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2020-02-04 07:19陈诗宗陈江南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创新意识

陈诗宗 陈江南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给新闻宣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孕育了从未有过的机遇。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时刻,围绕媒体融合谋划新闻宣传,做好新闻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传播方式 创新意识 融合思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示,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下,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在媒体领域催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将不可避免地随之改变,同时,新闻的生产、推送和接收也将“同频”发生变化。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我们要牢牢掌握媒体融合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的工作。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一个“融”字,一个“合”字,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既要融出新气象,合出新动能,更要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推动传统媒体插上互联网翅膀,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当下抓好媒体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强“融媒体”,才能发出新闻“好声音”,推动“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一、面对新闻角度选择之变,要具有创新意识

处在一个技术与力量交织变革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三个字正是时代留给传统媒体记者的思考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许多传统新闻机构不得不去正视,不得不去面对,不得不去适应的关键课题。

过去,传统媒体的重点在于“内容为王”与新闻角度的选择,但通常而言,传统媒体的选择形态较为单一,大多是围绕文字、声音、图片三者“打转”;而今,进入新媒体时代,“终端跟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了当今这个时代的“常规标配”。

这些年,新媒体APP和新媒体产品广泛“占领”大众的手机屏端,凸显出传统媒体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广大群众多样化阅读的需求,各类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数字化产品不断涌现,形态丰富多样。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方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一个新闻事件不仅仅可以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表达,也可以运用图片、音频、视频、漫画、3D动画等方式来推送,并且这些形式还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文字+图片、文字+图片+视频、图片+视频、图片+音频等等,形成形形色色的融媒体产品。

尽管选择方式变得多样,但在新媒体时代下,优质内容仍然是媒体传播的灵魂和立身之本,只是新闻报道换了一种“打开方式”,新闻故事从报纸搬到了手机屏幕,新闻宣传也只是换了一种融媒体思维。

虽然主流媒体正在进行移动化、互联网化转型,大力生产融媒体产品,但是核心要义,仍然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融合发展特点,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足功夫,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品质相一致的融媒体新闻精品。

“准”,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报道的对象是事实,而事实的基本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报道中就需要准确地反映这种客观性。

“新”,毋庸置疑,新闻必须要“新”,要具备让别人眼前一亮的特性。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记者去寻找和观察那些一般人不想或者没有时间、没有路径去发现的事情,然后通过新闻报道向社会大众来报告。另外一个方面,“新”也可以从“旧”中来,也就是秉承“旧闻做鲜度”的原则,不断结合当下热点,寻找新视角“保鲜”。

“微”,现在社會的快节奏,不容许,也没有条件让大众有时间能够沉下心来阅读长篇大论,“短平快”是这个时代对资讯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位媒体工作者的考验。

“快”,就是要立足“快字诀”。第一时间采访、第一时间成稿,第一时间推出,形成了“活动一结束,稿子就推出”的状态。

无论是“准”、“新”、“微”,还是“快”,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大胆创新,优化选择新闻角度,不断推出叫好又叫座的新闻产品。

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融媒体也必须坚持技术和内容创新,特别是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要做到跟紧时代趋势、跟紧技术创新,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让主流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和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既要新,更要深。身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多深入基层一线,多走进人民群众,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用新闻语言讲好新闻故事,不断创造精品力作。

如今,正值媒体融合传播的关键转型期,不但新闻传播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同时新闻接收终端也正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媒体深度融合,不但优化了流程,还实现了平台再造,更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

身为媒体人,我们一定要对媒体融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融”字进行到底。此外,更要不断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两者融合的管理体制,促进两者有效融合。

二、面对新闻传播方式多元,要牢记融合思维

这是一个媒体深度融合的大时代,新闻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与原有的传播方式相比,介于融合传播的新闻,无论从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的渠道,都已经和过去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传统媒体继续死守着旧有的传播渠道,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如今信息传播的要求。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按照“多渠道采集、多元化生产、多终端发布”的融合发展思路,紧盯当下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始终把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抓在手上,以强有力的姿态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充分运用移动传播技术,做好做优融媒体产品,不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所以,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一体发展是促进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趋势下,媒体深度融合不但开创了信息全时空传播的新格局,更促进了媒体从业人员的观念转变,信息获取方式、采访报道方式、产品呈现方式等等都不再“停留在昨天”,而是朝着更加符合现代融合传播的方式,排浪式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生产不仅仅单纯是信息采集和传播,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了运用多媒体技术整理提炼、加工处理还原新闻真实情况,通过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因此,新闻宣传的融合思维将呈现以下三点具体表现:

时刻要有融的思维。将融思维贯穿到整个的采访报道中,不断学习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理论、前沿知识,在采访的实践中不断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坚持用“融”字贯穿新闻,用“融”字梳理思维,用“融”字丰富形式,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让新闻报道有速度、有鲜度、有融度。

