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琳
一、引言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最主要的师生交流手段。课堂提问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Ball研究团队认为:数学教学工作其本质上具有浓重的数学色彩。数学教师的MKT研究基于学科理解的视角,研究有效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该理论认为教师拥有了此种知识,才能对选择、组织和实施教学任务开展数学的分析和评估,才能预测并诊断学生产生困惑及错误的原因,并基于这些前期工作拟定合适的教学策略。鉴于MKT理论源于教学实践,它能衡量“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数学知识才能教好数学”,因此,基于MKT理论研究其对课堂提问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通过与教研员沟通,与导师商量,选取了教研员老师提供的3节同课异构课视频--《解三角形的应用》第三课时作为视频分析的对象。三位任课教师均是天津市城区的一线在职教师。教师A是入职不足一年的师范毕业生,还没有高二、高三的教学经验;教师B是职称为中学一级教龄7年,带过两轮高三的高中教师;教师C是职称为中学高级,教龄18年的高中教师。
2.研究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法,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测评教师的MKT水平。通过录像分析法统计分析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及MKT的呈现频数,结合教师MKT水平及呈现频数,分析课堂提问的效果差异,探究MKT对课堂提问的影响。
3.研究工具
通过文献在进行专家型教师、熟手型教师、新手型教师的MKT水平测定时,基于研究所确定的理论框架,选取了陈曦研制的MKT测量问卷作为调查问卷。为分析专家型教师、熟手型教师、新手型教师课堂提问的差异情况,采用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研究”成果中的--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因研究只涉及课堂提问的实施过程,故只保留了该评价标准中课堂实施的相关指标,辅以五点计分法对课堂提问实施部分进行评分统计研究,对每一表现指标采用5点Likert量表形式。
三、研究结果
1.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人工采集、提取,整理到Office Excel后,得到三位教师的MKT自我判断结果,问卷测评中教师A、B、C的MKT各子成分水平(CCK、SCK、HCK、KCS、KCT)等级分别是D、C-、C-、C、C;D、C、C、C+、C+;D、D、D-、D、D。
基于课堂提问评分标准及5点计分法,统计得到的三位教师课堂提问的得分情况,对三位教师的总得分、平均分进行数据处理,得分从高到低,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专家型教师、熟手型教师、新手型教师课堂提问得分表,对三位教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标准的一级维度、二级指标的得分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对课堂提问有效性得分情况分析,在课堂提问实施中专家型教师在發问方式、叫答方式、提问内容、学生回答方面都表现得更加有效、在提问语言上表现得更加多样,在问题类型上表现得更加丰富,熟手型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各方面表现稍显不足,新手型教师表现相对较差。
2.MKT视域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影响因素分析
经由上述的研究统计结果分析发现,教师的MKT水平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提问,造成教师课堂提问的效果差异。
(1)高中数学教师的CCK水平普遍较高,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具备较高的CCK,能促进学生习得准确的数学一般内容知识。
(2)教师SCK、HCK、KCS、KCT的水平差异显著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提问效果。通过问卷测评、课堂提问的效果测评及课堂提问的SCK、HCK、KCS、KCT频数统计可见:高水平SCK、HCK、KCS、KCT的教师,其课堂提问效果好;低水平SCK、HCK、KCS、KCT的教师,其课堂提问效果较差,其中KCT、KCS对课堂提问效果的影响更为突出。
高中数学教师具有高水平的MKT时,他能在课堂提问中提出更好的问题,更有效地激发、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提问效果也更好,而当教师MKT水平不足时,会影响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具有高水平MKT的专家型数学教师,在提问方式、叫答方式、提问内容、学生回答方面都表现得更加有效、在提问语言上表现得更加多样化,在问题类型上表现得更加丰富,其课堂提问能更有效地激发、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提问的效果也更好。
(2)熟手型教师的MKT水平低于专家型教师,尤其在KCS、KCT上表现不如专家型教师。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激发、激活不够,还应提升相关的MKT知识。
(3)低水平MKT的新手型教师在提问方式、叫答方式、提问内容、学生回答方面都表现得一般、提问语言、问题类型表现单一,其课堂提问的效果一般。新手型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加强自身的MKT知识,经由熟手型教师阶段,不断向专家型教师靠近。
2.建议
通过上文MKT对课堂提问影响的研究,现给出MKT视域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教师可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与运用以增长自身的学科知识
为避免课堂提问中出现的“假问题”、随机问题、自问自答等无意义提问,教师应加强学习与高中数学内容的相关的数学史内容。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了解学习主题的历史变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横纵双向把握学科的知识及联系,充分了解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审视驱动知识产生的本源性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SCK、HCK、CCK,使课堂提问更能凸显数学学习的本质,从而优化课堂提问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2)教师可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及经验积累以增长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
为更好地凸显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教师要不断增加对学生的所需、所惑的了解程度,有效预设课堂提问。因此,教师要多学习数学史的相关内容,数学发生发展的情况有深刻的了解,通过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将数学家曾经历的困惑预设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此丰富自身的KCT、KCS、KCC知识,更精准地预测学生所疑、所惑,实施更有效的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高效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