导之下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驗活动。众所周知,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知识分子被定义为“老九”,在政治上被定义为资产阶级。因此导致科学家无法进行正常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科研院所的正常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给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1975年,邓小平指出:“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3]341977年就进一步强调:“科学研究是不是劳动?科研人员是不是劳动者?三大革命运动有科学实验嘛。科研人员搞点体力劳动是需要的,但是他本身是脑力劳动者。”[2]19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则直接指出:“这样的队伍,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3]92因此,邓小平始终坚持认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属于无产阶级阵营。这就给了科研院所开展正常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提供了最大的政治保障。

正因为在政治上给了科研院所重要的保障,因此邓小平就要求“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3]41在此基础上,要求在整个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邓小平之所以提出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根本上说,是邓小平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科学技术研究事业恰恰又是人的问题,即需要大批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仅教育事业停滞了一二十年,科学技术研究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充,而且已有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由于左的错误而被定义为“臭老九”,不能正常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这导致了我国包括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3]40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毫无疑问,科研院所也必须要有必要的经济保障,而这个保障能否得到满足则完全取决于科研院所的后勤有没有做好,而后勤有没有做好又完全取决于党委的领导是否得力,而党委的领导是否得力的唯一标准就是科研院所能否多出成果多出人才。邓小平就强调:“不出成绩,不出人才,不热心为科学服务,就说明党委不善于领导,领导得不好。”[2]67而科研院所要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则必须拥有必不可少的后勤保证。可见这个后勤保障在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自己愿意给科学家担任后勤部长。结合邓小平在不同场合的谈话分析,这个后勤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提高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待遇;第二是恢复职称制度;第三是解决好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住房和工作用房;第四是满足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研究经费需求;第五是解决好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配偶、子女的生活问题;第六是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对外交流提供便利;第七是购买研究资料和实验设备;等等。总之,“不仅管衣食住行,还要管科技资料的交流”[2]43。可见后勤保障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这个工程的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科研院所基本任务的完成。因此,邓小平强调:“后勤工作很重要,它要为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资料、材料、仪器、机器。不是忠心耿耿的人,不懂科学知识的人,是搞不起来的。”[3]33并要求科研院所中管后勤工作的党委领导“应当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甘当无名英雄的人”[3]53。

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保证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工作时间,“科学技术人员应当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学技术工作上去。我们说至少必须保证六分之五的时间搞业务,也就是说这是最低的限度,能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如果为了科学上和生产上的需要,有人连续奋战七天七晚,那正是他们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忘我精神的崇高表现,我们对于他们只能够学习、表扬和鼓励。”[3]94因为“无数的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2]94因此,邓小平要求党委不能用行政等事务影响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工作时间,特别是科研院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能影响他们的工作时间。

其实在邓小平看来,在确立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的条件下,科研院所最为重要的保障就是要配备好党委这个领导班子。如果党委这个领导班子没有配备好,无论是政治保障,还是社会保障和经济保障,乃至后勤保障和时间保障,都无从谈起。实质上,邓小平就指出了科研院所的根本保障即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认为:“领导班子就是作战指挥部。搞生产也好,搞科研也好,反派性也好,都是作战。指挥部不强,作战就没有力量。……领导班子问题,是关系到党的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不要说带领群众前进,就是开步走都困难。”[3]9科研院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没有配备好领导班子,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就不能真正统一起来,不能真正贯彻执行好科学研究计划。因此,对于科研院所而言,“第一位的是配备好领导班子”。[3]53只要配备好领导班子,科研院所的党委工作才能真正开展起来,才能领导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一心一意地开展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否则“党委领导不好,就会变成障碍”[2]67。因此,科研院所的根本保障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而这个根本保障必须通过科研院所的党委领导班子来实现。

