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美国小学没有“语文”这门课。它的阅读课与写作课加在一起,相当于中国小学的语文课。美国小学阅读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辅助作用。除了听课,学生做听读练习、做笔记、小组共读、上网学习、测试语言流利度等全由自己安排,自主性很强。阅读课没有统一教材,任课老师会自主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做笔记。美国小学生的笔记本就像一本自制的卡通书,图片活泼可爱,文字简明扼要,包含着许多非常实用的阅读技巧。在学习“小说文本特征(Fiction Text Features)”和“非小说文本特征(Non-Fiction Text Features)”时,美国老师会分别提供一套涉及面很广的阅读问答题,引领学生进行审辨阅读。
美国小学的阅读课是什么样子?美国小学生是怎样上阅读课的呢?要想说清这些问题,需要先介绍一下他们的多功能阅读课教室,因为它决定了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女儿四、五年级阅读课上的是ESOL(美国政府资助、专为母语非英语的新移民或外国留学生开设的英语学习课),上课地点为阅读课老师埃利斯女士教室。这个教室不仅有授课区,还有教师办公区、听读区、笔记区、教室图书馆区、资料区、电脑区、ipad区等多个区域。
阅读课没有统一教材。女儿读五年级时,埃利斯老师把本学年要讲的内容分成了“小说文本特征”和“非小说文本特征”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又细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流程一般是这样:第一堂课,师生先集中在授课区,老师在白板前讲解本单元重点内容,学生坐在地毯上听课。老师讲完课之后,发给学生一张表——“文字小站选项板”,上面印着九项作业(各单元的九项作业有时略有不同):听读站、导读站、语言流利度站、词语归类站、语言艺术站、电脑站、生词站、写作站和教室图书馆站。这九项作业多数要求“必须做”、少数是“可以做”,学生先做哪一项都可以,因此,他们得以分散在几个不同区域、同时完成不同的作业,不会发生冲突。第一堂课剩余时间以及接下来的几堂课,老师不再讲课、只进行有个别辅导,学生自主学习、逐一完成各项作业。这九项作业及学生完成情况如下:
导读站:小组共读一本书。阅读课小组是根据学生阅读水平来划分的。老师使用凡塔斯和皮内尔(Fountas & Pinnell)测评系統,每年多次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测试,考察他们的阅读水平分别达到了A—Z中的哪个等级。每次测评结束后,都会根据最新测评结果重新划分学习小组,把处于同一等级的学生分到一组。教室图书馆区有一个书架,上面摆着分级阅读读物。做“导读站”作业时,小组成员便从书架上各取一本适合本组阅读水平的书(他们的书都一样),大家共同阅读。这种阅读属于精读,每节课只学习这本书的一部分,一学期只能读完两三本书。读书期间,老师会对他们进行专门指导,针对阅读内容提一些具体问题,请学生回答。
语言流利度站:考察学生的词汇认读速度和流利程度。资料区有许多彩色纸袋:有的装着需要学生贴到笔记本上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有的装着考察学生阅读流利程度的英语单词表,有的装着帮助学生区分单词发音的单词表……学生做“语言流利度站”作业时,先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去资料区取一张考察学生阅读流利程度的英语单词表,然后一边读单词、一边用秒表计时、并为不会读的单词做标记。全部读完之后,把标记过的单词抄到一张小纸上,以备复习巩固。
词语归类站:这项作业在笔记区进行。笔记区摆放着桌椅和剪刀胶棒等文具。学生做作业时,先从资料区取一张帮学生区分单词发音的单词表,再到笔记区把表上的英文单词以及表示某个单词的图片剪下来,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范例,将剪下来的单词和图片进行归类、分别贴在某一类下面。
写作站:埃利斯老师偶尔也让学生写作文,有时会发统一的作文题,有时还会让学生通过抓阄写作文!教室中有一个长方形纸盒,里面装有许多关于写作的卡片:卡片的正面是图——作文主题,背面是文字——写作要求。纸盒盖上有一个洞,可以伸进一只手。该写作文时,埃利斯老师就双手托着纸盒,请孩子把手伸进洞里去抓,抓到哪张卡片,就写哪张卡片上要求的作文!
