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陈亮是在古镇木渎天平山麗其工作室内,他面目清秀,素衫打扮,言语间温润尔雅,若不是友人相介,绝不会把眼前此书生青年与核雕艺人相连,惊叹之余坐定渐入话题。陈亮虽不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却自幼喜欢琢磨吴地传统文化,且少年时即移居吴中邓蔚,吴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百花齐放的艺术门类深深影响着其人生轨迹。谈及为何会选择核雕艺术,其感言颇具肺腑:择其门是对雕刻的痴迷,亦与对书法、绘画的热衷所相融。核雕工艺集石雕、玉雕、木雕、竹雕、微雕精华之大成,以“精、细、奇、巧” 而夺目。精细者如点睛,细若游丝,灵而不拙;奇巧者如核舟,长不盈寸,众生形态栩栩如生,落榫门窗闭合自如,精巧以毫厘计。核虽小,却微中见宏,构思缜密,与书画之奥如成一体,可以说没有对水墨丹青一定的意会高度是走不远的。创作设计如画画,在核上勾勒出心中的天地,用线条深浅来表达情绪,刀斧点疏密,层层推进,山水显影,琼花满目,水墨的深邃意境在核雕上亦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别具韵味 。构图、章法、疏密关系与绘画如出一辙,各种刀法的运用,如同绘画中的笔触,表现意境和情趣。
话语间陈亮拿出自己的作品,是一件单核雕《钟馗醉酒》,置掌细观,钟馗顶天立地居核中,开相传神,豹头环眼,铁面虬鬓,容貌奇丑,寒气如虹,却留得三分慈;身着布衣,衣襟飘逸流畅,右肩爬一小鬼,尖嘴猴腮,瘦骨嶙峋,提一酒壶,细涓琼液缓入手托酒碗之中。钟馗左靴下踩一横倒酒瓮,残酒淌地 ,似酩酊大醉状却摇而不倒,神态逼真自然。核背留白处刻题诗一首,曰:“钟馗捉鬼昼是闲,更衣谢剑旧庭前。醉里三分太白样,一壶老酒到人间。”有“忙闲在情缘之外,取舍于人鬼之间”的意味,在整件作品中有画龙点睛之妙, 工巧之处非上手所能云。惊叹核雕微物何止于精雕细刻,亦可与丹青幻化、诗词赋蕴相揉而锻成大器。
现代核雕源于市井,佩于身以“辟邪”把玩之用,今所闻所见感触更多的核雕作品包涵了宗教信仰、哲理逸趣、人文情怀, 对于传统题材的无限重复所带来的市场审美疲劳已是现状。文人核雕缘于对深刻内涵的追求和正统的艺术取向,它满足一部分藏家对艺术修养的更高需求, 而文人题材核雕这种以文化修养入雕刻的形式,更是传统文化深入理解的一种重要表现。
“寒窗十年如一日,练得绝技金不换。”立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对艺术的追求上则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心境及坚守传统手艺的底线,在传统文化和时代风尚之间不断平衡创新,为现代的收藏家和爱好者们创作出更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游削于不寸之质,屑落形出,维妙间,纤毫欲目矜。”能在一颗颗小小的果核上,融入精湛的技艺和隽永的情怀,展示大千世界,刻画人生百态,如露凝白华,极尽其美,方寸之间,乾坤万象,这用来描述陳亮的核雕最贴切不过了。
陈 亮
字子葵。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会员,陈亮核雕艺术工作室创始人,专于罗汉佛造像,擅长薄意技法,光珠薄意技法引领者。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委员,苏州市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吴中区民协核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15年8月参与编著出版图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拾趣》核雕篇;2016年5月代表苏州参加 中奥建交45周年“一带一路”中捷文化艺术交流中国雕刻雕塑名家精品展,10月代表江苏参与澳门艺术交流活动;2017年11月,参加浙江宁波中国民间高级工艺研修班,11月入选苏州市吴中区东吴匠师新秀,12月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2018年5月,参加北京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首期苏州吴中高层次文艺人才研修班,9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人才艺术培养资助项目——“苏作”雕刻工艺传承与创新骨干人才培养,12月受邀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拥有文化价值,无需生命代价”倡导先锋。2019年8月作品《梦》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展,12月作品《敦煌遗韵》荣获第五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文艺大奖即“迎春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