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为使街道设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人的公平使用,让人们的生活更简单、更安全、更舒适、更友好。文章運用通用设计理念分析了现有城市街道设施中存在的使用不方便、舒适性和安全性差、缺乏可识别性和易读性、适用群体单一化等问题。结合通用设计的价值理念,从多元化人群使用需求、使用者的良好体验和感受、街道设施的可持续性三方面提出街道设施的设计思路。可为未来我国的街道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街道设施 通用设计 无障碍设计 人文关怀 多元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12-0150-04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开始关注不同群体的客观需求,也希望为他们提供公平、无差别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条件。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中遵循通用设计的理念,从以前优先考虑残疾人、老人、孕妇等弱势群体发展为关怀多元使用者,尽可能创造出所有使用者都能够方便、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城市街道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其最本质的出发点是要满足人的行为与需求。面对各类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城市街道设施通用设计的必要性也逐渐增加。
一、通用设计的概念
美国在19 50年代开始关注残疾人在设施环境中的生活不便问题,1970年代中期开始努力减少为残疾人提供特殊空间和设施带来的额外费用问题,1985年,美国学者罗恩·梅斯(Ronald L Mace)提出“通用设计(U niversal Design)”的概念。通用设计是指,对于产品、环境的设计可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所有人(For AII)的使用,而无需改进或特别设计[1]。
通用设计的理念是基于无障碍设计提出的,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无障碍设计是针对特殊人群的设计,强调要充分考虑身体残疾及正常活动能力减弱的人的使用需求,而通用设计考虑的使用对象不局限于特定的人群,不强调弱势群体的差异性,也不受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场所(见图1)。通用设计是“为了所有人的设计”,不论年龄、性别、身高、能力、国籍、残疾与否、经济阶层,追求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使用的设计”,但不是让普通使用者为了弱势群体而忍受不便,而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包括特定人群在内的所有使用者,为所有使用者创造良好的使用体验,关注的是所有人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普遍性[2]。通用设计是超越无障碍设计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这意味着通过设计实现社会平等[3]。
二、通用设计的价值
设计的目的既不是盈利,也不是标榜设计师的荣耀,而是尽力以文明的设计服务于人类的需求与期望[4]。通用设计的理念,正是尽力以文明的设计更好地服务人类。
1997年,罗恩·梅斯(Ronald L.Mace)领导的美国通用设计中心提出了“通用设计七项原则[5]”,即:①公平使用(EquitableUse),②可以灵活地使用(Flexibility in Use),③简单而直观地使用(Simple and Intuitive Use),④可感知的信息(PerceptibleInformation),⑤容错能力(Tolerance for Error),⑥低体能消耗(Low Physical Effort),⑦易于接近和使用的尺寸和空间(Sizeand Space forApproach and Use),(见表1).
根据通用设计原则的内容,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1)适用于所有人(2)更好的使用体验(3)节约资源与生态和谐。因此,通用设计体现了普世价值、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见图2)。
(一)普世价值
在特定情景下,不仅残障人士,任何普通人也可能丧失某项能力,或者某项能力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状况。例如,在黑暗的环境中,普通人也会因为看不清事物而等同于视力暂时丧失;我们身处异国他乡时,如果我们不懂当地的语言,那么在那里就相当于暂时丧失了大部分沟通能力;老人和小孩也会行动不便,移动能力缺乏等。通用设计是为人类多样性、社会包容性和平等性而设计,希望产品、设施、环境等,都能公平、平等地适用于大众。无论他们的性别、年龄、智力以及各种能力有怎样的差异,让每个人都尽可能能够独立地进入、理解和使用环境的任何部分,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其中进行社会、文化和娱乐等各项活动。
(二)人文价值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自由平等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体现尊重人性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通用设计以人为本,以人类的共同需求和利益为前提,充分考虑产品或环境对各类人群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超越照顾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层面,通过普遍的设计扩展可接近性的范围,消除歧视,实现机会平等和多元化包容,希望每一位使用者都能够有更好的使用体验,体现对人的关怀以及对人性的尊重。
(三)生态价值
当前我们在进行各种类型设计时,通常考虑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消耗等来实现其生态价值。通用设计是在此基础上,强调设计产品和环境的通用性,强调设计的产品和环境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够公平使用,而并非是针对某一特殊人群进行单独设计,设计的出发点是考虑有效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做到“物尽所用”,实现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由此可见,通用设计是实现生态价值的有效设计手段。
三、城市街道设施的分类与作用
“街道设施”一词源于1950年代末英国使用的术语“StreetFu rniture”[6],是直接或间接应对城市居民各种行为的街道“家具”,具有固有的功能。我国尚未形成明确的城市街道设施的概念以及分类方法,由于各专业的差异性及其设计指导思想的不同,对街道设施的界定和分类也有所不同。本文按照街道设施的功能,将街道设施分为八类,分别为交通设施、休息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照明设施、景观设施、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见表2)。
