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与新挑战背景下黑龙江省扩大与东北亚合作的新路径

2020-02-06 03:53笪志刚
商业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

[摘 要] 自2018年2月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互动带动多边联动促成东北亚地缘紧张关系大幅缓和,中朝、中日、中韩、韩朝等区域内国家双边关系改善,带动通商合作升温及区域一体化意识提升,中国坚定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努力等,使东北亚区域出现了久违的双边影响多边的合作新征兆,也为黑龙江依托现有对俄及日韩贸易、投资和人文为中心的合作,扩大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带来新契机。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新一轮美朝无核化谈判的扑朔迷离,日韩关系的持续对立等因素也为上述向好发展势头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应对上述不确定性的挑战,黑龙江省应抢抓中日韩关系改善的新契机以及中俄迈入新时代的利好,深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利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对接东北亚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东北亚通商设计;成立服务地方国际合作的“东北亚开发银行”;建立多边机制的“东北亚联广域学”;合力推动“东北亚地方旅游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 东北亚合作;机遇与挑战;黑龙江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F7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1-0001-05

Abstract: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February 2018, promote multilateral linkage to northeast Asia geopolitical tensions ease significantly, improve bilateral relations including China and North Korea, China and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South Korea and North Korea, promote  commercial intercourse cooperation warming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hina firmly promote the efforts of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ch make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 appeared long-unseen bilateral effect of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new signs, provide for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existing of Russia and Japan and South Korea trade, investment and human as the center of the cooperation, and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cooperation. Meanwhile, the uncertainty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a new round of denuclearization negotiations between US and North Korea, the continuing opposing between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se factors bring many negative effects for the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o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of the uncertai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seize the new opportunity of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d the good news of China and Russia into an era of new, and deep tillage free trade area. Relying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eilongjiang should synergize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design of Asian trade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stablish a "northeast Asia development bank" to serve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stablish a multilateral mechanism of "Northeast Asia association wide area study", and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tourism community".

Key words: Northeast Asia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eilongjiang new route

2018年元旦,朝鮮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元旦贺词中释放了南北缓和关系,北方有意参加平昌冬奥会的信号,籍此拉开了朝鲜半岛北南双方通过体育和人文往来融化冰冻关系的序幕,也一举缓和了截至2017年末的朝鲜与国际社会及东北亚区域利益攸关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朝鲜半岛地缘局势的戏剧性变化为东北亚区域合作营造了开创性的氛围,推动了区域内双边关系改善为标志,多边关系良性互动为特征,地缘局势缓和带动区域合作升温,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迎来了久违的加速势头。尤其是中国坚定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信心和努力不断产生积极的影响,中俄、中朝、中日、中韩、中蒙关系在不同层面的与时俱进,又反过来助推多边框架下的双边关系出现良性互动,东北亚区域合作迎来依托机制和制度建设构建东北亚经济圈的新机遇。与此同时,新一轮东北亚区域合作向好发展的同时,受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美、美朝、日韩等大国关系和经贸利益博弈加大等因素影响,阻碍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历史后遗症及新的紧张因素也在不时发酵,又不同程度地影响向好转变的东北亚地缘和经贸环境,新的风险和挑战也在如影随形地考验区域内国家的合作意愿。在上述新机遇与新挑战交织背景下,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进而推动构建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前沿的黑龙江省,一方面迎来东北亚地缘关系总体稳定、东北亚区域通商合作加速、中国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圈建设等诸多利好,服务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次区域合作任务,抢抓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区接(授)牌机遇,推动建设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高地等现实契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东北亚乃至全球地缘博弈及经贸环境陡然生变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应对来自东北亚地缘安全、双边关系、大国博弈、经贸摩擦、民众感情等的挑战,无疑是黑龙江省拓展东北亚区域合作新路径必须面对并思考的课题。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迎来新机遇

