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亚娟
RESEARCH ON ONLINE OBSERVATION EXPERIENCE OF WILD ANIMALS BASED ON NETWORKTEXT ANALYSIS
摘要:分析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影响因素。选取熊猫直播频道和《未至之境》纪录片作为典型案例,提取用户的评论和弹幕,利用内容挖掘软件ROSTContent Mining 6进行文本分析,获取高频特征词和语义网络图。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影响因素包括观察平台(类型、交互方式)、观察对象(外在形态、行为习性、情感意象)以及观察者(动机、行为偏好、获得的愉悦)为优化升级相关野生动物在线观察平台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野生动物 文本分析 熊猫频道 自然纪录片 在线观察 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2-0023-03
引言
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的生活也在逐渐远离自然世界,但人类依旧对野生生物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野生生命神秘而又美丽,牵动着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对美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有人前往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真实的场景环境中.线下面对面地观察野生动物的形态、行为习惯,力求真实和逼真。也有人在网络世界中通过纪录片和直播观察那些镜头下的野生动物,那些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雄狮、南极冰地荒原上漫步的帝企鹅、大兴安岭来回逗留的野生猞猁跨越時间和空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尽管不能去真实自然的场景体验,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到这些原生态的野生动物,并且超越了时间上的限制和空间上的阻碍,更加灵活和高效。
一、研究现状
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对野生动物展开的一种观察体验,包括在线感知、分析、判断、联想和想象一系列过程,从而认识、了解野生动物、获得审美愉悦。文章主要针对动态的野生动物在线观察,观察的载体主要包括:野生动物纪录片、野生动物直播、网络上其他相关野生动物视频。
何子婵通过研究BBC野生动物纪录片中的“故事层面”与“视听层面”,归纳总结出野生动物纪录片是如何通过影像化的叙事呈现来给人提供美学上以及情感上的观察体验[1]。董军从电视媒体的角度分析了《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大型直播,分析电视媒体是如何利用叙事的开放化和传播的立体化促进观众身份的转变,从被动的受众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审美需求[2]。张峰[3]则采用了较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研究iPanda熊猫频道的记录、制作和表达方式,提出纪实内容多重覆盖、品牌推广纵深发展、受众体验细致入微等相应的改进策略。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者从网络文本的角度来分析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影响因素。
当用户通过在线平台对野生动物进行观察时,经常会通过评论、弹幕[4]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这些网络文本能够直观地展现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过程中的体验动机和收获。因此,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是可行的并且适用的。文章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熊猫频道和《未至之境》纪录片,搜集用户在网络中发表的言语评论,使用ROST ContentMining 6软件对其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挖掘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时的行为和态度,总结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影响要素,不仅可以为野生动物在线观察平台提供改进措施,也可以为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在定性研究基础之上再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方法,一般被用来系统地评价各个形式的人类交流的内容包括书面文字、口头语言、图片相片等。为了实现更好地内容分析,使用了武汉大学沈阳教授研发的一款内容挖掘系统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 6,这款软件针对网页、论坛、博客、微博客等网络信息源,可以进行分词、词频统计,聚类、相关性、相似性、情感倾向、共现、同被引、时序、趋势、词频爆发、语义网络及社会网络分析。
