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的理性思考

2020-02-06 03:52蔡伟王立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蔡伟 王立娟

摘 要: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是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的理性选择。在挖掘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基础上,对常见3种创业方式,即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实体的发展目标、组织形式和组织逻辑进行了理性比较,提出从强化载体建设、激发创业活力,优化创业环境、挖掘创业潜力,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创业动力等途径,对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进行精准扶持。

关键词:水源地移民;创业致富;精准扶持;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06

水源保护区移民工作是一项涉及政治、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诸因素的系统工程,也是政策性、专业性、敏感性均很强的复杂工作。妥善解决好水源保护区移民问题,对于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创业是发展经济、拉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而水源地移民创业更是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移民总要求的重要抓手,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目前,学界关于水库移民的经济发展、生产恢复、生活改善等开展了较多研究,但這些研究并没有明确关注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行动,仅将创业视为经济发展中影响较小的一个方面,造成对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的理论逻辑未作深入探讨,系统性不强。创业致富是解决水源保护区移民贫困的关键,现阶段学界对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机制的研究较少,尚停留在描述性层面。本文对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行为进行理性分析,比较当前移民创业方式的差异,进而提出精准扶持策略。

1 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行为的理性选择

水源保护区移民参与市场竞争,以期通过艰辛奋斗寻求利益最大化,理性体现在创业全过程。从初创期“两不愁、三保障”的生存理性,迈向成长期“价值实现”的经济理性,最终实现成熟期“全面融入”的社会理性。

1.1 生存理性

对于水源保护区移民而言,应对搬迁带来的生存压力是创业首因,表现在资源与环境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结构性层面的生存压力。“异地而居”的水源保护区移民原有生活方式、生产条件与安置区之间的差异,导致面临较大生产压力。加之,需适应安置地的社会、文化和人情氛围和被边缘化危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结构性的双重作用下,怀旧的移民不断面临失衡,由此滋生心理压迫感和危机感,其创业很大程度上是生存意识觉醒的“自主行为”,是内在因素驱动的结果。

1.2 经济理性

水源保护区移民是“经济理性人”,创业动机是理性经济行为的表现。从宏观层面看,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促进了要素集聚与资源组合,以特殊产品或过程彰显了移民属性,通过资源效应和规模效应带动移民家庭、移民群体乃至整个安置区的经济发展。从微观个体来看,从创业动机和项目选择,到创业组织的形式选取和实际运营也需经济理性直接支撑。

1.3 社会理性

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行为受外在约束推动,理性则是创业行为与约束结构的桥梁。现阶段,排斥移民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心理,而社会理性更多地直观体现在权力、地位和文化等权益上。“群际排斥”下的移民痛定思痛,发现融入社会需提升经济实力,而最快速、最有效的突破口是创业。水源保护区移民体会到创业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家庭经济地位,而且还可以引领周围移民共同致富。这种移民群体间的示范引领和互助帮扶更多的是社会融入的动力和渠道,扩大了群体与安置地社会的多边互动,拓宽了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理性。

2 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方式的理性比较

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是不同属地移民在各自情境下共同选择的理性行为,体现的是有意识、有目的理性选择,这种选择与宏观的政策导向、中观的环境烘托和微观的内生动力相关。现阶段,常见创业方式为专业合作经营(方式A)、村级集体经营(方式B)和个体私营经营(方式C),这三种方式的发展目标、组织形式和发展逻辑等存在明显差异。

2.1 发展目标的理性面对

水源保护区移民离开了熟悉的家园,举家外迁至陌生的安置地,因不愿困守现状而主动创业,属于典型的生存型创业。方式A的创业目标是,将盈利按照社员股份及贡献度进行合理分配;方式B则采用预留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金后,将剩余利润按股份分红;方式C相对自由和灵活,盈利完全由创业者直接支配,个人开支抑或是投入继续经营均可自定。

可以看出,三种方式的发展战略和收益辐射是截然不同的。方式A首要保障社员经济利益;方式B辐射的是股东,但首要保障的是集体经济;方式C辐射范围只有经营者,其首要考虑的是利润。鉴于各方式的商业目标和分配目标存在差异,移民需对拥有的资金、技术或劳动贡献度进行合理预估,以博取最大经济价值,实现致富的初衷。

2.2 组织形式的理性分析

与发展目标类似,不同创业方式的组织形式不同。方式A采取股份制合作,是当前鼓励和支持的抱团发展模式,追求效率且保证公平。在产权结构上,根据股份比例实行有差别的共同占有,社员享有发展决策的投票权。因此,社员既是投资者、经营者,又是劳动者,创业方式A是典型的资本与劳动双重联合组织形式。方式B由创办者、村级集体和个体股东集资共营,其所有者与经营者未完全分离。举办人是投资人也是经营人,而其他股东也可参与生产和管理工作,是一种资本与劳动的部分联合方式。方式C是典型的个体企业,由个人创办并经营,产权独自占有,在管理决策没有协商与监督,也是资本与劳动双重联合的运营方式。

