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张本青,段雷雷,李汉美,芮璐,龚丁旭,鲁中原,李守军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因为特殊的解剖畸形(如血管环,双动脉弓,异常走行的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或者增大的心脏和扩张的血管产生的压迫,造成继发性支气管软化[1]。这部分患儿在进行心脏畸形矫治术后,容易出现难以脱离机械通气,长期佩戴气管插管,甚至需要气管切开的情况。呼吸道并发症以及全身感染几率增加,耗费大量医疗资源[2]。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软化的患儿,过去常用的治疗方法除了呼吸机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外,还有主动脉悬吊、支气管内膜支架等治疗方式[3]。本组病例采用可吸收材料-聚左旋乳酸(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软化患儿。通过近期疗效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对象:选取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 月,在我中心接受可吸收PLLA 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软化的8 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 例,女性6 例。平均年龄(8.4±4.1)个月,平均体重(6.5±1.2)kg。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 线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患儿家属均充分获知病情和手术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1)需要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2)CT 显示左主支气管重度狭窄;(3)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左主支气管重度狭窄。诊断标准:按照气管支气管内径减少程度分为<1/3 为轻度;达到1/2 为中度;达4/5 或者接近闭合、看不到远端圆形管腔为重度。
排除标准:(1)气管及支气管软骨发育异常,呈“O”型软骨;(2)合并桥支气管等畸形。
手术方法:7 例患儿同时接受心内畸形矫治和支气管外固定术。患儿采取仰卧位,升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心肌灌注停跳保护液,心脏停跳下进行心内畸形的矫治。心脏复跳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心内畸形矫治满意后,解剖游离左主支气管。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明确病变部位和长度。用电热弯曲器(工作温度95℃~105℃,预热2~3 min,加热6~8 s)制备PLLA 微骨板金属模型,置入病变部位“测量”模型形状。在病变部位支气管软骨两侧,对称缝置4针5/0 Prolene 预置线。用相同加热条件,按照模型形状制备PLLA 微骨板呈“U”型。将U 型板套入病变部位支气管软骨,预置线从板孔穿出后打结,将支气管外膜悬吊固定于微骨板上,从而增加病变部位支气管内径,如图1 所示。复查支气管镜,证实支气管狭窄解除后,用自体心包或0.1 mm Gore-tex膜,疏松包绕微骨板,避免对毗邻的组织、器官的磨损以及对于支气管软骨生长的限制。1 例为单纯支气管外固定术,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在主动脉弓下解剖游离左主支气管。此后的步骤同前。
图1 以MP-4S-22 材料制作微骨板的示意图
随访:全部患儿术后1、3、6 及12 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询问生长发育情况、呼吸状况,常规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内畸形矫治情况。术后6~12 个月行胸部CT 扫描,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观察气道有无狭窄和发育情况,以及手术材料PLLA 微骨板影像等。
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 分析。年龄、体重、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 例患儿一般资料(表1):8 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心内畸形矫治和PLLA 微骨板支气管外固定术。心内畸形矫治种类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 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 例,二尖瓣成形术2 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 例,三尖瓣成形术2 例,主动脉弓成形术1 例,三房心矫治术1 例。
表1 8 例患儿一般资料
8 例患儿术后资料和随访结果(表2):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4.4±23.7)小时,ICU 时间(3.8±3.8)天,平均随访时间(6.5±6.2)个月。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结果均提示心脏畸形矫治满意,无心包积液、残余分流、残余梗阻等情况。患儿生长发育良好。8例患儿术后随诊期间(2~12 个月),复查胸部CT 均显示接受治疗的左主支气管无狭窄,治疗部位未见明显的可吸收PLLA 微骨板影像。
表2 8 例患儿术后资料和随访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合并继发性支气管软化,主要是特殊的解剖畸形(如血管环,双动脉弓,异常走行的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或者增大的心脏和扩张的血管产生的压迫所造成[1]。确诊检查手段包括胸部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者是诊断的“金标准”[4-5]。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继发性支气管软化的患儿,目前在治疗策略和方法上存在争议。一部分患儿,支气管病变局限,程度较轻,随着心脏畸形的矫治,压迫解除,支气管软化会逐渐改善,能渡过术后监护期。但一部分重度狭窄患儿,单纯采用保守治疗策略,需要长期依赖机械通气,撤离呼吸机后需要续贯无创通气,且再次插管率高。有些患儿甚至接受气管切开术。这极大延长ICU 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加重患者本人和家庭的痛苦,可能造成不良预后[3-7]。
积极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支架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软化的患儿,接受手术时间较早,支架治疗面临着支架能否适应儿童气道生长潜能的问题。另外,支气管内膜炎症反应、内膜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也是支架治疗无法避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这类患儿,不建议把支架介入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手段[8-9]。外科手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主动脉悬吊为代表的间接治疗方案;第二种是支气管外膜固定术的直接治疗方案。主动脉悬吊手术虽然被广泛采用,但是其游离范围大,对于其他心脏结构造成的压迫无法彻底缓解。对于再次手术患者难度较高,因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仍面临长时间气道狭窄的相关问题[1,3,10-11]。
本组病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心脏结构的压迫导致支气管软骨软化,管腔重度狭窄。从治疗策略上,本团队考虑采用既不损伤支气管内膜,又能加强支气管软骨强度和支撑力的支气管外固定术。针对这一术式,既往报道的人工材料包括网状涤纶+硅胶、网状硅胶+聚乙烯纤维、生物陶瓷、PTFE 螺纹支架血管等[2-3]。本团队选用可吸收PLLA 微骨板,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优势:(1)这是一种经FDA 批准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骨科和矫形外科;(2)强度高(挠曲强度190 MPa),具备足够的支撑力;(3)按时逐级降解(7~10 个月后在体内强度基本降解消失,3~5 年完全分解和被吸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影响儿童气道生长。
本组中1 例为二次手术患儿,第一次手术为治疗主动脉弓离断所施行的主动脉弓成形手术。因为主动脉弓压迫,造成左主支气管狭窄。本次手术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采用可吸收PLLA 微骨板左主支气管外固定术。其他7 例患儿均同期进行心脏畸形的矫治和可吸收PLLA 微骨板左主支气管外固定术,手术时间虽然有所延长,但是与文献报道的此类患儿平均数据相比,明显缩短术后呼吸机时间、ICU滞留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减少费用。本组患儿术后随访过程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心脏畸形矫治满意,生长发育良好。胸部CT 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的左主支气管病变部位均无狭窄。在患儿术后6~12 个月的复查胸部CT 中,治疗部位未见明显的可吸收PLLA 微骨板影像,提示该材料在逐渐吸收分解。
此项技术安全、有效,本团队总结了以下经验:(1)术中纤维支气管镜精准定位,并预防缝线过深损伤内膜;同时可以清理呼吸道,评估即刻治疗效果;(2)制备金属模型是塑形PLLA 微骨板之前必不可少的步骤;(3)为了保证外固定术效果,在病变处支气管软骨双侧对称缝线,使得牵引力均匀分布;(4)常规采用自体心包或0.1mm Gore-tex 膜进行疏松包裹,既避免对毗邻的组织、器官的磨损,同时还兼顾支气管的生长潜能。
综上所述,采用可吸收PLLA 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软化安全、有效,手术材料可以逐渐吸收分解,近期结果良好。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小,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