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摘要: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在每年元宵节前后举办。秦淮灯会历史源远流长,自明代开始享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20世纪以来,灯会规模逐步扩展,秦淮灯彩的扎制技艺也逐渐提高。灯会期间,展示灯彩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推动了南京剪纸、绳结、皮影、秧歌、踩高跷等其他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秦淮灯会;民俗 元宵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而秦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南京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也是金陵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从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化脉络来看,秦淮文化作为金陵文化的主要根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闻名遐迩的金陵文化。
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質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做好秦淮灯会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目前的秦淮灯会,虽然已经逐渐意识到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但在保护理论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秦淮灯会,使之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发展,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秦淮灯会的话题,对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发谈一些自我感受和认识,希望能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或许也可以为其他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个思路。
一、秦淮灯会概述
秦淮灯会也称“金陵灯会”,是广泛流传于南京地区、最能体现金陵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习俗活动,一般在历年元宵节前后举行,主要表现为悬灯结彩、纵情赏玩等,是南京本地与外来文化长期交流融合而形成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现象。
秦淮灯会作为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承载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特征,承袭了民族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蕴藏着历代南京人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和追求艺术的审美理念,客观地反映了南京地区从自然之火到生活之火再到艺术之火的历史演变。
(一)分布区域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虽然主要分布在秦淮河流域,但较早时期的灯会并不局限于今天的夫子庙景区,《首都志》中就提到灯会在笪桥、评事街、夫子庙等地较为繁盛。后来经历了一个由“笪桥灯市”向“夫子庙灯市”转移的历史沿革过程。较早的南京灯市设在笪桥,且一直延伸到评事街。晚清南京著名文人甘熙在《白下琐言》中写到“笪桥灯市由来已久”,还描绘了当时灯会的盛况,可见笪桥灯市在旧时热闹非凡。
民国之后,夫子庙逐渐成为南京的闹市,灯会也逐渐集中在这片区域。当前秦淮灯会覆盖“十里秦淮”东向五里风光带,主要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江南贡院、中华门瓮城展览馆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琵琶路等地段。
(二)秦淮灯会起源与发展演变
秦淮灯会是秦淮灯彩艺术发展的产物,从社会习俗角度来看,秦淮灯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约可以追溯到三国鼎立的东吴时期。相传东吴曾经延续汉明帝以来“表佛”①等一系列举措,在传统佳节或喜庆活动等重大场合张灯结彩。至东晋,则出现了有关灯彩的文献记载。
由于人文精神的兴起,为了祈求安居乐业、合家幸福以及丰衣足食,张灯结彩的活动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百姓。南朝梁代王筠的《咏灯檠诗》、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正月八日燃灯应令》、陈后主的《三善殿夕望山灯》等不少诗文中,都对当时南京城张灯盛况作了真实而细腻的描述。虽然在隋朝之后,南京倍受冷落,但元宵节期间张灯、赏灯等活动已然蔚成风气。
自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尽力倡导灯节活动,将元宵节张灯期限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秦淮河畔花灯如潮,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场面蔚为大观。秦淮灯会由此得到了极大发展,开始享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到了明代中期,南京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会之一,其中《南都繁会图》等画卷,形象地描绘了市民游客观看演出的热闹场景。
清末民初,《金陵赋注》中提到笪桥旧有的灯市蔓延到评事街,比往年稍显冷清,而夫子庙地区灯会开始兴盛;叶楚伧等人在《首都志》中也写到当时灯会的盛况。但是由于国家内忧外患,社会民不聊生,灯会场面远不如从前那般繁盛,其发展一度也受到很大影响。
尽管秦淮灯会的发展历经曲折,但它作为南京百姓难以割舍的诚挚情怀和传统习俗,最终还是传承至今日,并迎来了新的辉煌。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京市和秦淮区人民政府重新规整了“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从1985年开始恢复了新春佳节办灯会的传统。现在每到除夕秦淮灯会开幕之后,年味十足的夫子庙地区便宛若斑斓绚烂的花灯海洋,这也使得“灯火秦淮”人文景观再次举世闻名,并独享盛誉。
二、秦淮灯会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长期以来,元宵节在南京一直就是以灯为俗、用灯造景的传统民俗节庆,也是一年中盛大的“狂欢节”之一。灯组设计充分体现秦淮文化,灯会举办期间,天穹星汉灿烂,人间灯火辉煌。广大群众也打破常规“家家走桥”,在富饶丰沃的自然与人文土壤上纵情灯海,庆祝新年圆满、合家团圆,祈求丰衣足食、身体安康和生活美满,通过各种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身心愉悦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一)灯彩展示