可以看出,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时所选择的组织形式受到了结构性要素影响。嵌入社会的制度约束是造成三种创业方式不同组织形式的根本原因,这种制度层面的约束给水源保护区移民提供了经营导向和行动指南,可以依照自然条件和真实情境,理性选择最适宜的创业方式。

2.3 组织逻辑的理性梳理

创业方式A依托正式和非正式的政策制度获取支持资源。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政策和条例为移民创业提供了透明章程与清晰程序,将合作社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外,初入资本市场的水源保护区移民还可与当地移民办、民政局和工信局等部门开展有效对接,依托群体内部和当地媒体开展典型宣传,可为有特色的合作社赢得软支持。

创业方式B方式的逻辑在于精英合作。水源保护区移民村寨内少数创业者的率先致富,激发其他移民创业热情,产生的辐射效应得以显现。与“政治精英”合作后,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村集体名义引领更多移民加入,并获当地政府支持。“经济精英”先富带后富,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负责人角色,“政治精英”在共同富裕理念下积极协调与各级部门联系,争取更多发展资源和支持。

创业方式C的逻辑在于关系嵌入(亲缘关系、移民关系和融入关系)。亲缘关系可为移民创业带来市场信息、发展机遇、人力资源、资金支持和情感支持。移民关系是移民群体独有社会关系,具有类亲缘和地缘关系的特性,创业者也可从移民关系中获得资金、物质和情感支持。融入关系是移民群体在安置區新构建的社会关系,依托异质性原则为创业奠定物质基础、信息渠道和良好环境,有效规避创业风险和对抗外界侵扰。

3 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过程的理性扶持

现阶段,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的成功案例不少,但失败案例更多,当初“致富经”变成最终的“致负经”。创业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相制约,外部制约体现在融资难、用地难和招工难的“三难”困境,自身条件体现在人才素养相对较低、产品竞争力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偏低的“三低”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是市场经济浪潮下移民现状与迫切需要外向发展的矛盾,亟待各界力量的精准帮扶和有效支持。

3.1 强化载体建设,激发创业活力

强化平台建设,为移民创业筑巢引才。依据移民安置地自然特征、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坚持高端引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打造现代种植示范园、新科技养殖园、移民风情园以及农村电商基地,推进高标准的创业孵化平台建设。

强化专项培训,为移民创业雪中送炭。聚焦水源保护区移民的实际需求及意愿,整合政府、移民和社会培训资源,以集中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参观学习和互动研讨等有效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开展专项技能、营销策略和电商平台等精准培训。

强化产学研合作,为移民创业锦上添花。与科研院所特别是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对接,开展科技成果的深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主导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移民创业人才、地方营销人才与高校创新人才的深度集聚。

3.2 优化创业环境,挖掘创业潜力

优化创业工作环境,增强移民创业归属感。依托移民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打造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工作平台,为移民创业者及相关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坊、网络室、会议室和活动室等,持续改进移民创业工作条件。

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增强移民创业幸福感。按照政府引导、民间投资、移民支持的市场模式,对口成立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工商注册、财务管理、产权交易和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运用网上交办、业务代办、上门接办等灵活方式,最大限度地为移民提供便捷化服务。

优化创业文化环境,增强移民创业认同感。从文化层面提升移民对创业的认可和尊重,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成为新时代的价值取向,让移民在创业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和“舍我其谁”的自身价值。同时,挖掘移民创业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人物,依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宣传,让先进事迹入耳入脑入心,营造创业光荣的舆论环境,培育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基因。

3.3 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创业动力

深化政策体制改革,让移民创业更专心。清理阻碍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的制度枷锁,同时,在落实国家和省市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构建因地制宜、多层次的精细扶持政策体系,用“硬政策”和“软福利”为移民创业保驾护航,用真金白银为移民创业添砖加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让移民创业更放心。多措并举扩大融资渠道,设立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专项基金,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移民创业的信贷扶持,开发提供小额、低息、长期的移民群体专享的信贷产品。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对水源保护区移民创业项目进行灵活的担保模式,对一定期限内的涉农创业项目减免或返还税收。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让移民创业更省心。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着力破解体制性障碍,打破传统分工壁垒,推进简政放权,打破“职务、业务、服务”的藩篱和“最后一公里”的梗阻,促进水源保护区创业要素形成合力,确保移民创业事务“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用效率赢得时间,解决创业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蔡伟,王立娟.浙江水库移民创业精准扶持:逻辑、机制与路径[J].人力资源管理,2018,(8):155.

[2]王沛沛.富裕之路:水库移民创业支持及其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蔡伟,王立娟.水库移民弱势群体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9):85-8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