近年,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及民粹主义等内顾倾向在全球沉渣泛起,对全球化、区域化及自由贸易体制造成巨大伤害。但和平与发展、区域一体化及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逆转,中国及坚持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国家和地区依然是全球经贸合作的主流,在逆势中东北亚地缘局势总体趋向稳定,推进双多边合作的共识不断增强,区域合作的亮点不断显现,总体机遇大于挑战。

(一)东北亚地缘关系总体稳定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倡导环日本海圈合作,到80年代中国学者呼吁启动东北亚区域合作,再到90年代东北亚区域合作出现一些机制性合作,东北亚区域虽然一直是东亚乃至亚太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也是地缘安全十分脆弱及地缘关系经常性紧张的敏感地区。因此,人们在形容全球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的时候,也总是将东北亚视为区域合作最后的处女地、最后的多边合作红利,看好东北亚区域合作未来,但也为如何才能处理好区域内棘手的地缘关系束手无策。特别是随着朝核问题的不断升级,贯穿2017年全年的朝鲜半岛的紧张地缘关系不仅成为阻滞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主要因素,还险些再次成为传统安全的较量场、新冷战的试验地。上述紧张态势随着2018年朝鲜半岛局势的峰回路转,中朝关系改善和恢复传统友好带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向好转变,加上美朝新加坡会谈达成的和平和外交解决的共识,促成东北亚地区一度失衡的地缘关系得到缓和,一度失控的局势得到控制,东北亚地区地缘局势实现了总体稳定、局部向好的转圜。东北亚局势的向好转圜不仅为区域经贸合作树立了信心,也为双边和多边通商机制的协商创造了有利契机,为中国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进而构建东北亚经济圈带来新动力,也为黑龙江省依托沿边开放大省、对俄及东北亚合作优势,拓展对东北亚合作新路径,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东北亚延伸,并参与构建东北亚经济圈创造了巨大可能。

(二)东北亚区域通商合作加速

如果说东北亚地缘环境的总体稳定,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那么东北亚区域通商合作的加速势头则预示着东北亚区域合作有望在双边合作机制、多边合作框架等双多边通商机制构建上取得重点突破。众所周知,从东北亚区域合作提到议事日程,一直困扰区域内国家的就是迟迟不能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的多边机制的问题。亦即与美加墨自由贸易区、欧盟,甚至东盟这样的制度性机制相比,东北亚区域具有操作性和成熟的多边框架几近为零,双边机制也经常因为地缘关系、多边博弈受到掣肘,难以有效发挥主导和实质推进作用。但在美国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冲击下,东北亚区域国家意识到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重要,对推进东北亚区域通商机制建设形成了新的共识,区域一体化意识及归属感不断增强。继中韩FTA在2016年6月生效,截至2019年5月中日韩FTA谈判已进行了十五轮,可以说已进入最后的关键协商和冲刺阶段。涵盖东亚十六国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RCEP)的多边谈判也极有可能进入草签阶段。

(三)中国坚定深化东北亚合作

在推进新一轮东北亚区域多边合作的努力过程中,中国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方面,中国为缓和东北亚地缘和安全局势,在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深化中蒙战略友好不断深化的同时,率先改善中朝、中日、中韩关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亚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向好转变。与此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东北亚经贸合作是中国维护双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深入推进国际区域和此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为7584.96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6.4%,中国成为俄日韩朝蒙五国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对东北亚国家投资超过110亿美元,东北亚国家对华投资超过80亿美元,双向投资成为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投资关系的新特征。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也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及构筑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乃至示范。另一方面,中国高度重视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机制建设,首次在东北亚多边场合提出了努力构筑东北亚制度机制的主张。在2018年9月12日出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并在论坛全会上发表致辞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努力构建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主张”,并指出了具体的合作路径及努力方向。这也是自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东北亚雏形的环日本海合作,80年代中国学者倡导东北亚区域合作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具有明确目标指向、多边概念的东北亚经济圈的倡议,引起东道主普京总统,与会的安倍首相、文在寅总统等东北亚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朝鲜对外经济副部长为首的代表团也对中国的主张给予积极评价。也由于中国的区域主张明显有利于东北亚各国加强合作与交流,构筑基于共商共建和共享的东北亚经济圈,主张一经提出,就在东北亚各国及国际社会引发热议,中方具有全球化视野,致力于多边磋商,重视与本地区国家在经贸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真知灼见得到了高度认可。

