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材料的互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行为

2020-02-05 06:17彭聪妹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幼儿

彭聪妹

【摘要】幼儿的探究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培养其钻研的兴趣。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从培养幼儿的探究行为出发,设计出各色各样的区域材料互动情景,以求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行为。但是,区域材料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总体而言,目前区域材料互动的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区域材料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以期望能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探究行为,提升自我钻研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材料幼儿探究行为

一、引言

区域材料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通过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区域,在其中配备上必要的一些教学用具,如水彩笔、纸、书本以及其他一些教学材料,让幼儿在这个区域中自主选择哪一种方式进行学习、与谁共同学习,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可比拟的。幼儿在这个区域中能够轻松地享受这样的环境,进而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能够有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及自我完善,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探究行为。而区域材料互动,则是幼儿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学习,通过不同区域的学内容,来强化完善知识和行为。但是目前,区域材料互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探究行为,因此,要加强研究,促进该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探究行为,提升自我钻研能力。

二、区域材料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区域材料的设计不具有逻辑性

区域材料是幼儿进行自我探究的基础,不同区域材料所需要提供给幼儿的学习目的是不一样的。比如,绘画区域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剪纸区域同样也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一些书籍区域则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很多幼儿园在区域材料的设计中不是特别有逻辑,比如,幼儿园将区域分为4大区域,A区域为剪纸区域,B区域为绘画区域,C区域为游戏区域,D区域为交流区域,从上述区域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A区域和B区域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果幼儿在区域互动中,从A区域到B区域,相应的探究行为并没有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样的区域设计会导致培养的结果比较局限,幼儿的探究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幼儿缺乏探究行为就会缺少相应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而区域材料互动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刺激幼儿创新行为。如果区域材料的设计不具有逻辑性,就会导致区域材料互动教学模式的失败。

(二)区域开发不够完善

要想达到区域互动的目的,就要求幼儿园在园区内开设不同的区域,但是由于幼儿园的资金、教师有限,不能开发出更多的区域,而相应的区域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区域,这些基础性区域的教育目的都是一致的,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探究行为。此外,由于资金水平的限制,很多区域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基础,相应的教学基础设备也比较落后。比如,一些幼儿园,由于资金水平的限制压根没有开设相应的区域,对区域中的材料也不是准备的特别充分,有一些幼儿园在绘画区域中仅仅配备了两盒水彩笔,这完全不够一个区域的幼儿小朋友使用,这就很可能导致幼儿在使用相应的产品过程中出现争抢的现象,如果控制不得当,将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很多区域教学老师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具备相应的教学素质,如2018年被曝光的红黄蓝育儿园,其作为一个上市民营幼儿园,其资金实力以及教师水平应当是还不错的,但是被曝光后发现很多教师都没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更不用说如何进行有效设计区域教学材料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这样就不能达到培养幼儿探究行为的目的。

(三)幼儿的行为习惯、交流沟通有待加强

区域材料互动就是要求幼儿在某一区域学习后,将相应的材料带往另一区域进行学习,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培养其探究行为,让自己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当幼儿将A区域的材料带往B区域的过程中,就会忽略了将材料带回到A区域的问题,这样虽然幼儿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幼儿其他一些生活习惯却得到了忽略,生活习惯的忽略可能也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一些问题,虽然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可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此外,幼儿区域材料有限,幼儿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可能与同伴发生争吵,这样就破坏了教学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沟通能力也产生了影响,很多幼儿就相互之间不再沟通。

三、完善区域材料互动策略

上文我们分析了区域材料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完善区域材料互动教学模式,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研究行为。

(一)教学区域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幼儿园在进行区域材料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区域材料的设计不能重复,要从多角度处罚,而且各个区域之间的互动能更有进一步深化幼儿的探究能力。比如,一个幼儿园可以设计ABCDE5个区域,A区域为绘画区域,B区域为唱歌等艺术区域,C区域为数字游戏区域,D区域为体育锻炼区域,E区域为沟通交流区域,各个区域所培养的不同,从A区域到C区域的互动体现了幼儿从动手能力到逻辑思维能力的互动。如果幼儿在区域材料互动过程中,从歌唱区域到数字游戏区域,则会让其接受双重不同模式的熏陶,数字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歌唱区域则是艺术方面的教育,在艺术学习中体现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够进一步刺激幼儿的创新行为。总之,各个区域之间的互动要能够体现出一定的逻辑系统,进而强化幼儿的探究行为。

(二)完善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需要有充分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幼儿园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申请国家各项资金补助,国家也要讲幼儿教育体系纳入教育监管的范围,虽然幼儿脚步并不是义务教育,但是作为基础教育,对教育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因此,国家要不断加大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支持,完善相应区域材料的开发,为幼儿的区域材料互动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仅仅考虑相应的成本费用、工资问题,要综合考虑教师的素质,要全面考察教师的各项技能,通过考试、考察、考评的方式择优录取相应的应聘人员。教师在幼儿区域材料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教师人员的录用标准,进一步要求教师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这对幼儿园、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通过完善资金和人才资源来进一步完善区域的开发,进而促进区域材料互动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注意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沟通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师就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一些能够充分处理相应过程的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奖励。幼儿园可以指定相应的奖励标准,如果一个幼儿在区域互动过程中能够将相应材料归还的,将得到一朵小红花,如果不能的,则要求继续加油,不予以处罚。如果幼儿在材料的抢夺过程中,能够积极进行有效沟通,并且表现出谦让精神的,也将获得一定的奖励。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行为,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同儿童进行沟通,不能发火,更不能对儿童进行变相体罚,要跟儿童将相关的道理,让儿童明白谦让、互助、还原物品原貌的重要性,只有这样的教育方式才会让幼儿爱上相应的区域材料互动,进而提升自身的探究行为。

参考文献:

[1]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来源与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15.

[2]刘宇.儿童如何成为研究参与者:“马赛克方法”及其理论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4,(09) :23.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