作为大型的民俗文化活动,秦淮灯会的核心主题就是灯彩的展示。灯会上花灯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色彩绚烂,前来赏灯的人也是摩肩接踵,流连忘返。《金陵岁时记》②中就记载到灯会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神仙宝物、花鸟虫鱼、走马灯等应有尽有。
秦淮灯彩取材大多因地制宜,融合了多种制作材料和工艺技术,汲取了绘画、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之长,呈现出浓厚的民间乡土气息,独具南京本地特色。
关于灯彩的种类,从历史上的荷花灯、蛤蟆灯、狮子灯、兔子灯、金鱼灯以及一些纸扎花灯等其他传统单体灯,发展到各种反映时代主题的大型组合灯彩,以及每年的生肖主题灯彩,其品类已达四百多种。其中老南京爱玩的蛤蟆灯、寓意年年有余的金鱼灯、象征节节高升的菠萝灯、寓意吉祥的兔子灯等都是有好彩头的“年味灯”,各式各样的灯彩令游客目不暇接。
(二)灯市盛况
秦淮灯会期间,民间杂艺纷呈,融入南京剪纸、空竹、雕刻、皮影、兽舞、踩高跷等其他民间文化艺术类别,既丰富了灯会的内涵,又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性和娱乐性。
每逢灯会期间,夫子庙景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蔚为壮观。明代《上元灯彩图》描绘了夫子庙三山街一带元宵灯市与古董贸易相结合的集市活动,展现了金陵秦淮一带居民在上元节当天欢腾游乐的景象,当时老南京元宵节的繁盛景况可见一斑。
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舞狮子”“舞龙灯”都是较为常见的表演节目。“舞狮子”也叫“舞狮灯”,舞狮人在锣鼓声中扮成狮子的样子,模仿狮子的动作,寓意驱邪消灾。“舞龙灯”习俗流传非常广泛,要由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舞龙灯,祈求风调雨顺。“猜灯谜”是灯会上另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元宵之夜家家户户彩灯高悬,人们将事先准备好的谜面,写在纸条上,附在灯笼上,供赏灯的人猜谜娱乐。猜灯谜这样一种智慧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赏灯形式,自然也获得人们的响应,甚至会出现猜灯谜的擂台比试。旧时灯会期间还会有踩高跷的表演,据《金陵赋注》记载:“旧俗有龙灯之会,灯后增以高跷会,涂脂抹粉,往来如飞。”
21世纪以来,秦淮灯会打破常规,开门办灯会,与台湾、香港等其他地区灯彩同行“切磋”。灯会期间,布置在沿街灯彩馆里的来自其他“灯彩艺术之乡”的特色灯彩,让人耳目一新,城墙观灯可以“踏城头、踩太平、去百病”,问渠茶馆每日上演南京白局、古琴、相声、皮影等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数百平方米的空间,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步行街上的踩街、“状元”巡街等民俗表演,更是吸引了诸多游客驻足观赏。近年来,秦淮灯会先后在白鹭洲公园、中华门城堡、老门东牌坊等地举办亮灯仪式。水上仪式中,灯彩船上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表演古琴、皮影、吊吊戏、剪纸等文化项目。此外,结合我国古代科举文化,船上还有应试举子向市民们拜年。
华夏闹元宵,天涯共此时。秦淮灯会以灯彩为主体,融合多种民俗活动,以独具风韵的形式和内容,客观地表达了民众祈愿幸福美满的淳朴心声,也折射出人们在对火的原始体验中而产生的信仰习俗、文化旨趣和审美理念。
三、秦淮灯会价值浅析
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凝结了南京群众的心血,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研究南京地区人文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历史价值
南京在有文献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是“十朝都会”,具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长期以来一直就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着很大影响。历史悠久的秦淮灯会作为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南京地区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民俗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民间文献资料的缺失。
(二)艺术价值
秦淮灯会也是一次民间技艺展示交流的文化盛会,展示了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技能,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希冀。从艺术角度来看,秦淮灯会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造型两种形式,灯彩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静态造型,而灯会就成了展示南京剪纸、雕刻、绳结、空竹、皮影等民间艺术以及歌舞曲艺、杂耍娱乐活动的动态形式。动与静的结合,凝结了南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彰显了南京群众独特的艺术气质。
(三)社会价值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秦淮灯会的存在对促进社会群体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每到除夕夜灯会开幕以后,年味十足的夫子庙,便宛若五彩斑斓的花灯海洋。即使寒风萧瑟、雨雪交加,也挡不住人们逛灯会的热情。由于花灯价格不高,还可以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又能图个吉利,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邀上亲朋好友观灯、赏灯则成为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项目。
(四)经济价值
秦淮灯会举办期间,吸引了诸多的国内外游人纷至沓来,他们在欣赏秦淮风光、感受南京民间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商业、饮食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物资交流、货币回笼。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既推动了秦淮灯彩等本土民间艺术的市场发展,拓展了其延续发展的空间,也带动了南京地区旅游、商贸以及娱乐业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秦淮灯会保护和传承思考
(一)秦淮灯会保护现状
在20世纪70年代前,秦淮灯会的发展处于民间约定俗成的、自发的、个体的、无序的状态。从1977年春节开始,在南京市和秦淮区政府的支持下,夫子庙地区首次恢复了灯市,并从1985年開始,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大型灯会。秦淮灯会作为金陵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得益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对其保护与传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设置灯会展区及灯彩展示窗口