二、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挑战

虽然东北亚区域合作出现了新一轮有利于扩大区域地缘影响力,形成区域合作整体竞争力,朝向构筑多边制度机制迈进的诸多利好因素,一些机遇可谓重大且现实。但不可否认,域内国家之间由于历史因素残留的后遗症,多年博弈形成的现实矛盾,围绕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并不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加上域外因素和复杂的国际地缘博弈的外溢影响,不仅阻碍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既有挑战依然存在,新的风险因素和挑战也在以新的形式或隐或现地不断发酵。

(一)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

自2018年3月美国掀起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狂潮以来,随着“美国优先”、“美国第一”主义的喧嚣尘上,不仅与主要的盟国和经贸伙伴产生程度不同的贸易纠纷,中美贸易摩擦走势成为全球是坚持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还是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晴雨表。美国从维护本国战略利益和遏制中国崛起等多重目的考量,不断出台针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增税举措,税率由10%到25%,规模也从最初的500亿美元,到最后几乎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都要征税。中国从维护自身权益和捍卫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出发,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节的抵制和反制,并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与美方举行了12轮双边贸易磋商。在2019年10月11日的第13轮磋商后,中美达成了第一阶段的谅解意向,有望在未来几周达成基本框架。11月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西泽、财长姆努钦之间的电话沟通取得成效,中美再次释放了协议朝向最终达成协议又前进了一步的信号。但考虑到美方在此前多轮谈判中的习惯性出尔反尔,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能否真的步入正轨,实现相互尊重和彼此理解,还存在陡然生变、惯性反复等不确定性。而且,从美国在历史、外交与经济等方面与东北亚日韩等国家的密切程度看,在為东北亚地缘局势带来影响之外,无疑也将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二)美朝无核化谈判的走势

从1994年启动美朝无核化谈判以来,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美朝关系伴随着美国的亚太政策转型,伴随着中美大国合作与博弈的演变,东北亚地缘局势的起伏波动,而呈现曲折和多变的特点。2011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执政以来,虽然在推动半岛和平上想要有所作为,但受制于南北双方改善关系进程受阻、美国对朝政策依然没有实质改变,加上东北亚地区冷战以来的复杂局势及后遗症,半岛局势一直未见明显的好转。2017年年初特朗普执政以来,围绕朝鲜半岛局势曾一触即发,2018年初朝鲜最高领导人主动释放的旨在改善双边关系,缓解多边关系的和解信号,推动北南双方乃至半岛局势出现峰回路转。2018年6月迄今,美朝先后进行举行了新加坡、河内和板门店和平之家的三次会谈,就改善双边关系,营造半岛和平氛围,推动谈判解决朝核问题达成了诸多共识,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美朝板门店会谈以来,美朝关系并未向国际社会和分析人士预测的那样出现向好的较大变化,相反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外举行的美朝事务级磋商不欢而散,美方认为会谈具有积极意义,美方提出了开创新的建议。朝方则向美方摊牌,继续核武试验还是中断谈判,取决于美方今后的态度和年内拿出能让朝方接受的方案。美朝关系再次来到是对立走向对抗,还是对话走向合作的岔路口,也使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最大的悬而未决的难点和焦点的朝核问题走势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三)日韩关系持续对立因素

