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芒
志于绘事者多矣,成“匠”者多,成“家”者寡,盖求实与求真之别也,趋同与立异之别也,无我与有我之別也。从郭大年艺术成长轨迹、观其创作特色,究其蔚然成家的原因,我们可以视作解释上述命题的典型例证。
“实践出真知”这当然是至理名言。郭大年忠实恪守这一至理:小时从临摹一本没有头尾的连环画、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后来又在著名画家门下苦练基本功。到独立作画时,他的“老师”就是他所画的对象:小雄鸡、螳螂、狮子等。祈寒酷暑也挤到菜市场去观察小雄鸡,险被人当作偷鸡贼;饲养螳螂,能长到半尺长,天寒地冻也不僵;办了红山动物园的饲养证,以致狮子也认识了他,他一来便跃然而起,像模特那样走来走去,做出各种姿态。
他还爱游山玩水,取法自然,物我两忘,积累了大量速写素描资料。他每天下午两点钟开始,一直画到翌晨天明,习以为常。练基本功、取法自然、勤学多画,这三条并不特别,我想任何画家都是这么苦过来并且会终身恪守的。这是画内功夫,也就是实践的作“求实”“趋同”阶段,也只能达到“无我”境界。如果习画者连画内功夫都不肯下,那么他就连“匠”人的水平也达不到的。
更重要的实践在于画外。绘画的至高境界,在于主题思想之深粹含蓄,在于人格精神之传达到位,在于表现手法之个性独创。一句话,不在形似而在于神似,这也是我国写意画的核心追求,看似玄妙,也难一蹴而就,必须在实践中倾心以赴,提高知识素养,强化思维能力,博中取约,浅中求深,然后庶几可以进入化境。郭大年的画外功夫,概括起来,大致也有三条:
知识面,不以画自囿,力求广博,尤其对诗词颇注入心力。他从韩少婴学画时也向其学习诗词,后来又与我结师生缘。文艺各门道理均通,而画为无声诗,画家足可以从诗词的意象中获得种种创作的灵感与启示。何况自作诗词题画,诗画相补,更可提高画的品位。
动态追求,从动中出神。他近年画狮,便观察研究狮子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尤其是骨骼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形态及其与狮子的神情、气质的内在关系,终于提高了自己概括处理其形体特征的能力,笔笔传神。
其三曰突现个我。国画之惰性传统在于千古一律,梅兰竹菊画了几千年,画来画去,很难出新出“我”。郭大年敢于独立思维,从选材开始就不与人同,不拘成法。陈大羽独擅公鸡,他就画羽毛未丰而生命力旺盛的小公鸡;陈大羽重气势,他就偏重表达情趣;别人画草虫只作为画面之点缀,他画螳螂却作主体表现。
画内功夫是基础,画外功夫是提高,因而才能在求实求形的基础上求真求神;在趋同(包括趋古、趋时)的传统风气下,立异、创新,然后也才能在泯灭个性(无我)的境界下,到达突现个性(有我)的更高的境界。这就是郭大年多年来从实践中取得真知、从真知产生价值的发展轨迹,也是其得到各地名画家和收藏家一致好评的原因。
他出版画集,举办画展,邀我为序。乃探求其发展脉络,梳理其成功头绪,概括言之,一以贺其成,亦思总括经验,言之有物,期有以益画界同仁之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