时刻要有融的手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各美其美”,更要“美美与共”,传统媒体在内容建设上有历史传承和优势,新兴媒体在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上更贴近群众,所以两者融合,意味着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让新闻呈现更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形成1+1>2的效应。

时刻要有融的呈现。我们要紧盯用户习惯,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元化思维,切实提升媒体信息融合的质量效益。所以,传统媒体要转变观念,大刀阔斧在发布形式、表达方式、语言技巧上“拜师”新兴媒体,让传播更快捷,更有效。

这些年,我们努力在“融”字上做文章,先后推出了《听说全国遍地热浪发“高烧”,凉都这里有“凉药”》、《海嘎,11位老师与95名孩子的“云上之约”》、《燃烧吧卡路里!六盘水市第二届运动会来啦》等一大批集优美文字、精美图片、精彩视频、动态H5为一体的10万+融媒体新闻精品。同时,我们按照“融媒体、动传播”的理念,在贵州省项目观摩会、旅发大会的大活动期间,通过现场视频连线、长图等等形式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消息做了全面生动的传播,真正实现把六盘水的好故事从报纸上搬到了手机屏幕上,把六盘水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更重要的是,在融合思维中,我们不但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做“加法”,就是运用一切现有的好技术、好手段,叠加到新闻宣传中去,让呈现形式多元化;做“减法”,就是要始终坚守“内容为王”, 沉下心做好内容,有选择、有筛减、有倾向地去做好有品质的新闻报道。

媒体深度融合永远在路上,对于每一位媒体人而言,肩上都有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敢于创新,敢于融合,做一名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追梦人”。

三、面对新闻传播体系结合,要形成互相补充

新媒体之长在于“快”和“融”,传统媒体的看家法宝是“深”,如何做好“快”、“融”与“深”的有效结合,也是当下媒体工作者绕不开的命题。

融媒体时代意味着对记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相较于过去的文字记者、电视记者而言,如今的融媒体记者,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策采编发”门门上手,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平台,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核心优势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构建现代媒体元素融合的新型传播体系。

相较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严谨性、真实性是目前的最大优势,几百年的发展和积累,传统媒体在内容策划、采编、审发等方面,沉淀了丰厚的经验和成熟的体系,这也是媒体深度融合中,传统媒体的最大资本。

面对新媒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传统媒体要引以为鉴,发挥自身优势。

第一,要时刻谨记内容建设是根本。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个“打开方式”,内涵、精髓、实质都还是源自于传统媒体的基因。传统媒体从无到有,发展了这么多年,立身之本就是内容建设,无论是国内、国外,无不把内容建设作为媒体的最大任务。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必须要“赶上车”、“跟上趟”,时时刻刻把受众意识放在首位。要实现这个目的,核心还是要抓住内容建设,要以好的内容来吸引受众,要以好的内容来打动受众,要以好的内容来取悦受众,实现以价值的相互吸引带来价值的相互交换。

第二,要时刻谨记意识形态是红线。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1”,如果这个“1”不在了,那么后面无论增加多少个“0”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要坚决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在媒体融合的路上,要将融媒体的“快”和“融”与传统媒体的“深”做好结合,要让文字和视频形成互相补充的关系,用“融”的思维多元呈现。我们要始终坚持“无视频不新闻、无图片不传播”的新闻宣传报道原则,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的报道方式,在天眼新闻客户端上陆续推出了多个有亮点、感染人的融媒体产品,实现了文字和视频的互补,丰富了宣传报道的形式和内容,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同时,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推进的“四力四全”蹲点宣传报道上,在采访前期就用“融”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策划,运用音频、视频等新兴媒体将融媒体的“快”和“融”的特点呈现出来,相继推出多篇不同视角、不同呈现方式的新闻稿件。

深入蹲点采访,用文字讲好新闻故事,实现了融媒体的“快”和“融”与传统媒体的“深”的结合。融媒体的核心在于“融”,做好二者的结合,才是新时代融媒体记者最大的追求。

四、结语

新时代,对宣传工作有新要求。

新時代,对新闻报道有新标准。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深挖、提炼、扩面、广传”的八字方针,围绕“中心工作抓原创、围绕社会民生抓爆款”,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传播多彩贵州好声音、展现多彩贵州发展新形象。

深挖,就是要挖掘线索,发现其内在的价值,用鲜活的故事、典型的人物,深入反映贵州的“千年之变”。

提炼,就是要抽丝剥茧,思考其内在的逻辑,深入思考中央和省委的精神“接天线”,附身寻找贵州大地的生动实践“接地气”,归纳总结有思想、有高度的新闻作品。

扩面,就是要以小见大,实现从点到面扩展。把小故事变成大文章、把小人物做出大形象、把“小特点”汇集成“大亮点”。

广传,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新闻故事,通过一个个有效传播的载体,把贵州脱贫攻坚、后发赶超、高质量发展的好形象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和更广的领域。

面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我们要围绕“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深入思考、做好谋划、抓好落实,在当今这个“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时代,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打造更多让人民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新闻精品,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水平。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创新意识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带刺的苍耳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