似乎东北亚区域总是新旧矛盾不断交织且间歇性发酵,那边美朝关系还在痛苦地磨合,这边韩国国会议长要求明仁上皇就慰安妇道歉的发言、日韩之间围绕战时强征劳工赔偿、日本火炮雷达照射日本自卫队军机、日韩终止了军事信息共享协议等争执,使两国关系陷入1965年签署《日韩请求权协定》恢复正常邦交以来的最为恶化的周期。尤其是由战时强征劳工引发的日企赔偿案一路发酵,最后由于韩国首尔地方法院等多家司法机构在2019年6月的赔偿判决,导致日方在7月出台了反制的贸易管控措施,并将韩国移除了白名单,韩国也针锋相对将日本移除了本国的贸易优惠白名单,两国在WTO框架下的争论和谈判充满了火药味。韩国政府默认的抵制日货和利用国际场合诟病日本,不仅使两国民意趋向对立,经济界往来水平下降,也使两国自2018年9月举行首脑会谈以来,领导人之间的正式交流几近中断状态。为争取两个盟友重归于好,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派去白宫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居中调停,结果铩羽而归。日韩的上述对立乃至走向对抗的征兆,不仅使美日韩军事体制受到冲击,也由于两国在东北亚区域合作诸多指标中的地位和权重,而使东北亚区域合作整体受到意想不到的冲击,不仅中日韩FTA谈判的走势令人担心,东亚十六国组成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RCEP)最终能否在年内完成草签,也成为新的不确定性。

三、黑龙江与东北亚国家合作新态势

在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和周边合作中,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不仅具有地缘关系重要、经贸交流与合作比重大、政府及民间往来基础好,未来合作潜力巨大等现实基础及合作优势,还由于对俄合作贸易大省、投资大省、合作大省等的定位,一来为黑龙江省构筑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造有利条件,二来可以直接服务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服务中国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交流不断走向深化。

(一)对东北亚合作支撑黑龙江省沿边开放

对俄日韩的合作一直是实施沿边开放以来黑龙江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三国也连续多年位居黑龙江省前十大贸易伙伴的前三名,投资伙伴的前列。从2018年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数值指标看,全年完成进出口额1747.7亿元,增加466.1亿元,与上年相比同比增长36.4%。其中出口294.0亿元,减少59亿元,同比减少16.7%,占进出口总额的16.8%。进口1453.7亿元,增加525.1亿元,同比增长56.5%,占进出口总额的83.2%。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1.8亿美元,减少15.1亿美元,同比减少15.6%。实际利用外资58.7亿美元,增加0.3亿美元,增幅0.6%。新设企业数126家,增加23家,增幅22.3%。利用省外资金额为4940.1亿元,增加122.0亿元,增幅2.5%。企业数量3881家,减少239家,减幅5.8%。从对东北亚主要国家的进出口额度看,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220.6亿元、24.2亿元和15.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2%,三国合计比上一年增加476.9亿元,加上对朝蒙的贸易,这一比例估计在75%上下。凸显对东北亚主要国家的合作较大地支撑了黑龙江省的贸易规模,成为沿边开发开放的有力支撑

(二)对俄合作成为参与东北亚合作的亮点

最大限度发挥对俄合作的地缘、区位、人缘和情缘优势,依托多年合作基础,结合现有有利条件,抢抓中俄关系向好新变化,对俄合作不仅成为黑龍江省扩大开放的特色名片,深化沿边合作上的金色招牌,还成为全省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最大支撑。2018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实现12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8%,高于全国对俄贸易增幅43个百分点,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17.3%。全省口岸货运量实现4142.3万吨,同比增长37.1%,进出境人员360.1万人次,同比增长4%。除贸易规模扭转低迷,口岸客货均实现大幅度增长外,还呈现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跨境产业合作为标志的诸多新亮点。一是同江大桥中方主体工程完工、黑河公路大桥合拢、黑河跨江索道建设有序推进、草签中俄东宁界河公路桥建桥协定、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投入运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加快推进为标志的跨境运输通道建设有了新突破。二是国务院批复黑瞎子岛口岸开放、中俄双方就口岸坐标点达成共识、黑瞎子岛设镇获批并揭牌运转、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黑瞎子岛开发子基金筹备设立等为意向的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三是黑瞎子岛公路、同江大桥铁路、黑河索道3个新增口岸补充纳入中俄边境口岸协定。四是中欧班列、“哈绥俄亚”陆海联运为标志的跨境集疏运体系初步建立。至2018年全年,中欧班列累计发运800列,46742标箱,进出口货值17亿美元。“哈绥俄亚”陆海联运累计开行144列,16002标箱,货值14.4亿元人民币。五是在俄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境外农业产业合作为标志的跨境产业合作日益扩大。在俄设立了16个境外园区,3个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级合作区。入区企业147家,总投资额30.54亿美元,总产值32.05亿美元。在俄远东地区农业开发合作面积900万亩(新增30万亩)。全年进口俄粮90.3万吨,增长76.2%,其中,进口大豆80.3万吨,增长60.1%。

