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楼梦》中诗谶的传统文化探究与可视化表达

2020-02-04 07:23王雪晴
收藏与投资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楼梦

王雪晴

摘要: 谶语,是一种在文字或图画中预言未来的符号。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小说文本内容中蕴含的神秘色彩引发了人们无数的争论,而书中不同种类的谶语恰恰彰显了这种神秘的魅力,并且具有高度的研究与传承价值。本文以谶语为切入点,旨在探讨生成艺术在传统文化输出方面的潜力,尝试Processing编程语言在表现《红楼梦》诗谶可视化表达上的可能性,以此来引发人们对诗谶的关注和反思,促进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凸显红学的社会意义和创新价值,完成对传统文化与新媒体交互方式的再创造和新解读。

关键词:《红楼梦》 ;诗谶;Processing

一、课题来源

谶语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巫术文化,是一种在文字或图画中预言未来的符号。由于明清时期文字狱的盛行,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叙事方式被广泛地运用起来。曹雪芹先生独创的红楼谶,使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相结合,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

(一)《红楼梦》中谶语概况

曹雪芹先生在创作《红楼梦》时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那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将这种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就是谶语。第二十七回中黛玉一首肝肠寸断的《葬花吟》,便是典型的诗谶,花朵飘零之时正是女儿们消亡的时刻。除此之外还有图谶、梦谶、语谶、灯谜、酒令、戏文、占花名等谶语形式。其中占花名作为一种创新式谶语,饱含趣味又不失风雅。个人命运与花格纠缠在一起,于热闹中透出哀伤,于花名中透出谶意。

(二)《红楼梦》中诗谶与花格

群芳俱盛,靜待凋亡。红楼众金钗们都有着代表自己的意象花格。

以下是笔者整理出的十二金钗代表花格与诗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芙蓉)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宝钗(牡丹)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元春(石榴花)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探春(杏花)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湘云(海棠)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妙玉(兰花)

侯门艳质如蒲柳,芳魂艳魄荡悠悠。 ——迎春(迎春花)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莲花)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王熙凤(凤凰花)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巧姐(牵牛花)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李纨(梅花)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秦可卿(仙客来)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红楼梦》正文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为宝玉庆贺生日而引出的占花名,将半数的十二金钗结局通通涵盖。笔者以此章为重点研究章节,辅以《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所提及的各金钗命运走向及代表意象,总结出十二金钗的代表花格。同时采取提炼抽象语言的设计方法,使用Processing编程软件编写出金陵十二钗代表花格的意象图。在此基础上,结合投影仪、Kinect等交互硬件技术,将花朵的形态及生长动效呈现出来,达到传统文化内涵与新兴交互方式的有机融合。

三、《红楼梦》中诗谶与花格的艺术价值

将诗谶与花格结合起来,是曹雪芹先生在谶语文化上的一大创新。书中不同人物对花的吟咏,都是基于他们的性格特征与精神情调的差异而呈现出的不同表述,这也是《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能够栩栩如生的重要原因。《红楼梦》中的“以花喻人”将人与花朵相互比附映衬,不落窠臼、新意迭出。在诗化小说和衬托人物上,用与众不同的花景描写、花事叙述与花情抒发,以达到人花交融的意境。

四、《红楼梦》中诗谶与交互装置结合设计

(一)Processing编程与《红楼梦》中诗谶的创新表达

在今天,高科技不断涌现,人们的艺术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像装置艺术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形式。通过使用新的交互影像装置来表现红学中诗谶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不仅可以从形式上吸引人们的注意,对于充分挖掘研究和弘扬红学多重价值有着重大意义,并且也是交互技术应用到艺术领域的创新点。

(二)红楼群芳谱可视化设计

在花的形态设计上,笔者及设计团队将线条融入肌理与纹样,从十二金钗的判词入手,将花朵的颜色与形态打散并进行再创作,用流动性线条赋予花朵与众不同的宿命感,使得花如其人,动如其人。

在创作代表黛玉的芙蓉意象图时,笔者及设计团队把握住芙蓉花型大而美丽的特征,花瓣外轮廓线条粗细有致,内部辅以细线勾勒,中间一簇橙黄色花蕊伸出,周围四散的线条很好地呈现出了深秋芙蓉的盛放之姿。而牡丹的花型饱满丰富,层层叠叠的花瓣中拥着一团淡黄色蕊柱,线条交叠开散又聚拢,展现出牡丹傲人的华贵姿态。在设计石榴花的意向图时,从花枝入手,着重表现出石榴花挺立于枝头的造型,选用橙红色的纹理图案更好地衬托出石榴花艳丽的质感。除此之外,还通过背景纹样的差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探春的代表花格杏花,使用的是清新明快的绿色和平整的水墨纹样,来表达探春的明丽和朝气蓬勃;而用沉闷的灰色和繁复交错的背景图案来衬托秦可卿的代表花格仙客来,以此展现她最后令人叹惋的结局。图1是金陵十二钗代表花格视觉形态的合集。同时,对交互装置的整体造型进行探讨,中间的圆形投影屏风显示主花型的生成过程;左边屏风上配合主画面显示出配套纹案色彩的背景;右边屏风上闪烁Kinect识别骨骼点状态。装置整体呈现效果由体验者摆出的姿势决定。图2是装置效果图。

(三)创意概念设计

由于金陵十二钗代表花格都不尽相同,所以笔者及设计团队根据不同的科目进行了分类设定,如锦葵科的芙蓉,蔷薇科的杏花、海棠、梅花等。它们的叶、花、茎等特征相似,从而进行统一设定。

本次设计的交互装置采用了Kinect作为交互硬件,结合Kinect本身可供选择的用户骨骼系统,拟定的捕捉方式简述如下:

单朵花型的花是由体验者的头部角度来决定花的生长角度,其中不同科目的花又有不一样的捕捉方式。锦葵科的芙蓉花,由体验者的四肢方向决定枝杈生长方向,头部角度决定花生长角度,捕捉手臂张开角度决定叶子多寡。芍药科的牡丹,由体验者的双臂及头部方向决定枝杈生长方向;蔷薇科的杏花、海棠与梅花,由体验者的身体弧度决定根茎生长趋势,手臂展开弧度决定叶子的多寡;兰科的兰花、睡莲科的莲花和报春花科的仙客来,都是由体验者身体弧度决定根茎生长方向,手臂方向决定叶子生长方向。而多花并生的石榴科的石榴花与木犀科的迎春花,是由体验者的双腿方向决定主干方向,双臂方向决定枝杈方向,手臂张开角度决定花开多寡,叶子随枝杈随机生长。交互流程简述如下:

当装置前没有人时,画面屏幕呈现随机的背景图片;当体验者进入装置捕捉范围,Kinect开始识别人体并同步数据到后台;后台通过设定算法对Kinect同步数据进行点位规划,并控制花朵出现的方式;屏幕出现生花画面,花朵随着人物姿势的改变而改变;后台生成海报式图片,可制作商业周边。图3是故事版图。

五、结语

利用传统的文字、音乐或影视等传播媒介,虽然能够很好地传达出《红楼梦》原著的内涵与神韵,但是书中诗谶这种文学写作手法的意义,却很难通过目前现有的呈现方式来进行直观表达。Processing作为一种新兴的编程软件,将编程艺术与《红楼梦》诗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典文学魅力相结合,这就为传统题材作品提供了新的表达手段。诗谶与交互装置结合设计不仅能使金陵十二钗代表花格具象化,还有助于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命运走向的揭示。这种数字化的表达手段,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开拓与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