从“Street Furniture”这个术语的意义上来看,人类将城市视为一个巨大的“家庭”,表现出了其在溫暖、舒适、优美的环境下生活的心理渴望。街道设施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要素,是保证功能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系统要素,也是表现城市整体性的重要对象。它作为城市的家具,不仅承担着城市居民生活媒介的功能,对居民的生活方式及交流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还能起到代表城市形象、表现固有特征的作用,在构成街道景观方面也具有辅助性、补充性的功能。设计师可以通过街道设施营造出充满关怀、舒适且安全的街道空间和优美的城市景观。
四、从通用设计角度分析城市街道设施现状
(一)公交候车设施的舒适性和使用方便性较差
公交候车设施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信息的载体,需要为出行者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候车空间。现实生活中,许多城市街道上的公交候车设施未能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忽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缺乏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导致设施的使用体验较差。许多公共交通候车站台,没有设置公共座椅,这对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长时间等待公交的乘客来说,会很感到十分疲惫;有些站台只设置了站牌而没有设置遮雨棚,给雨雪天出行的人们造成很大不便;大部分公交站台与路面的衔接处都设置有缘石,形成一定的高差,不利于乘坐轮椅的人员进入站台候车;多数城市公交候车设施没有结合智能公交信息系统,候车人员不能准确了解公交运行情况,也没有电子语音报站功能,失明人士不清楚到站的是哪一路车辆,只能通过询问其他人员,才能获知(见图3)。
(二)信息和指示标志设施缺乏可识别性和易读性
信息导视牌和指示标志牌是城市街道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们传递信息和指导方向的重要设施,具有引导、说明和指示功能[7]。许多城市街道导视标识牌匮乏,现有的地图导视和相乏关指示信息缺对盲人识别信息能力的考虑,没有提供通过触觉或听觉识别信息的装置,使其在出行的过程中很难了解自己身处的位置以及自己要前往的方向;信息导视牌语言文字单一化,字体大小不适当,不利于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平等使用;许多街道上的指示标志过于复杂化,让人难以理解,不易识别(见图4)。
(三)人行信号设施设置不完善,行动不便者过街困难
人行过街设施是组织行人有序过街、防止行人随意穿过马路、保证行人过街安全的重要设施,主要包括人行横道(包括有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和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有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可以有效组织人们安全过街,但部分信号灯周期过短,老年人不能准时过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多数人行信号指示仅限于红绿灯的设置,缺少语音提示装置,不利于盲人、色盲及色弱人员安全过街。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未能结合周边过街设施及服务场所或设施的情况,从老年人、残疾人、携带重物者等行动不便者的使用需求出发,设置无障碍坡道或电梯,导致无法满足这些行动不便者的过街需求。
(四)人行道铺装施工精度不高,后期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安全性不尽如人意
人行道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大量的人流穿梭其中。一条好的人行道一定是安全、友好、方便人们使用的,人们在其中行走,能够拥有美好的体验和愉悦的心情。当前许多城市的人行道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施工时使用不连贯的铺装工艺和材料,导致施工精度不高,人行道路面坑洼不平(见图5),部分道路两侧单位或小区入口处路缘石与路面衔接无坡道处理(见图6),不利于行人通行,尤其是对轮椅、婴儿车、盲人等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构成严重障碍。盲道的铺设存在位置不当、铺设不连续等问题,铺装破损后不能及时得到维护,很多区域盲道受到各种积压物、停车车辆等多种障碍物的威胁(见图7),盲人出行妨碍程度非常严重且存在安全隐患。
(五)休息设施和卫生设施数量不足,设施本身不利于多元化人群使用
街道公共休息设施的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或者设置了休息设施,但存在自身尺度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尺度不适当,以及造型设计和材料运用等未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不便于部分使用者的使用,且舒适性较差。许多城市存在街道垃圾箱数量不足,间距和位置设定不合理等问题,垃圾箱的垃圾投放方式也缺乏对不同人群特征的考虑,对部分使用者投放垃圾造成很大不便。卫生间的间距较大,无障碍设施缺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者。
(六)照明设施缺失或不完善,夜间出行安全隐患大
良好的街道照明可以改善夜间出行条件,保障行人夜晚的出行安全,提高街道环境的舒适性。当前,城市中部分街道存在照明设施缺失、照度不够、亮度不均匀或出现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等问题,造成人们夜晚出行视线不佳,不能清晰地观察周边环境以及识别信息,行人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五、街道设施的通用设计思考
(一)满足多元化人群的使用需求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力也有所不同。老年人会出现生理上的老化和衰退现象,包括运动和感官在内的身体各项机能将会有所降低,因此老年人的行为能力不如年轻人。盲人是多种交通弱者类型中独立移动性最脆弱的阶层,由于视觉认知能力的缺乏或障碍,如果没有盲道或特别的支援装置,他们在独立移动时必然会遇到严重的困难。除此之外,抱小孩或手提行李的人相对于空手的人,其行为能力会有所下降。