(二)调研步骤
1.案例选取
(1) iPanda熊猫频道:2013年上线的iPanda熊猫频道是国内首个直播野生动物的平台,直播的主要对象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的大熊猫和它们的日常,全频道分为多个版块包括全景直播、熊猫世界和熊猫专题等。园区的多个固定镜头不仅满足全世界网民24小时不间断观看大熊猫,还会有专人进行移动直播大熊猫野化放归、熊猫的繁育交配和熊猫幼崽的亮相等热点事件。在互联网上聚集了一大批“云养猫”用户,这些用户日常观看直播,发送弹幕自由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样本进行分析和总结,如图l。
(2)《未至之境》纪录片:2019年,B站和国家地理频道联合出品了一部纪录片名叫《未至之境》,在网络上掀起一波热潮。除了大众熟悉的国宝熊猫和金丝猴,还有不太为人所知的双角犀鸟、猞猁和藏狐等野生动物,掀开了很多国内珍稀野生动物的神秘面纱。纪录片通过故事性的叙述和生动的解说将它们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呈现出中国的文化特色,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共鸣,自2019年上映后就在网络上收获了很高的评价,累积了大量的评论文本得以提取分析,如图2。
2.提取网络文本:通过在iPanda平中台的成年园A、母子园A、24小时直播园以及幼年园B这四个频道上阅读搜集了网友的1965条弹幕,筛选掉无效弹幕,最终获得1748条有效弹幕,将这些搜集到的字符手动输入到word文档中,得到可供分析的文本,共计19942个字符。关于《未至之境》纪录片的文本提取主要是通过阅读B站上的评论,共搜集到10 81条评论,筛选掉无效评论,获得有效评论1064条,共计16569个字符。
为了使数据分析更加准确,在不改变网络文本原意的前提下,对采集到的样本内容先进行一步处理。首先,将其中英文、繁体表达的文字转换为ROST软件能能别的简体中文,将所指为同一对象的不同表述进行统一表达,以便于进行高频特征词的频数统计;其次,为便于分词,剔除文本中所有的标点符号和空格,将剩下的纯文本内容保存为TXT文档类型;最后,完善分词词表,将iPanda平台中的大熊猫名称、昵称等词汇纳入ROST软件的自定义词典,使一些专属的名词如“福妞”、“庆大”等能够在分析过程中被识别,同时过滤掉一些意义较为广泛或无明显指代的词汇。
3.构建语义网络
(1)高频特征词:将搜集到的关于用户的评论和弹幕这些网络文本输入ROST CM 6中,手动删除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词条,自定义相关词表,对文档进行了分词和词频统计,经筛选获得有意义的高频特征词及频次,保留了前54位高频特征词,如表l、2。
(2)语义网络图:为了能够再深入挖掘隐藏在这些词条背后的真实含义,寻找词条和词条之间的关联性和指向性,利用软件中的社会网络与语义分析这一功能进一步生成相关的语义网络关系图,分析这些关键高频特征词之间存在的语义结构和相互关系,如图3、4。
从图3中可以看到一级核心高频词主要为“可爱”、“宝贝”、“奶爸”。而以“可爱”为核心词,“娅仔”、“阿福”、“吃饭”、“福漂亮”、“小雅”是其高频特征词,用户情感要素如“心疼”、“搞笑”、“心爱”等围绕“宝贝”而展开。这些要素以“导播”为核心词,“镜头”、“福妞”、“阿福”等是其高频特征词。以上词频统计和语义网络构建的结果呈现了用户在线观察大熊猫时的主要情感态度和诉求。
从图4中可以看到“动物”、“自然”、“故事”、“画面”为一级核心高频词。以“自然”为核心词,“生态”、“神奇”、‘‘人类”、“生动”是其高频特征词,用户情感要素如“感动”、“期待”、“可爱”等围绕“自然”而展开。纪录片要素中以“画面”为核心词,“镜头”、“配樂”、“故事”围绕画面展开。以上词频统计和语义网络构建的结果展现了用户在观看野生动物纪录片时关注的重点以及他们在观察体验过程中真实的青感流露。
4.调研分析:通过抓取和筛选了iPanda平台上的弹幕和B站上《未至之境》的网络评论,最终建立了两个文本数据库,结合语义网络得出的特征词,运用ROSTCM6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将所得到的结果与用户的情感相关高频词回归评论文本进行分析,并结合此前的语义网络分析,可以挖掘用户的动机和情绪感受。
(1) iPanda熊猫频道的分析结果中出现“宝贝”、“宝宝”、“麻麻”、“奶爸”一类词语的次数分别为143次、104次、78次和56次。出现“阿福”、“福妞”、“小雅”、“艾莉”等代表熊猫名字或者昵称的分别为102次、82次、62次、27次。回归查找后发现这一类词语大量出现在“多吃点”、“真可爱”之类的语句中。这些代词和名字明显带有人的情感色彩,表明用户在线观察的过程中已经将大熊猫视作一个移情和情感认同的对象。