(三)对日韩合作推动融入东北亚多元合作

随着东北亚地缘关系的逐渐缓和,中日和中韩关系的不断改善,黑龙江省对日韩经贸合作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基础等优势不断显现,日韩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黑龙江省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的潜力也再次成为黑龙江深化沿边多元化合作,扩大对东北亚经贸朋友圈的重要选择。2018年,黑龙江省对日进出口额为24.2亿元,比上年减少5.1亿元,同比减幅17.4%,对日贸易占全省进出口1.4%。其中出口11.3亿元,同比增加5.3%。对韩进出口实现15.7亿元,增加2.5亿元,同比增加19.2%,对韩贸易占全省进出口额0.9%。其中出口10.94亿元,增幅35.2%,进口4.7亿元,减幅6.5%。日本为黑龙江省第7位贸易伙伴,韩国为第13位贸易伙伴。从吸引外资的投资来源看,2018年韩国和日本对黑龙江投资分别为23834.2万美元和308.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408.2%和减少94.7%,新设企业数分别为9家和1家,韩日投资占全省当年利用外资比例分别为4.1%和0.1%。韩国跻身黑龙江第4大投资伙伴。进入2018年,随着中日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三方市场化合作加速,日韩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力度加大,黑龙江省也将日韩作为拓展东北亚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潜力国家,通过挖掘扩大贸易合作渠道和组织落实产业对接等,以日韩为突破口进一步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努力开始不断显现成效。

四、黑龙江省扩大东北亚合作新路径

(一)抢抓中日韩关系改善新契机

鉴于扩大对日韩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不仅决定着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和周边合作的多元化渠道,还决定着黑龙江省能否真正融入东北亚区域经贸循环的开放水平,也是考验黑龙江省由扩大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朋友圈”向亚太乃至全球营造“朋友圈”的高质量开放的成效。2014年以来,中日关系进入改善周期,2018年安倍首相的访华,2019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日参加大阪G20峰会,日本邀请中国最高领导人明年以国宾身份访日等,均为两国关系扭转2012年来的颓势,实现关系正常化,并保持长久健康发展趋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韩关系也随着2017年末文在寅总统的访华,出现有序改善的势头,韩国在缓和半岛局势所做努力及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使两国关系朝向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加大。作为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有利路径,黑龙江省要抢抓中日、中韩关系改善的新契机,以全新视野深化与日本和韩国的地方多元化交流与合作。要从三个层面推进对日韩的对接合作。一是寻求特色产业的特色合作。近年,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牵引下,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一些产业已完成资源和要素整合,企业海外布局开始出现新变化。在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和贸易低迷的压力下,韩国产业界也在加快结构调整和海外布局,对华投资的区域分布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以产业带动贸易加投资将是黑龙江省实现对日韩合作转型升级的优选领域。二是深化与日韩的人力资源为首的国际人才合作。日韩普遍面临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的冲击,黑龙江省也面临人才流失等制约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瓶颈。有效借鉴日本引进人才的国家战略与市场化机制、韩国大力引进人才的特殊政策和举措,进一步融入东北亚区域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多边机制,是黑龙江省有效破解人力资源瓶颈的市场化选择。三是与日韩企业联手开辟远东市场的第三方合作。现在俄的远东地区已形成了中日韩企业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三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释放互补潜力,扩大在俄远东地区的第三方乃至第四方合作,不仅有利于稀释来自俄的安全等非经济因素的顾虑,也有利于黑龙江省扬长避短与日韩共同拓展远东开发乃至北极海开发的大市场。