三、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是“三套马车”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围绕着出成果出人才这一基本任务,邓小平认为,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必须是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早在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就初步指出了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即“党的、科研的、后勤的工作,三个部分”[3]33。1977年8月6日,邓小平在主持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将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称之为“三套马车”[2]26,并要求“科学院党委在一定意义上讲要成为一个后勤部。”[2]27邓小平自己也强调:“我愿意给你们当总后勤部长。”[2]271977年10月8日,邓小平再次指出:“我们的科学研究所,是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抓全面工作,一个内行当所长,一个副所长管后勤,不仅管衣食住行,还要管科技资料的交流”[2]43。并且强调:“我是一个外行,只是当吹鼓手,帮助他们解决后勤问题。如果后勤方面有了问题,要打我的屁股,如果科学研究搞不出成果,要打他们两位副院长的屁股。这也是岗位责任制。”[2]44在1978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系统地阐述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可见,邓小平在谈到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的时候都非常强调后勤问题,并且多次强调自己愿意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当后勤部长。邓小平之所以如此强调,根本目的就是要让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尽可能又快又好地出成果出人才,而不要为与科学技术研究无关的事务所打扰。

虽然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按照岗位责任制原则,将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界定为三个方面,即党的、科研的(即业务的)和后勤的三套机构,但是,如果我们细细研读《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就可以发现,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其实就是两个部分,即党委和科研(业务)。因为邓小平将后勤也纳入到党委的工作范畴。因此,党委的工作不仅要进行政治上的领导,还必须搞好后勤。第一是“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98,即保证科研院所正确的政治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保证科研院所取得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保证科研院所内部能够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党交给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任务。第二是要做好规划计划,“通过计划来领导,要抓好科学研究计划,要知人善用,把力量组织好”[3]98。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以及科学技术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当然也要结合科研院所的具体状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并且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执行好规划计划。第三是“为了实现科学研究计划,为了把科学研究工作搞上去,必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3]98。即由一位副所长全权负责后勤工作。第四是党委还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之所以要将后勤也转移到党委的工作中来,邓小平是希望“对科学家一般不要用行政事务干扰他们,要尽量使他们能够集中主要精力去钻研业务,搞好科研工作。”[3]224-225正因为如此,就有可能忽视科学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强调科学技术人员集中精力搞好科学技术工作,是不是减轻了政治工作的任务,降低了政治工作的要求呢?不是的。”[3]98要求“改进政治工作的方法,抛弃形式主义的东西”[3]98-99,即必须不断增强科研院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就科研工作而言,邓小平强调较多的是“应当放手让所长、副所长分工去做”[3]98。虽然党委在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中居于绝对核心的领导地位,但是“不可能所有这些事情都由党委去抓,都由党委去解决。应当老老实实地承认,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我们还有许多东西还不懂。即使懂得,也不能事事都由党委来办。”[3]97因此,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还有一条核心理念即岗位责任制,简单理解就是各司其职。按照岗位责任制原则,党委就应该做好党委的工作,科研工作应该放手给所长和副所长。当然并不是说,党委对所长和副所长的科研工作就不闻不问,而是要“了解和检查他们的工作,但是不能包办代替”[3]98。因此,所长和副所长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基本上都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具体工作,比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的具体执行、学术成果的评价、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考核、研究成果的鉴定、学术交流等方面。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尊重科学技术研究规律,“和衷共济,大力协同、努力攻克科学堡垒,攀登科学高峰”[3]99。

如此看来,邓小平将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界定为党的、科研的和后勤的“三套马车”,充分体现了计划性与自由性的有机统一,既充分体现了党的统一领导的集中性和计划性,又充分尊重了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在自己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自由——完成科学技术研究计划的自由,即“实现计划下的自由性和自由条件下的计划性”[5]。

