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有了文化礼堂,解决了资金问题缺师资怎么办?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文联组织可以扮演啥角色?针对以上问题,宁波市海曙区文联结合深化群团改革,从2018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推动所属文艺家协会与农村文化礼堂“文艺结对”新模式,积极探索文联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充满海曙特色的文化事业发展新路子。
怎么结?
针对农村文化礼堂在“建管育用”方面存在的缺师资这个普遍问题,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海曙区文联就联手区委宣传部开展基层调研,筹划如何进行帮扶。基层缺师资,文联又具有文艺人才集聚优势,正好可以实现资源对接、短板弥补。于是,海曙区文联决定以所属的11个文艺家协会为单位,对农村文化礼堂开展“菜单式”、一对一“文艺结对”帮扶。首先,海曙区文联选择海曙区设施较好但师资最为缺乏的首批26家文化礼堂作为结对对象。其次,把这些文化礼堂的基本情况以及结对项目需求进行全方位记录,发给各个文艺家协会,让他们选择意愿结对对象,同时将文联所属的11个文艺家协会基本情况和艺术师资力量发给26家文化礼堂,让他们选择意愿结对的协会。最后,根据双方“菜单式”双向选择结果,由文联进行总体平衡调配,最终确定结对名单。目前,根据文化礼堂需求以及协会所能承受的能力,区文联每个协会基本上都要结对2—3家文化礼堂。
2018年初,结对名单确定下发后,26家文化礼堂“乐开了花”:师资问题终于解决了。11个文艺家协会也“热情高涨”:他们第一时间来到结对文化礼堂进行交流对接,第一时间与村里签订了“文艺结对”帮扶协议。
由于这样的结对模式受欢迎,2019年初,海曙区文联又吸纳镇乡(街道)文联下属的59个文艺家协会一同加入与农村文化礼堂的“文艺结对”中来,进一步扩大了“文艺结对”的覆盖面。
如何帮?
结对简单,如何帮才是核心。海曙区文联根据文化礼堂的需求以及所在村的特點、村级文艺团队建设情况进行了“帮什么”的目标设计。在正式结对之前,海曙区文联再次汇聚结对双方意愿,给“文艺结对”提出了“1234”的具体帮扶目标要求。“1”即培育一支团队。海曙区文联将结对帮扶期限暂定为三年,三年里,文艺家协会要帮助结对村带出一支在村镇有影响力的团队,或者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文艺项目。“2”指协会每年组织协会会员到村里开展至少两次文艺采风。“3”指协会每年到文化礼堂举办三堂以上的文艺讲座。“4”指协会每年到文化礼堂开展四次以上的艺术培训。同时要求文艺家协会把“1234”的具体帮扶任务写进与村文化礼堂签订的结对协议里。
有了具体目标任务,“文艺结对”就有了具体方向。两年多来,各个协会的“文艺结对”也结出了具体“花果”。比如区作协为结对的深溪村小学生开设了文学经典诵读和作文讲座;区美协组织画家到结对的前虞村开展美术培训,并先后组织了五次实地写生,精选培训成果和会员写生作品在村文化礼堂、鼓楼、市委党校等地巡回展出,联合宁波财经学院艺术学院与村里共同举办“前虞村杯”文创设计大赛,助力当地农产品设计及营销;区书协到李家坑村文化礼堂开展村民书法培训,协助创作民风家风书法作品;区戏协为结对的惠民村文化礼堂举办戏剧培训;区音协帮助民乐村创作村歌,为结对村村民开设音乐课堂、公益讲座,进行考级辅导;区舞协多次深入石塘村、联丰村辅导村民编排舞蹈节目;区摄协组织会员在桓村村、龙峰村举办村民摄影讲座,组织专题摄影创作;月湖诗社与梅梁桥村文化礼堂结对,组建了桃源诗社,举办朗诵讲座、文艺交流,同时挖掘桃源书院文化,开展诗歌创作普及工作;区民协积极协助蜃蛟村举办“第三届古林米食文化节”,指导蜃蛟村制订历史建筑桂花墙门维修保护规划等。
怎样续?
结对名单定下来了,怎么帮确定了,如何进行项目评估、如何实现长效可持续,人员和经费保障是根本。为此,海曙区文联制定了“文艺结对”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各文艺家协会在“文艺结对”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每个协会都要安排一位副主席和一名联络专员具体负责“文艺结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与结对村联络员开展工作交流,及时听取结对意见,了解结对村文化需求,推动协会与村文化礼堂结对后的常态互动。对“文艺结对”工作,各个协会每年都要在协会理事会层面进行总结。结对所需经费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文联以项目化采购方式予以保障。
开展文艺家协会与农村文化礼堂“文艺结对”,从送文艺变成长效结对帮扶,是区文联深化改革,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从单一的“文艺圈”中走出来,扎实推进文艺工作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使区文联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找到了作用发挥的“新方位”,这在全省区县(市)文联系统中还是首创。它不仅符合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群团改革的有关精神,更符合中央对文艺工作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因此,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市、省和中央媒体的关注,经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结对双方都实现了“双赢”:一是城里优质文化资源送乡下,切实帮助解决了农村文化阵地长期缺乏优质师资问题,从而受到老百姓欢迎,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二是拓展了文艺家协会向基层延伸的工作舞台,为文艺工作者进一步脚踩坚实大地、汲取创作营养、施展文艺才华、实现艺术价值搭建了新平台。
责任编辑:杨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