(二)用好中俄迈入新时代利好

随着2019年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圣彼得堡国际论坛,拉开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新时代,迈向更好水平的序幕,既彰显中俄携手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等全球和区域挑战,展现中俄并肩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稳定持续注入正能量的新担当,也凸显两国从远东开发到北极开发,从“冰上丝绸之路”到“数字丝绸之路”的务实合作进入新时代。中俄国家关系的与时俱进,不仅为两国深化以能源、军事、科技、电子商务、农产品贸易、旅游等领域的国家级务实合作带来新机遇,更使对俄地缘优势明显和合作基础扎实的黑龙江省迎来对俄地方合作新契机。黑龙江省要以国家赋予的对俄合作国家和省级叠加战略为依托,一方面巩固石油、煤炭、木材、粮食等资源型和能源型商品的进口优势,同时要重点推进在俄资源开发项目带动贸易规模扩大,以阿马扎尔林浆一体化项目、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油田区块勘探开发等摸索境外资源型开发的新模式。同时,摸索全省“借港出海”的有效路径,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俄超前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项目,一方面探讨租赁远东货运码头和转运泊位的可行性,將产业链和合作拓展至俄远东地区并向日韩延伸。

(三)深耕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利好

随着8月26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随后的揭(授)牌仪式的举行及黑龙江省紧锣密鼓的周密部署,使自贸试验区对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推动龙江挖掘老工业基地科技潜力的创新效应,依托对俄开放历史积淀形成面向东北亚及欧亚的开放效应,以高水平对接国际惯例打造新优势的引擎效应,以制度性开放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平台效应,以贸易、投资、产业形成三位一体新支撑的路径效应进一步显现,无疑将有利于全省成为新一轮国家区域调整与布局中的新政策高地,国家推动制度性开放的新特区,对俄及东北亚创新合作的新重镇,沿边省区特色开放的新前沿,将为龙江对外开放增添新高度,也必将成为引领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引擎。黑龙江省一方面要谋划好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最北的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赋予龙江的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定位高度契合,不仅可以布局中国对俄远东地区合作,还可直接链接北极冰上丝绸之路合作。还要谋划好利用自贸试验区承载中国对俄及东北亚的战略与地方合作重任,在加快与东北亚各国国家倡议和地方规划对接过程中,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东向合作与开放合作高地建设的任务。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建设还要强化龙江承载着国家国防、生态、粮食、能源和产业五大安全的能力与布局,成为以自贸区可持续发展支撑国家的示范。为此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观念上自我更新,机制上大胆跟进,举措上适度超前,社会上形成共识。二要制度上对标国际,创新上内外兼修,开放上不换频道,落实上不打折扣,宣传上内外统筹。三要人才上共享资源,人文上文明互鉴,文化上相互吸引,人缘上增进理解,亲缘上深化友好。

五、实现新路径的对策建议

(一)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对接东北亚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当初,由于没有明确纳入东北亚区域的日韩朝,导致日韩朝在后来参与相关合作时,面临一个范围和法理上的尴尬,随着中国政府宣布“一带一路”欢迎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地区参加,基本明确了“一带一路”对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国别和区域意义。黑龙江省要抢抓国家明确“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规划理念,厘清了日韩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向东北亚扩展合作時的主体权益、国民待遇、投资保障,指出了使“一带一路”向东北亚扩展合作具有制度创新在先,规划理念支撑、法律约束保障的特点等机遇,以对俄合作为中心,以对日韩合作为突破,对朝蒙合作为补充,高水平对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地方和沿边省份服务国家倡议和发展自己做出尝试和示范。

