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0-02-06 03:52董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商科信息化

董云

摘 要:随着新商业的到来,企业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养适应信息化、市场化需求的新商科,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商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78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消费升级、共享经济、商业3.0时代的到来,传统外贸行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O2O的新商业时代,走上国际化、市场化、智能化的贸易方式转变。2016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外贸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由于当前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多、形势复杂严峻,提出培育外贸新竞争优势,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境外服务保障体系、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海外仓等措施,促进外贸经济创新发展回稳向好。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应顺应外贸改革的要求,培养能服务于信息化时代新商业懂网络懂营销精外贸的复合型人才。以新商业市场需求、信息化需求为导向,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国际经贸人才迫在眉睫。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1.1 教学内容缺乏信息化系统性

随着全经济一体化、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逐渐从传统外贸人才向跨境电商人才的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指出2020年建成普及、公平 、优质终身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此,2012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化素养已经成为培养学生一种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筆者在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了相关调查,有很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方案中仅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涉及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其中某学院在这门课程中仅仅只有48课时,之后安排了《跨境电商综合模拟实训》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3R能力”即读(Reading)、写(writing)和算(arithmetic)仍然是学生成功的基础,但仅仅具备上述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1.2 教学方式缺乏信息化

在教育领域结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形成了慕课(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新的教学方式。据调查,新建本科高校在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还没达到普及阶段,只有极少数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的是讲授式、案例等传统教学方法,这就无形中弱化了学生信息化意识的培养。

1.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

调查发现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识和实践存在差异,有些教师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了先进的最新的信息化知识和教学方式,那些未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是靠自学的方式,信息化教学能力比参加的要低。

2 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信息化素养的需求调查

本研究选取了5家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中华英才网、人才网进行调研,从各平台选取了50家外贸企业适合应届生求职的岗位: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外贸专员、外贸销售助理、外贸助理、外贸运营助理进行分析。发现80%企业岗位对个人修养(积极乐观、不自私等)、信息素养(熟悉WORD、Excel、图片处理、信息处理、电脑操作能力等)、英语、沟通协调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调查发现90%的企业都在岗位职责明确指出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可见,员工信息化素养对于外贸企业非常重要。

3 新商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3.1 优化信息化课程体系

根据外贸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高校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材体系建设。在国际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要不断提高学生自身优势达到工作岗位需求。国贸专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和专业发展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通识课,专业发展课程包括跨境电商、跨境电商英语、网络营销、跨境电商模拟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商务数据分析、信息检索及管理分析,其中跨境电商、跨境电商英语、网络营销都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上的。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信息对商家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作为跨境电商模块的进阶课程商务数据分析,商务数据分析课程内容包括电商店铺数据、评论分析、EXCEL数据分析、SPSS数据分析三大部分,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最后一门课就是信息检索及管理分析,内容包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为之后的毕业论文打好基础。信息检索及管理分析培养的是管理信息思维,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伦理问题,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另外,信息化课程实施需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支撑,各高校要重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管理员的岗位设置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保驾护航。

3.2 完善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

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对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应积极完善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普及到每一位教师,内化信息化教学观念和方法,并对其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之后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提升科学的信息化素养。教师还可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相关教育平台学习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信息化培训课程。

3.3 信息化教学能力应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推进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迫切性,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评价一般是采用“学生、自评、同行、督导”四位一体评价体系。为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要将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纳入二级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意识到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去应用信息化教学。三级评价指标是通过教师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分为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信息化教学使用情况、信息化应用效果和信息教学意识和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新商科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信息化复合人才的有效途径首先就是要转变教学理念,重构教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万芳.新商科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解构与重构[J].职教论坛,2019,(02):94-98.

[2]杨青龙,宣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体系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9,(01):61-68.

[3]毛青.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探索——评《商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创新——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实践(2015)》[J].中国教育学刊,2018,(07):145.

[4]何贤.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5]蔡小勇,陈辰,余子鹏.新常态经济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国际商务能力需求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10):124-128.

[6]詹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信息化改造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0):53-55.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商科信息化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校政企多向嵌入合作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当前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