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实践研究与探索

2020-02-06 03:52赵庆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民办高校

赵庆

摘 要:针对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双导师制”问题进行实践研究与探索,指出目前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民办高校实行“双导师制”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双导师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实行,使“双导师制”有效融入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各环节中,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研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强化民办高校和企业的联系,既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拓宽思路,也为企业注入可新的活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80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诸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作风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实验实践和技术管理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全面检验本科生对所学知识、自身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衡量高等院校培养目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质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已经成为现在高校本科教育的重点。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导师制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民办高校,我校首次采用“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对此,本文针对学校所采取的相关规定对“双导师制”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1 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

首先,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存在偏见,对其在本科阶段中所起的作用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超过半数的学生并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钻研,而是一头扎进工作将毕业设计丢弃一旁,最后在毕业答辩前的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形成一片不能成文的论文。还有的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把毕业设计所要求的材料完成就可通过答辩,并没有考虑到质量的问题,有的论文甚至文不对题,轻视之心可想而知。

1.2 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

民办高校大部分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企业中的很对实际问题或现象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但老师因长期呆在高校,下企业锻炼机会少,设置毕业设计选题时往往会选择前几届毕业生已做过的题目,或是结合自身的研究课题,每届选题大同小异,创新性明显不足,很多的题目运用技术仍局限于课本,与企业的实质相差较远。指导教师之间缺乏探讨,不能用新知识新方法去武装选题。

1.3 缺乏实践经验,导致论文泛泛而谈

民办高校毕业设计过程中需撰写毕业论文,优秀论文的书写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而学生论文往往过于强调系统完整的理论依据和严格规范的统一格式,对于具体的设计过程则分析不清楚,无法在论文中体现出来。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平时上课多依赖老师,也不愿自己去动脑筋想问题,不懂的可以直接问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导致学生文献综述能力的弱势,语言表达的不足。同时一些课题的实现需要先进的设备才能完成,而民办高校实验设备的老化,不能为学生设计提供作为支撑,因此,要求学生写出比较有深度的论文是不现实的。

1.4 师资不够,指导教师科研水平不足

由于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对于师资要求越来越高,但各方面的要求难以吸引高端人才的引进,导致师生比严重不足。尤其是信息专业更加明顯。根据我校数据显示,目前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人均学生数超过12人,使得指导教师负荷严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指导学生,同时再加上课业,身心俱疲,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能全方位进行,毕业设计质量下降,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也难以出现。

2 民办高校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需要的更大的勇气求发展,求创新。对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相当的重要,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是重中之重。现阶段民办高校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实践少,很多的项目设计与企业脱轨。而将“双导师制”引入本科毕业设计中,将企业实战项目分割相应的小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民办高校大学生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民办高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步骤

我校作为民办高校之一,首次实行“双导师制”来实施指导毕业设计。本次毕业设计对象为我校2019届毕业生,20%毕业设计选题由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辅导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双导师制”贯穿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从毕业设计选题到设计过程,最后到论文的撰写和论文的评分都要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沟通协作,校内指导教师提供方法,校外指导教师提供实践经验,真正的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具体实行流程如图1所示。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建立全面、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以“双导师制”为指导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我们可以以毕业设计题目为纽带,让学生、校内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三方加强沟通与协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

3.1 毕业设计选题的确定

我校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选题采用可两种方式实现,其一是企业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由企业导师设定,选题要结合学生实习岗位,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未前提,并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其二是由校内教师初设选题,由企业指导教师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共同确定选题。选题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设定题目难易度合适,以期让学生能在毕业设计期间顺利完成。

3.2 企业(校外)指导教师的确定

在毕业设计实施“双导师制”中,我校对于毕业设计企业导师的选择有以下条件:一是中级及以上工程师职称,或是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企业人员;而是工作满五年以上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除此之外,还需对企业导师责任心、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等进行考查,对学校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

3.3 做好毕业设计的过程指导

在确定好毕业设计选题后,学生正式进入毕业设计过程管控。实施过程中,“双导师”指导学生需校内及企业导师共同制定任务书并下发,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课题查阅相关文件,撰写开题报告,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要按照开题报告提出的设计思路完成相应的设计并撰写毕业论文。在此过程中,企业导师及校内指导教师需明确职责,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全面把控学生各方面的毕业设计材料,分工协作,及时做好交流,以免与学生脱轨,造成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作品。

同时学校鼓励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多样化,除传统的毕业论文外,还可以调查报告、技术分析报告或是规划书等形式呈现,更能体现学生学习成效的多样性,答辩时,可以通过展板、实物、录像或照片等方式向答辩老师进行汇报,并评定毕业设计成绩。最后学校各院部会根据专业特点,以各种形式向全校师生学生设计作品风采。

4 实践效果

通过首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实行,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学生的工程意识也得到了提升。本次毕业设计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与华清远见、广州粤嵌、上海剑桥、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部等企业合作,进行了2019届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执行工作,参与其中的48名同学设计成果明显,并有4名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为学校优秀毕业论文,参加民办高校优秀毕业设计答辩,取得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好成绩。48名同学都已被相关公司录取并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2020届毕业生仍将延续“双导师制”,以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取长补短,完善各项过程管控,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宇晖,申聪,戴小鹏.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6:143-144.

[2]束洪春.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理论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8,(23):188-189.

[3]高能文,王洪,李军,等.“双导师制”提升控制专业毕业设计工程应用能力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16(42):234-235.

[4]余斌斌,王锴.创新创业背景下工科大学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17,(23):25-27.

[5]葛志财,李琍.独立学院经管类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研究[J].前沿,2013,(23):133-134.

[6]易忠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探析[J].河南教育,2018,(5):52-53.

[7]王作铁,陈江,李平.基于双导师制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6(35):132-133.

[8]李艳玲,毕作庆.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08-110.

[9]刘兰,林博.实验研究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双导师制”研究[J].山东化工,2016,(45):163-164.

[10]陈求芳,王小燕.私人定制式双导师制在论文指导中的作用[J].藥学教育,2015,4(31):58-60.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民办高校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