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央要求,上海应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将长三角建成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本次论坛以“新时代、新生态、新发展”为主题,聚焦“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交流创新实践与经验,探讨发展机遇和挑战,凝聚共识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极大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我国经济增长级,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长聘教授陈琪在论坛上表示。
科技创新在这一增长极中如何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怎样更好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围绕这些议题,今年的论坛特设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主题的分论坛。
“长三角的科技创新资源非常丰富,开放程度非常高,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共同承担国家任务。”上海市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处副处长、《纲要》起草组成员李磊认为。他以光源装置为例:“以前,上海建设了光源装置,其他三省可能也会申请建设同类装置,但今后可以以长三角为主体来申请。”李磊介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省一市共同申请国家重大攻关专项,具体布局在哪里,可以根据具体资源来调配,宗旨是共同出资共同建设。
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也是《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李磊介绍,长三角地区不少产业的产值规模都在万亿级以上,但大部分产业大而不强。“《纲要》提出要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我理解有两点,一是要实现基础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二是要提升产业附加值。”李磊说,未来,要通过国家战略的实施,通力协作,逐步掌握产业链上的高端环节和关键技术。
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军奇如今的另一个身份是长三角机器人平台创新联盟秘书长。“我们作为发起单位,成立这个联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联合起来做些事情。”郑军奇说。近年来,各地针对机器人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纷纷建立机器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为避免重复建设,发挥强强联合优势,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应运而生。今年,联盟已顺利向科技部申请项目。
在行动的还有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陈琪介绍,清华大学与长三角各区域合作近年来更进一步,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呈现新气象。例如,在上海共同发起设立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与江苏共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专业研究平台,与浙江共建浙江长三角研究院,同安徽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在科学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