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辉
摘要:我国的地域比较辽阔,在各个区域中乡村村落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乡村中的景观具有比较强烈的区域特征。在对乡村的景观和文化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区域性的特点,才能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在我国各个地区中,山地地形比较广阔。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山地地区的乡村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相关工作进行更好的发展。但是当前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规划体系。本文就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文化设计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视角下;乡村景观;文化设计;分析探讨
一、前言
美丽乡村的建设概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理念,促进了城乡的发展和创建。随着当前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变得更加完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比较低,交通并不畅通,甚至乡村的发展意识和应用的技术都比较落后。在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时,存在过多大的难度,甚至制约了乡村区域的发展速度。要想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构建更加美观的乡村景观,通过文化的设计,促进乡村区域进行快速的发展[1]。
二、乡村景观文化设计原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居民的生产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而且能够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因此在对乡村区域的景观和文化进行设计时,要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对乡村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尊重周边的自然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保护。还要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对环境进行科学的规划,创建更加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2]。
(二)地域民俗特色保留原则
我国的幅员比较辽阔,民族数量比较多,区域之间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各个区域的文化内涵比较独特,也继承了不同的历史传统。在进行乡村景观和文化设计时,要对区域间的精神象征进行深入的挖掘。设计人员还要充分的利用区域之间的特色和优势,对民俗文化进行全面的保护。还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的文化生活进行丰富[3]。
(三)可持续发展建设原则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的建设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但是乡村区域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建设力度。在进行乡村区域建设时,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很多乡村区域的乱砍乱伐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存在陡坡地开荒等行为,出现了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会对乡村区域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对乡村的景观和文化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对开发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还要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通过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确保乡村区域的发展,能够符合可持续的战略目标。在进行乡村建設时,也要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放在设计工作的第1位。才能保证设计工作的开展更加的科学合理,使得各项建设行为在开展时,能够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4]。
三、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文化设计现状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因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且新时期在进行乡村建设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乡村在进行发展时,受到了地域空间结构不均匀的影响,导致各区域的布局并不规范,城乡发展不均衡。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不一致。而且一些高速公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乡村的结构比较松散,区域之间的联系比较弱,制约了乡村景观和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5]。
(二)二次元结构比较显著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在进行城乡建设时,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只能达到40%左右。很多乡村的人居环境和综合承载力,虽然已经开始进行完善和提高,各区域的生产总值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我国在进行城乡建设时,二次元结构比较显著,制约了乡村区域的建设。导致设计工作在开展时,存在更大的难度[6]。
(三)设计规模有限
当前我国很多区域的总体空间结构规划并不均衡,在进行城乡建设时,将城市作为了发展的中心,通过城市带动区域的经济进行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对于乡村的建设,存在较多的不利影响。在进行发展时,将城镇作为发展的基础,通过构建一些中小型的城市,对城乡建设体系进行完善。但因为城镇的发展规模有限,在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设计时,无法促进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阻碍乡村景观和文化的设计。而且在进行乡村建设的时候,无法快速的发挥效益[7]。
四、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文化设计措施
(一)构建总体规划设计目标
如图1所示,在对乡村的景观和文化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构建总体规划设计目标,通过建设生态优美、设施完整的美丽乡村,带动区域内的经济进行全面发展。在进行经济发展目标建设时,可以推动一些特色的农业项目,为区域内的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在确立社会发展目标时,可以对乡村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确保设施的建设符合发展的目标。还可以对乡村文明进行提升,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如图2所示,在进行文化设计时,主要的目标是对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继承。还要深入的挖掘具体的文化内涵,对这些优秀的文化进行引用,通过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素质,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区域[8]。
在进行环境建设时,主要的目标是对区域内的农村垃圾进行规划,并且对污水的排放进行治理。还要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进行分级管理,对乡村庭院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建设一些公共的饮水设施和公厕,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建设生态休闲公园。在确立基础设施规划目标时,可以通过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共享,结合村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对乡村的独立道路和给水设施,以及污水的处理设施进行改善和优化,确保基础设施的建立,符合城乡发展的设施标准,还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对区域内的景观的进行分区划分,通过设计景观主题,进行一些标志性的景观建设。并且对原有的景观进行改造,使得乡村景观更具地域特色[9]。
(二)选用科学的设计方法
如图3所示,在对乡村景观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做好路网的设计,要根据村民的出行要求,建立通畅的环路结构,还要保证景观能够与各个步行区域进行连接。因为很多乡村的山体植被比较丰富,在进行建设时可以对原有的景观进行改造。在进行乡村形态建设时,可以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对乡村进行规划,并且保证乡村的建设与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协调。要对乡村的格局进行规划,并且促进村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在对生态景观进行设计时,可以对景观建设的核心进行明确。在开展设计工作时,要突出乡村的景观特色,还要建设一些自然的路径,展现乡村的田园风光。可以配合乡村原有的景观,将其与人文特色进行结合,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同时要保证乡村周边的自然环境,能够与景观的设计更加协调。而且在开展设计工作时,不能对乡村原有的房屋建设造成影响。在对山地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10]。
(三)控制影响因素
在进行乡村区域景观和文化设计时,要根据区域内的建设情况,结合城市化发展目标,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控,确保乡村景观和文化的建设更加顺利。首先要对乡村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还要对空间网络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发展更多的产业,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逐渐扩大经济的建设范围。还要突破原有的二元发展结构限制,通过对公共设施进行完善,将其纳入到景观和文化的设计工作中。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近几年我国在进行乡村景观和文化设计时,原有的评价形式,是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乡村的建设情况进行统一的考核。但因为不同区域的乡村地理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速度不同,乡村的功能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和文化设计评价时,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改变,根据不同區域不同乡村,制定独立的考核标准。并且根据考核的结果,为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还要保证各项考核行为更加的合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可以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新型的趋势。但是乡村区域的发展,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摆脱传统的建设模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制约了乡村区域的发展建设。所以相关人员要对乡村的景观和文化进行统筹设计,提高乡村区域的建设质量和效率,确保乡村区域的发展水平,能够逐渐的接近城市区域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菊.基于景观基因视角的中国传统乡村保护与发展分析[J].中国标准化, 2019(20):123-124.
[2]钟文琪.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文化设计[J].建材与装饰, 2019(27):86-87.
[3]万洁堃,董宁倩,韦晓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广西桂北乡村景观设计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9(08):26-29.
[4]周艳鲜.发生学视域下西方环境美学与中国生态美学的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 2019.
[5]焦议.基于居民游客感知的党家村古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6]魏薇.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7]王曦.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9(04):123-124.
[8]陈昕昊.基于休闲农旅背景下的乡村传统产业遗址再生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 2019.
[9]王笑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8.
[10]辛儒鸿.“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山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