(2)《未至之境>分析结果中出现“好看”、“可爱”、“美丽”、“生动”这一类词语的次数分别为171次、88次、20次、18次。回归查找之后发现,这类表示用户的心理感受的词语大量出现在“画面”、“配乐”、“制作”这一类代表纪录片元素的描述语句中,可以看到在观看野生动物纪录片时,用户更加注重在线观察体验本身能够获得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分析结果中还出现了“生命”、“生态”、“生存”这一类代表人的反思的词语,回归查找之后发现这一类词语大量出现在“自然很奇妙”、“人类的敬畏”、“家庭温馨”这一类描述语句中,说明野生动物的生老病死也能引起人类关于生死的思考。
三、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影响因素
经过调研分析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用户文本语义网络图和高频特征词,可以看到不同的观察平台提供的观察方式是不同的,不同的观察对象会带给用户不一样的观察内容,而用户本身的观察动机和行为偏好主导着观察体验的进行,因此,将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影响因素分为三个方面:观察平台(类型、交互方式、视觉)、观察对象(外在形态、行为习性、情感意象)以及观察者(动机、行为偏好、获得的愉悦)
(一)观察平台的类型、交互方式
观察平台的类型决定着用户的观察体验方式。类似熊猫频道的官方直播平台依托于安装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固定摄像头实时直播野生动物,也有用户通过其他直播平台向广大网友直播游览野生动物园,这些直播平台通过固定或者活动的摄像镜头实时地在线直播野生动物,让用户观察到和自己处于同一时间但是不同地点的野生动物,跨越了空间上的限制。类似《未至之境》的纪录片是经过加工、非实时的,有摄影师的跟踪拍摄、后期的视频剪辑以及音效配音,这些纪录片平台通过人为的记述和加工将野生动物呈现在公众视野中。观察平台的多样性提供了差异化的观察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观察需求。
观察平台的交互方式影响着用户观察体验的流畅性、互动性。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时会进行多种交互,包括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用户通过野生动物在线观察平台的交互界面进行键盘、鼠标等操作,获得想要的观察内容。如用户在熊猫频道中可以通过按住鼠标拖拽旋转界面上的地球仪来选择观察基地。人人交互是指用户在野生动物观察平台中与其他用户进行的交流和互动,如用户在b站观看《未至之境》时可以发送、点赞弹幕与网友实时互动,也可以通过给纪录片评论、回复点赞与网友进行交流互动。这种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和流畅性大大加强了用户与观察平台的互动性。
(二)观察对象的外在形态、行为习性、情感意象
观察对象的外在形态是指野生动物的叫声、体形线条、毛色等生物特征,这些外在因素会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感知效果或心理效应,影响用户的审美体验。以大熊猫为例,它肥硕、丰腴的体形会让人觉得憨态可掬,它的黑眼圈、圆脸颊会让人觉得可爱灵动。而《未至之境》中的藏狐,身形纤瘦,毛长且厚,行动速度快,让人觉得灵巧、活跃。外在形态的吸引力往往会成为用户初次观察的动机。
观察对象的行为习性包括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饮食习惯、作息繁衍等。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时,野生动物不同的行为习性会使用户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影响用户的情感体验。当用户通过熊猫频道在线观察大熊猫躺着啃竹子时,“躺”和“啃”的行为会让用户觉得生动而又有趣,当用户通过《未至之境》在线观察金丝猴一蹦一跳在山野森林中时,“蹦”和“跳”的行为会让用户觉得自由和灵巧,吸引用户进一步观察。
观察对象的情感意象包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内涵和用户自我投射的个体意象。野生动物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会被赋予一些人文内涵和意象,即使是同一种野生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会具有不同的意象。狐狸在中国文化中常常带有狡猾、奸诈的意象,如“狐假虎威”、“狐朋狗友”,而在日本文化中,狐狸被当成五谷神膜拜,这些野生动物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象会影响用户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用户也会将自我的情感投射到野生动物上,使之承载属于用户的个体意象。在熊猫频道中,用户给大熊猫起昵称和外号,如“福漂亮”、“宝宝”、“白胖胖”,就是在将某个大熊猫个体视为自己的伙伴、亲人。
(三)观察者的动机、行为偏好、获得的愉悦
