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妹 贺建伟 马晓民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方法:筛选124例下肢骨折患者,研究对象筛选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预见性组和对照组,分别开展预见性护理和常规骨科护理,对比两组足下垂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预见性组患者卧床期间足下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见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下肢骨折卧床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足下垂发生,保障康复过程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
【关键词】下肢骨折;卧床;预见性护理;足下垂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1-218-01
下肢骨折患者康复过程大多需要长时间卧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有多种并发症发生风险。足下垂是下肢骨折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有效的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1]。本文分析了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124例下肢骨折患者,研究对象筛选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2月。按照随机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预见性组和对照组。预见性组有64例患者,其中男性、女性比例是37/27;年龄20~65岁,中位年龄(44.18±4.32)岁;骨折原因:交通伤25例,坠落伤24例,劳损积累15例。对照组有60例患者,其中男性、女性比例是39/25;年龄20~63岁,中位年龄(46.19±6.03)岁;骨折原因:交通伤24例,坠落伤22例,劳损积累14例。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一段时间卧床,在这一过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护理,主要是进行伤情观察,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进行用药、饮食指导,做好泌尿、肺部、口腔相关护理等。预见性组则以预防足下垂为重点,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护理内容:①加强综合护理,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结合患者的年龄、伤情制定饮食计划,列出有益骨折康复的食物,帮助患者日常选择容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提供可促进骨折愈合的食疗方,嘱咐患者多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②心理干预,患者往往因为伤情突然、严重,有应激心理,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也能影响患者的耐受能力,需予以重视,通过预见性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环节不良情绪[2]。向患者说明消极情绪的影响,教会患者怎样通过放松机体、深呼吸、冥想等受手段改善情绪,强调积极配合治疗、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采用合适的手段,帮助患者缓解压力。③健康教育,讲解各个阶段的康复重点。指出足下垂的危害,和患者一同分析能够诱发足下垂的因素,教会其怎样预防。若患者有疑问,予以耐心解答。④加强体位护理,指导患者处于合适体位是预防足下垂的重点,教会其怎样正确的保持良肢位,即下肢保持屈曲状态,将软垫分别放置于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呈90°背屈并处于中立位,利用足托板或垫枕放置在脚掌下,注意观察不要让脚背受到棉被压迫。患者处于卧床期时,协助其处于良肢位,处于侧卧位时将软枕垫在背部以提供依靠,2~3h注意协助其变化体位。指导患者进行主、被动四肢运动,鼓励或协助其进行屈伸上下肢关节活动,每天2次,若有必要,也利用相关仪器复杂。根据患者的伤情以及康复需要,帮助其选择合适的支具,比如足下垂预防硬板靴、多功能支架等。⑤疼痛干预,患者往往面临强烈疼痛,进行高效疼痛护理,能减少足下垂发生。帮助患者准确评估疼痛程度,予以合理的止痛手段。善于利用物理止痛方法,无选择热敷、冰敷促进患者疼痛减轻,也可以通过局部按摩减轻疼痛。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单一体位,影响舒适感。合理应用止痛类用药,以多模式、个体化、提前镇痛为基本的用药原则。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卧床期间足下垂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卧床期间足下垂发生情况
预见性组患者卧床期间足下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预见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常发生于交通事故、跌落、摔伤等。在下肢骨折发生后,因为骨折部位特殊,患者往往面临一段时的卧床期,增加了康复难度,也增加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3]。足下垂是下肢骨折卧床期常见并发症,也活动限制、体位、疼痛等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指患者长久处于下垂状态,造成足部丧失活动力。足下垂一旦发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也增加了患者承受的痛苦。针对这种状况,帮助患者减少风险因素,有效预防足下垂是重点。常规护理往往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段,也缺乏细节上的重视[4]。预见性护理是主动性、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手段,也是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掌握识别、应对风险因素的能力,结合疾病特点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找出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环节,进行有效的预判和预防[5]。
综合讨论与结果,证明下肢骨折卧床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足下垂发生,保障康复过程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霞.对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4):719-720.
[2] 王芬.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6):229-230.
[3] 张东云,宋海云,范荣兰.防垂足固定托的制作及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1590-1590.
[4] 王大伟,张连群.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足下垂15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3):185-186.
[5] 刘丽丽.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足下垂的护理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86):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