听读站: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学生来到听读区,坐在地毯上,从旁边的资料袋中找出想要学习的英文读物和光盘,打开播放器开始自学——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生词站:利用iPad学习生词。埃利斯老师自己有一个iPad,教室里还有两三个供学生使用的iPad。这些iPad上都装有一个软件,专门教生词。
电脑站:阅读课作业有些需要用电脑完成,比如练习打字、在特定网站学英语。阅读课教室配有四台电脑,学生征得老师同意后便可使用。
“语言艺术站”:即“做笔记”,下一节专门介绍。
教室图书馆站:学生完成作业后,假如还有剩余时间,可以去教室图书馆区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自由阅读。作业时间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也就结束了,开始进入下一单元……
美国小学不发课本、也不发练习册,一度让我十分困惑:上阅读课时,学生如何进行圈点勾画?放学后,他们如何复习功课呢?直到看完女儿五年级的阅读课笔记本,我心里才豁然开朗。
美国小学生的阅读课笔记本,与其说是笔记本,不如说是剪贴本——每一页都贴着大大小小的图片或图表。有些图片(或图表)中间夹杂着学生写的少量文字;大多数本身就带有文字,学生一个字都不用写,只需把图片(或图表)从纸上剪下来、贴到自己的本子上即可。女儿笔记本上的图片各种各样:有俏皮可爱的卡通人物,有造型夸张的冰激凌,有叉开五指的大手,有款式陈旧的马蹄表……图片上附带的文字少而精,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想要表达的内容。图表内容多为文字,有时也会附带一两张小小的卡通画,使它变得灵动起来。
学生“做笔记”其实就是做“语言艺术站”作业。埃利斯老师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贴着印有各种学习资料的图片。学生做作业时,先去资料区取一份老师事先打印好的学习资料,再到笔记区,把资料上的图片一个个剪下来、模仿老师笔记本的样子贴到自己的本子上。一学年结束,回看这个笔记本,会发现它调理清楚、脉络分明、活泼可爱,就像一本自己制作的卡通书。
女儿五年级的阅读课“卡通书”分为“小说文本特征”与“非小说文本特征”两大部分:前者包括人物、背景、情节、叙述视角、概述、主题等单元,后者包括主要观点、文章结构等单元。
“小说文本特征”部分“人物”单元所贴图片是一个扎蝴蝶结的、漂亮小姑娘的头像。与普通头像不同的是:她的脸上没有五官,却印着几行小字:“一定要密切关注人物的言行,以及她如何与他人互动。”图片左侧,是女儿抄写的四段文字:“人物是一个故事或戏剧中出现的人或动物。”“人物至少有一个特征。人物特征组成人物个性。”“人物通过故事或戏剧成长、变化。他们从故事中的事件和(或)问题中吸取教训。”“在文学作品中,某种人物类型经常出现,例如,故事和戏剧中有英雄与恶棍,或诚实与不诚实的人物。”枯燥的内容配上漂亮小姑娘的头像,无疑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在人物脸上标上注意事项,也无疑会引起孩子的关注。
“情节”单元所贴的是一张抛物线形状图,曲线变化代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开端、发展、高潮、问题解决、结局。这张图原本很普通,但由于上面印了三个乘坐“过山车(抛物线像过山车一样)”的小朋友(分别代表发展、高潮、问题解决),画面一下就活了!看了这张图,无需老师过多解释,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情节”一词的含义。
叙述视角、主题等单元所贴的多为文字。“非小说文本特征”部分所贴的多为图表,比如《文章结构信号问题和信号词》《我如何找到说明文的主题》。
用剪贴图片和图表代替抄笔记的优点在于:卡通画俏皮灵动,容易被孩子喜欢和接受;图片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比文字更直观,便于孩子理解;用图表说明事物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剪剪贴贴要比写写画画容易得多。把剪刀、胶棒、电脑、iPad等作为重要文具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任务基本都在课堂上完成,这是美国小学与中国小学大不相同的地方。
细读女儿五年级的阅读课笔记本,我发现里面包含着许多非常实用的阅读技巧。比如:写故事梗概的技巧,构建问答题答案的技巧,发现小说主题的技巧,找到说明文主题的技巧,等等。这些技巧常常被缩减为几个英文单词或英文字母,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故事梗概是对一个故事的简短叙述,它复述了这个故事的主要事件。美国老师把写故事梗概的技巧概括成为五个单词:某人(somebody)、想要(wanted)、但是(but)、于是(so)、结果(then)。“某人”指谁是主人公?“想要”指这个人物的愿望是什么?“但是”表转折,指问题是什么?“于是”指这个人物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结果”指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局如何。学生只要把握好这五个单词,写故事梗概就会容易得多。
如何构建问答题的答案?美国老师的策略是用“R.A.C.E.”:R.(Restate的缩写)指复述问题形成主题句,A.(Answer的缩写)指回答问题的所有部分,C.(Cite的缩写)指引用文中的2~3个例证支持你的答案,E.(Explain的缩写)指解释一下你的证据如何支持你的答案。掌握了R.A.C.E.这种答题策略,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直接套用就可以了。
怎样找到小说的主题?老师提供的技巧是:“使用SLIME寻找主题”。“SLIME”中的S代表subject(题材),即这个故事的题材是什么? L代表Lesson(经验、教训),即主人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经验或教训?或读者从人物经历中学到了什么?IM代表Idea/Message(想法/信息),即关于这个话题,作者有什么想法或信息要分享?这就是主题。E代表Evidence(证据),即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是主题?找到特定的文本细节,帮你检查你的答案。
如何找到说明文的主题?老师给出的方法是:阅读前,看题目、图片和其他文本特征,思考这篇文章将会谈什么?阅读过程中,看重复出现的关键词,有时,第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话中会出现文章主题。阅读完之后,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所讨论的最重要话题是什么?