(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东北亚通商设计

现在中日韩三国之间的FTA谈判、中日主导的东亚全面合作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出现草签希望,一直对RCEP机制持游移态度的日本面对来自美国的贸易压力,转而积极推动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机制设计,甚至希望在年内拿出基本框架,届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和扩容机制,将与日本主导的CPTPP、东盟等为中心的RCEP,中日韩主导的FTA有效链接。黑龙江省抢抓上述区域通商机制加速乃至互联互通的最新机遇,不仅有利于确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枢纽地位,还有利于通过融入多边通商机制建设倒逼开放,实现对日韩经贸合作的提档升级。

(三)倡议成立服务地方国际合作的“东北亚开发银行”

东北亚投资银行的议论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因区域内外的地缘、安全和双多边关系的分合变化而未能得到推动,眼下,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升温,“一带一路”东扩已经定型,“东北亚开发银行”的建议也逐渐由纸上谈兵走向管产学推动。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服务金砖国家合作与扩容的丝路基金等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投融资作用,为区域和沿线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双边和多边的便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习主席在2018年9月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阐述中俄地方合作和深化区域合作时,提出金融领域的优选合作和强化资金融通在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黑龙江省应积极建议借鉴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成功做法,从地方国际金融合作角度,推动旨在推动东北亚区域资金融通和投资便利化的“东北亚开发银行”,投融资侧重区域基础设施、地方国际化合作和向民生领域倾斜。

(四)呼吁成立多边机制的“东北亚联广域学”

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走向深入的进程中,教育和人才合作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跨境劳动力转移加速催生各国人才政策最新变化,东北亚各国都将人才政策作为国际合作和产业创新的有效突破口,不断出台或修改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政策,并从营商环境角度夯实人才创新、创业和宜居的内外环境,东北亚国际人才合作也籍此面临新的合作机遇。黑龙江省要前瞻上述涉及教育及教育转移的需求,依托本省教育和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摸索成立多边机制的“东北亚广域大学”的可能性,采用多边出资和比例注资模式,规定生源的国别比例,学生区域内往来和居住免签证等创新机制,实现东北亚教育合作的地方化。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日韩等国面临的因少子老龄化带来的过剩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东北地区转移,形成黑龙江具有国际特色的大学群,实现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经贸等“硬实力”向教育、人力资源等的“软实力”跨越,并以软硬兼施、人文合作影响力和效益的最大化反哺对东北亚的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五)合力推动成立“东北亚地方旅游共同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的致辞中,建议在巩固和深化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合作的同时,强化在文化遗产、共同创作、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互学互鉴,还强调了民相亲在心相通的青年人交流的重要意义。现在东北亚区域的旅游双边和多边合作已成为各国重视、重点突破的领域,已形成了以地方旅游合作助推国家关系改善的良性循环。2018年中国成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主力军,赴日游客突破800万,赴韩游客维持在500万以上高位,赴俄游客突破200万,整个东北亚区域六国之间实现了3000多万人的你来我往,其中地方省份主导的旅游比例超过50%。黑龙江省应从促成区域旅游共同体这个最容易突破、最具象征意义的领域着手,探讨以“东北亚地方旅游共同体”引爆地方文化共同体等的官产学研用的讨论,进而推动形成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刘爽,笪志刚,等.东北亚发展报告(2017-2018)区域合作与发展[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09.

[2]朱宇,笪志刚,等.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2018[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09.

[3]笪志刚,谢东丹.東北地域と「一帯一路」建設との結びつきの現状と展望、日本新泻:ERINAREPORT2017OCTOBERNo138.

[4]笪志刚.中国与东北亚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总抓手——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战略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05.

[5]笪志刚,等.回眸与展望——黑龙江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纵横谈[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8-09.

[6]笪志刚.挖掘新潜力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N].哈尔滨:黑龙江日报,2017-06-05.

[7]笪志刚,等.龙江开放新视野——推进龙江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及东北亚区域合作思辨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8-09.

[8]穆尧芊·徐一睿·冈本信广:「一帯一路」経済政策論―プラットフオームとしての実像を読み解く.東京:日本評論社,2019-07.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
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策划什么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浪潮下保险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试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及举措
新疆区域农商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MOOC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