通用设计认为,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或环境能够被失能者所使用,就更能更好地被所有人所使用[8]。因此,在进行街道设施的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所有人视为不同程度的失能者,关注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分析他们的行为能力与特征,注重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易用性和可识别性等方面的细节设计,以满足多元化人群的使用需求,尽可能让所有能力有所缺失的人能够和正常人一样使用,而不会感受到被照顾和被歧视,实现社会包容、平等和独立[9]。如休息设施的设置,可以从老年人和体弱者的使用出发,考虑到他们的体力较差,需要适当增加休息设施的密度,合理设置设施间距,减少步行距离,并将其设置在便于使用的位置;可以设计不同高度或高度可调节的休息座椅,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或调节,最好设置有扶手和倾斜角度较小的靠背,便于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的使用。
(二)注重使用者良好的体验和感受
通用设计的理念强调设施的公平使用以及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因此街道设施设计需要全面考虑人的行为特征以及心理、生理需求,无论使用者的年龄、身高、身体状况如何,尽可能让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贴心实用,让每个使用它的人都能够更轻松、更舒适、更安全,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人性化、智能化是现代街道设施设计的两大发展方向。人性化、智能化的街道设施方便残障人士、病弱人士等特殊人群的独立出行,并且让他们不再感受到被特殊对待,很好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第一,街道设施要简单易用。如导向标识牌的设计,指示方向要清晰、准确,考虑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程度人员的使用,需采用多种语言文字形式提供相关信息内容,同时可以将声音信息融入到标识牌中,让所有使用者能够快速识别相关信息并辨识方向,提高其使用效率,让人们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第二,将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心理学等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设在适合的位置,采取适宜的空间尺度,让使用者不受身高、体形或姿势的影响,能够很容易接近并舒适有效地进行使用。例如,垃圾箱应设在不影响人行系统且方便使用的地方,其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普通人、儿童、残疾人的身体条件,便于所有人投放垃圾,同时要考虑便于环卫工人清理垃圾。第三,采用易于读取和理解的信息传达方式(如智能系统的应用),无论使用者的语言能力、知识水平如何,是否失明,都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如公共交通候车设施应结合智能公交系统,设置能够提供即时的公交车辆运营信息(公交线路、到站时间)的电子显示设备,方便人们据此合理安排出行,同时考虑到老人、盲人、文盲和儿童对信息的读取能力,公共交通候车设施应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导视图和带有语音播报功能的装置,强化信息的易读性和使用者获取信息的及时性,让所有候车人员易于理解并能够及时了解公共交通的运行线路、候车时间等信息。
(三)追求街道設施的可持续性
19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设计领域也逐渐开始越加关注绿色生态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对于街道设施除了需要考虑多样化人群的使用需求及人们良好的使用感受外,可持续性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街道设施的可持续性可以从设施的耐用性、经济性、生态性、通用性出发,在材料选择、设施建设、设施使用等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到资源节约、现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
第一,从原材料的选择、生产、使用等多个环节着手考虑,选择不易受腐蚀、易维护的材料,这样利于街道设施使用寿命的延长,避免资源浪费;第二,选择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及零部件,做到“物尽其用”;选择环保性能好、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体的危害。第三,结合人的行为特征及心理、生理需求的多样性,设计多功能组合、结构灵活、易变通的街道设施,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如上文提到的可调解高度的休息座椅,可满足不身体条件的人的使用需求,大大增强它的通用性,可以更好地提高它的使用价值和提升它的经济效益。
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建成环境中的无障碍普及程度较低,并且现有的许多无障碍设施不能很好地体现“便于所有人使用”的通用设计思想。通用设计超越了无障碍对特殊人群的照顾层面,从多元化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使用需求出发,创造更具有包容性的设施和环境,对实现机会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老龄化社会中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聪从设计“多元化”到通用设计[J].创意设计,2014 (02):32-35
[2]景峰.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通用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 (02):131-133
[3]杨平,任清顺.论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之异同[J].四川建筑,2008,28 (1):59-60+62
[4]胡蓉.通用设计价值及其设计思维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 (20):122-125
[5]黎防,董华.通用设计与包容性设计原则的发展和挑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179 (05):77-84+224
[6]时吾赳异叫叫型耐刨寸刮1纠呈^l型号刊7}型干咎平咎掣暑吾制旦呈一[D].营号咎平咎oAI:王型[H茸丑2015:14
[7]郑小伟.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体系中的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16 (97):146-147
[8]徐娟燕.用得顺手——通用设计全家乐[J].中国残疾人,2012 (6):70
[9] Edward Steiufeld and JordanaL Maisel.UniversalDesign: Creatinginclusive Enviromnents [M]. New Jersey:John Wiley&Sons, Inc, 201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