为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非小说作品、把握其文章结构和特点,埃利斯老师打印了一张名为《文章结构信号问题和信号词》的表格,把非小说作品概括为五种类型,分别是:原因和结果、比较和对比、顺序、问题与解决方案、描述,并列出了每一类作品有代表性的信号问题和信号词。把这张表格转换成文字,内容如下:
原因和结果:“原因”即某事為何发生,“结果”指发生了什么。(有时结果放在前面。)这类文章的信号问题有“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信号词有“因为,既然,因此,如果…那么…,这导致了,理由是,结果,可能是由于,……的作用,所以,由于这个原因”。
比较和对比:这类文章“表明两个或多个事物如何相似和(或)如何不同。”信号问题有“被比较的是什么?它们在哪些方面相似?在哪些方面不同?”信号词有:“和……一样,类似,同样的,和……一样好,不但……而且,两个都,而不是……,既…又…,另一方面,和…不同,相反的”。
顺序:这类文章“按顺序描述事项或事件,或说明做某事或制作某个物品的步骤。”信号问题有:“列出了哪些事项、事件或步骤?它们一定要按这个顺序发生吗?它们总是按照这个顺序发生吗?”信号词有:“首先,第二,下一步,然后,之前,之后,最后,随后,不久以后,现在,很快”。
问题与解决方案:这类文章“讲述一个问题(有时说为什么会有问题),然后给出一个或多个可能性的解决方案。”信号问题有:“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个问题?是否正在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信号词有:“问题是……,困境是……,谜题是……,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答案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描述:这类文章的“话题、思想、人物、地点或事物都是通过列举其特点、特性或举例子来加以说明”。信号问题有:“描述了什么具体的话题、人物、思想或事物?如何描述的(它看起来像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它是做什么的,等等)?关于它有什么要记住的重要的地方?”信号词有:“例如,譬如,从一个例子开始,说明,特点。”
《文章结构信号问题和信号词》这张表简明实用,对学生掌握非小说作品的类型、结构与特征大有帮助,也会使他们阅读和写作非小说作品变得轻松很多。
“文字小站选项板”中有一项作业是“导读站”。学生做导读站作业、小组成员共读一本书时,埃利斯老师会针对所读部分提一些具体问题,请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大都出自她打印的两份资料——非小说阅读问答题和小说阅读问答题。
非小说阅读问答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类:
一、品词析句:即查找、赏析作品中有趣的内容或词语。这类问题有:1、在这个部分中,你发现有趣的内容了吗?2、在这个部分中,你发现有趣的词了吗?它是什么词?是什么意思?查词典找到它的词义,并用这个词自己写一个句子。
二、知识拓展:围绕所读话题,引出更多相关知识和信息。这类问题有:1、关于今天所读的话题,你在哪里还能找到更多信息?如何寻找?2、关于所读话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总结说明: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并说明理由。这类问题有:1、你所读部分主要谈的是什么?2、在你所读的部分中,最重要的观点是什么?文中的什么信息让你这样认为?3、写一篇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4、你所读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哪些论据让你认为它是论点?画一张思维导图表达你的想法。
四、推理分析:即推测文章的写作原因,分析有助于阅读的文本特征,并进行说明。这类问题有: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你是怎么知道的?2、有没有文本特征可以帮你更好地阅读?它们是怎么帮助你的?
以上四类问题中:“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内部,品赏作品词句的趣味,加深对词语和文章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知识拓展”把学生的目光从书内引向书外,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增加其阅读的广度;“总结说明”和“推理分析”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说阅读问答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五类:
一、获取知识经验:即通过这个故事,获得了什么知识或经验。这类问题有:1、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学到了什么?2、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解释一下。3、你对这些角色有新的认识吗?
二、推理预测:即根据故事所提供的信息,推测其发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情,并说明理由。这类问题有: 1、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你认为这个故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故事中的哪些信息让你做出这种预测?
三、总结概括:即对故事中的主要问题、人物特征、主要内容、重大事件等进行概括和总结。这类问题有:1、这个故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是如何解决的?2、谁是主人公?用三个形容词(或性格特征)描述他(她)。3、总结你今天所读的内容。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4、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四、分析评价:即对故事的整体或局部、人物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并说明理由。这类问题有:1、你觉得这个故事如何?你愿意把它推荐给其他人吗?为什么愿意或为什么不愿意?2、你最喜欢这个故事的哪一部分?为什么?3、你想成为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吗?为什么想或为什么不想?
五、判断反思:即让学生对作品的可信度进行判断,反思作品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这类问题有:1、你所读的内容可信吗?为什么可信或为什么不可信?2、你想修改这个故事吗?修改什么内容?3、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故事做何改动?为何要这样改?
从以上五类问题可以看出,对于小说类作品,美国老师引导学生不仅要进行基础阅读(获取知识经验)和深层阅读(推理预测、总结概括、分析评价),还要进行主动性和创造性阅读——对作品可信度进行判断、反思作品的不足之處并进行改动,而不是匍匐在作者和作品的脚下,对其顶礼膜拜。这种阅读已经变成了审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