四、科研院所的日常运作是实现出成果成人才

由于科研院所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成人才,科研院所就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围绕着这个基本任务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在出成果成人才两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根据当时我国科技人才极度缺乏的具体状况,科研院所必须重点思考如何在短时间内挖掘和培养一大批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来充实科研院所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如前所述,邓小平认为的当务之急就是从科研院所、生产单位内部挖掘潜力,将有潜力的年轻科学技术研究人员选拔上来并予以重点培养和重用。显然这只能是权宜之计,邓小平认为,“现在科研人员后继乏人。科研人员来源可以从生产单位直接选拔、培养,但是大量的还是靠大学,特别是尖端科学和理论方面的人才。”[2]24毕竟“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因此,邓小平要求:“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科研院所必须与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紧密合作,尽快培养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甚至世界一流科技人才。首先,邓小平力排众议恢复了高考,从全国范围内选拔大批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要求狠抓一批重点大学。因为“重点大学即是教育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2]23鉴于当时的特殊状况,在短时间内要求我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培养出大批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显然不太现实。为此,邓小平要求“请进来”和“走出去”。

所谓的“请进来”就是将国外的东西引进来以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首先,邓小平要求“要花高价把世界上最新的资料买到手”[2]19,并且“花钱把国外技术资料买来,编到教材中去。”[2]21其次,请国外的专家来讲学和指导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事业。1977年,邓小平在会见丁肇中及其夫人时就表示要“请人来讲学”,还希望丁肇中多回来指导高能加速器的建设[2]32。再次,鄧小平强调:“引进外国的东西,采取‘一用二批三改四创。”即不能为引进而引进,必须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中培养我国的科技人才。最后,欢迎在海外学习的华人科学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7年,邓小平在同方毅、李昌谈科研工作时强调:“国外专家要求回来的,可以接收”[2]22。并且强调“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发挥他们的作用。”[2]122所谓的“走出去”主要是“派尽可能多的人去各国学习”[2]117。首先是派在职人员到国外著名科研机构进行短期学习;其次是派遣进修生和研究生;再次是“派高中生留学”[2]95;最后是鼓励个人以各种方式留学。“走出去”实际上就是要借助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帮助培养科技人才。

但是随着“走出去”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各方面待遇的改善,回来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留学生该如何使用又成了“幸福的烦恼”。邓小平在会见李政道及其夫人时就说过:“成千上万的人回来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对回来的人不晓得怎样使用。”[2]192因此,邓小平接受了李政道的建议——在中国国内培养博士后和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当即表示:“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是一个新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的人才。十个博士后流动站太少了,要建立成百上千的流动站,要成为制度。”[2]192这对于科研院所出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特别对出高级优秀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科研院所本身也应该不断传帮带,不断培养年轻科学家。毕竟“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在科学研究上,也往往是青年人赶过老年人,我们的老同志应当高兴地帮助青年人赶上来。”[2]165

科技人才的极度缺乏导致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也相当有限,不能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科研院所必须又快又好地出成果,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即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邓小平强调:“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4]108从邓小平一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可以看出,科研院所出成果必须围绕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毕竟我国是有计划地发展科学技术,而规划计划正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按照邓小平的理解,不仅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必须围绕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展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必须能够正反馈给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这样,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科技与经济结合”。

当时,我国科研院所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显然还完全不能满足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邓小平又强调:“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因此,邓小平提出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要求。邓小平说:“我们要以现代世界先进水平为起点,老老实实地、虚心地学习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学习中创新。”[2]38这就意味着,我国引进先进技术不是为引进而引进,而是必须在引进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这样就真正实现了邓小平的要求,“以现代世界先进水平为起点”来实现赶超。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必须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创新方面,即在引进的基础上出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毫无疑问,如果科研院所仅仅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话,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永远都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永远都不能赶超上。姑且不论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是引进不了的,当我们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时候,可能国外又已经实现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创新或者已经实现新的更新换代。因此,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只能是权宜之计,我们必须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实现更大的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发展目标。“在二十世纪末力求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相当部分赶上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个别的超过”[2]38。“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2]236因此,邓小平强调:“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现在对基础理论不重视,只搞应用科学,这样要赶超世界水平不行。”[2]6可见,我国科研院所必须加强基础研究,争取早日在基础研究领域出重要研究成果。