①从1984年以后,各级政府先后拨二十多亿元重建夫子庙仿古建筑群,且每年拨款用于秦淮河水的疏通清理;制定相关措施及管理条例,统一管理夫子庙地区风光带,为每年灯市、灯会的举办创造了丰沃的物质条件,保证了灯会的规模和质量。
②自1985年开始,秦淮区政府在新春佳节期间组织一年一届的大型“秦淮灯会”,目前已顺利举办了三十多届,并且每年都有创新。
③2007年在夫子庙尊经阁建成“秦淮民间艺术大观园”,用于展示秦淮灯彩等多项民间技艺。
(2)对外宣传
①秦淮区委宣传部、秦淮区文化局、秦淮区文化馆等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秦淮河流域普查、收集和整理有关灯彩材料,编辑出版了《灯彩秦淮》《秦淮灯彩甲天下》等精美图书,发行了有关灯彩灯会的挂历、明信片,拍摄了相关专题片,海内外10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②2000年南京市秦淮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灯彩)之乡”。
③在秦淮区政府扶持下,成立了秦淮灯彩艺术中心、江南龙灯厂、东艺彩灯厂三家上规模的产业化灯彩企业。
(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思考与建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注意维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其节日内涵。为了使民俗活动变得有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可以将文化与节日充分融合,用文化来丰富节日内涵,用节日来彰显文化底蕴,在传统节日中突出形式载体,传承民众信仰,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满足群众需求。
秦淮灯会民俗活动的形象载体已经有了,就是灯彩和灯船。秦淮灯会民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就是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安居乐业。秦淮灯会已是誉满天下了,面对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刷,从古走到今的秦淮灯会,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光耀于世。
(1)发展花灯业,形成特色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的传承讲究“原汁原味”,更应推陈出新。努力将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或生活的实用品。传统文化产品要在现代社会里扩大领地,就要考虑注入现代因素,转化实用功能。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转化、汲取精华部分,把传统性与时尚性、实用性相结合,适应现代人的心理习惯和生活需求,增添新的时代因素。
(2)大力发展灯会旅游事业
秦淮灯会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传统民俗,很多外地游客选择在灯会期间来南京旅游,秦淮灯会俨然成为南京重要的城市名片。因此,将灯会民俗活动升格为旅游节庆活动既有可能,更有美好的前景。
传承灯彩艺术的同时,也应充分挖掘与花灯有关的节庆活动,丰富灯会上的娱乐形式。继续将秦淮灯会民俗文化活动与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增强秦淮灯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印制秦淮灯会的宣传画册、图片,录制发行影音制品等。
(3)开门办灯会,主动引进外地灯彩
创新创特,走出秦淮,提升秦淮灯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传统的家庭作坊式制作模式,虽然客观上能很好地保留其“原生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朝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灯彩艺人们存在一定的门户成见,各自为战,很难将灯彩市场做大。当前,秦淮小花灯市场尚可,但大型灯组的发展状况与四川自贡、山西太原等灯彩市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基于这种状况,应借助外力推动,继续主动引进外地灯彩厂商参办夫子庙灯会,使秦淮灯会焕发新的光彩。
五、结语
秦淮灯会是一块文化瑰宝,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代社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承、转化、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俨然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秦淮灯会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它历久弥新,不断延续发展。秦淮灯会来自民间,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需要民间的力量。只有社会全体自觉、尽心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绵延不绝。
张 云
1991年生,女,江苏宝应人,助理讲师,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注释
①汉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②《金陵岁时记》潘宗鼎遗著,南京市秦淮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1993年11月。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民俗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出版,2003.
[2]刘文沁,高国徽.秦淮烟月·南京夜生活地图[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3]徐路,冯亚军.秦淮灯彩甲天下[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4]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南京传统手工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5]吳修飞,朱巍巍.秦淮花灯产业化之路的思考[J].群众,2009(3):15-17.
[6]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103-109.
[7]秦淮区侨办.秦淮灯彩甲天下[J].华人时刊,2011(3):30-31.
[8]张群.秦淮灯彩甲天下—访南京夫子庙工艺彩灯艺术中心国际工艺美术大师顾业亮[J].档案与建设,2007(5):34-35.
[9]于鹏,攀登.西宁市元宵灯会改革之我见[J].攀登,2017(4):159-160.
[10]顾红梅,李子俊.浓浓文化味与年味交融 老门东灯会“惊艳南京”[N].南京日报,2013-02-28(A01).
[11]冯新生.灯彩文化,生动辉映观览地[N].中国旅游报,2012-02-03(04).
[12]顾巍钟,刘艳元.秦淮花灯,历久弥新越燃越亮[N].新华日报,2011-02-21(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