观察动机是指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的意图和契机,主要包括获得美的视听享受、增加对某种野生动物的了解、情感寄托和投射。用户常常被野生动物世界里美丽壮阔的野外环境、可爱神秘的野生动物所吸引,通过观看记录片获得美的视听觉享受,也有一部分人出于对野生动物或者某一物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在线平台观察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另一些如熊猫频道中的用户,则是出于对某一只大熊猫的情感寄托,选择在线陪伴它的成长。
行为偏好主要包括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的时间、频率和方式。不同的用户在观察时间上会有自己的选择,有人喜欢在早上通过直播观察大熊猫在做什么,也有人喜欢在深夜通过自然纪录片观察野生动物。用户的观察频率能够体现出用户黏性,有的用户每天都打开熊猫频道,观察大熊猫的成长,定时观看更新的野生动物纪录片,用户黏性较高。不同的用户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观察方式,无论是直播还是纪录片,亦或是网络社交平台上的野生动物相关视频,都由用户自己决定,自主选择。
获得的愉悦是指用户通过在线观察野生动物获得的不同层次的愉悦,包括感官愉悦、认知愉悦、情感愉悦和精神愉悦。感官愉悦是指用户获得的视听觉方面的享受,包括美丽壮阔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神奇的野生动物以及一些生动的音乐音效。认知愉悦是指用户在认知和了解野生动物后产生的幸福和喜悦,从未知到已知,从陌生到熟悉,用户通过在线观察增进对野生动物的了解,获取新的知识,获得求知的快乐。情感愉悦是指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时获得的情感寄托和享受。用户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与野生动物建立情感上的联系,获得情感上的寄托,产生一种整体的、长久的体验。精神愉悦是指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时产生的对野生动物的认同感、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野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精神性的象征和深刻的人生意义,让用户开始反恩人类行为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
结论
文章选取野生动物在线观察体验的两个典型案例,利用ROSTContent Mining分析用户的网络文本,研究用户在线观察野生动物时的行为和态度,进一步挖掘出用户的情绪和情感,总结分析了野生动物在線观察体验的影响因素包括观察平台(类型、交互方式、视觉)、观察对象(外在形态、行为习性、情感意象)以及观察者(动机、行为偏好、获得的愉悦)。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野生动物在线观察平台提供策略参考。野生动物在线观察平台要提供多样的观察方式和观察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观察需求,要增强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提高用户黏度。此外,为了满足用户多层次的审美愉悦,野生动物在线观察平台要提供具有视听觉吸引力的观察对象,还要包含一定的科普知识,让用户在获得视听享受的同时增加对野生动物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促进用户与野生动物产生情感上的联系,丰富用户的情感体验,增加用户对野生动物的同理心、认同感,从而思考人生以及生命的意义。因此,这些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子婵.BBC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探析[D].西北大学,2015
[2]董军.《东非野生动物大迂徙》节目解析[J].电视研究,2012 (09):14-15
[3]张锋.网络纪录片频道的探索:小众化、新纪实、全媒体[D].华中科技大学,2014
[4]杨明刚,王丽莹,万红玲网络环境下观众互动新形式探析——以bilibili视觉弹幕网为例[J].设计, 2017(21):24-25
[5]付业勤,王新建,郑向敏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旅游论坛,2012,5 (04):59-66
[6]商伶榕,刘永翔,常鸿祥.交互时代下动物园路标图像化设计探讨——以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为例[J].设计,2019,32 (16):118-119
[7]丛丽,吴必虎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 (06):1087-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