邓小平强调:“各级党委要真正做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一起抓。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做到在技术上、生产上不断有新创造和新纪录。”[3]97即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也必须走群众路线,或者说科研院所必须贯彻群众路线。科研院所贯彻群众路线实际上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但是邓小平又指出:“没有一支强大的高水平的专业科学研究队伍,就难以攀登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峰,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也难以持久深入地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发展。我们一定要把专业队伍同群众队伍结合起来。”[3]97可见,群众性的实验活动必须在高水平科学家的带来之下展开,否则就是盲目的,不仅不能真正出成果成人才,反而还会给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带来消极影响。因此,科研院所必须将高水平的专业科学家与广大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开展自身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五、结语:当代价值

综上所述,邓小平对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政策调整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体制与科技政策。正因为如此,才有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认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6]科研院所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科研院所的重要论述,争取出更尖端的成果和更顶级的人才。因此,邓小平的科研院所思想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第一,我国科研院所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出成果出人才,但是更应该关注其中的质量而非数量。鉴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强调科研院所出成果出人才实际上更侧重数量。当时,邓小平的要求是尽快壮大科学技术研究队伍,實现队伍的年轻化。虽然邓小平要求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但是现实的操作鉴于当时的特殊状况更侧重的是数量,质量很难在数量还不充足的条件下得到真正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实力已大幅提升。显然,新时代科研院所的基本任务就不能再仅仅关注数量,而应该重点关注质量。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科研院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7]31-32因此,新时代我国的科研院所必须坚持出高质量的成果和人才。

第二,我国科研院所的组织架构仍然是“三套马车”,根据新时代的具体国情,必须进一步坚强科研院所的党的建设。按照邓小平的理解,科研院所完成出成果成人才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因此,党委在“三套马车”中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7]20这就意味着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科研院所的党的建设,集中突出党委在科研院所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但是不可否认,“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7]9。特别是近年来科研院所出现的经费侵占问题、学术腐败问题、个别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思想道德素质滑坡甚至违法犯罪问题、个别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泄露国家机密等等问题。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正气的良好政治生态。”[7]62这应该是加强科研院所的党的建设的重要指针。

第三,我國科研院所的日常运作仍然要从出成果成人才两个方面展开,结合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境况,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毫无疑问,新时代中国科研院所的基本任务没有改变,仍然是出成果出人才。但是时过境迁,现在我们强调科研院所出成果成人才更关注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那么怎么样才能出高质量的人才与成果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出高质量人才和成果的最好且最持久的方式就是不断加强基础研究。美国自《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8]报告得到贯彻落实之后,一直加强基础领域的研究,使美国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霸主”地位。无论邓小平还是习近平都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重点关注基础研究领域,否则我国已经取得的应用研究成就可能因没有必要的基础研究为支撑而失去可持续性,甚至无法进一步发展,我国也就不可能真正在世界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一席;没有基础研究的支撑,我国要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技人才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总之,新时代科研院所更需要围绕着基础研究领域来出高质量的人才和成果。

第四,我国科研院所的重要保障仍然要从加强党的领导入手,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尤其是制度保障。按照邓小平的理解,科研院所的后勤搞得好不好关键看党委是否善于领导,如果党领导得好,后勤自然就搞好了,科研院所也就能够不断地出成果出人才,否则就会成为科研院所发展的障碍。这就要求党委必须能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资源和经费等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毋庸置疑,新时代的党委也必须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但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发展,党委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也必须坚持有法可依,否则就会造成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从这个角度思考,我国科研院所的重要保障的取得还必须坚持有法可依,实现制度化和法制化。这就必然要求加强科研院所的相关制度建设以及整个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制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乔传福,王来武,郝淑君,等.我国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

[2] 邓小平科技思想年谱(1975—1994)[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陈仕伟.STS视域下的杰出科学家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124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6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V.布什.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M].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责任编辑:王妍]

猜你喜欢
组织架构科研院所当代价值
科研院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策略
基于财务视角的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问题梳理及组织架构选择问题分析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浅析小型医疗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