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智汇甬城

2020-02-04 07:54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宁波人才

宁波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城市竞争的关键所在。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积极克服海外引才新形势、新冠肺炎疫情新局面对人才流动带来的影响,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实现人才政策、人才计划、人才平台、人才生态“四个全面升级”,形成了顶尖人才、关键人才、青年人才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全市上下尊才重才爱才理念深入人心。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提出的“要推出招引人才、促进创新的实招硬招”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疫情防控与人才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第一时间出台“组工助企10条”“关心关爱人才12条”,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推动人才工作在连续10年蝉联省人才工作考核优秀市的基础上,实现稳中有进、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

抓人才引聚 广蓄发展动能

把产业发展所需,作为引聚人才的根本取向,紧紧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等宁波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创新抓好人才引聚工作,引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快步引聚高端人才。深化实施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举措,全面实施顶尖人才项目遴选资助。在东钱湖、镇海、余姚、宁海等地打造“院士之家”,今年以来全职新引进4名海内外院士,累计达23名;2名人才入选国家“杰青”,数量居全省首位;67名人才入选省级领军人才,数量创近年新高。今年宁波主动延长核心引才工程“3315系列计划”申报窗口期1个月,首次新设短期海鸥人才专项,吸引包括32名海内外院士、14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在内的1923个高端人才项目申报,申报数逆势增长27.9%,撬动民间资本投资24.7亿元,同比增长38%。“3315系列计划”实施十年来,已累计遴选支持高端人才项目1111个,带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7万人。这些人才创办的385家企业中有4家在A股上市,73家估值超亿元。今年,宁波将“3315系列计划”进行优化整合,将之更名为更具宁波特色的“甬江引才工程”,实现引才形式更灵活、引才条件更开放,以全新姿态不拘一格延揽全球英才。宁波还充分发挥全球引才网络平台422家引才机构、41家海外人才合作中心、12家驻国内重点城市人才联络服务站等觅才网络优势,精准推送宁波引才信息。今年以来,联络站牵线引进高端人才(项目)76个,全球引才网络平台汇集高端意向人才突破1.1万名。

快步引聚青年人才。持续打响“与宁波?共成长”品牌,连续两年在“谷雨”时节高质量举办宁波人才日活动,做到“线上+线下”联动。在今年的宁波人才日期间,宁波首发全球引才形象片、主题推广曲,全网参与热度超6500万人次,吸引2.4万名青年人才对接,达成意向6500余人。在全省创新实现青年人才线上招聘、高端人才云端招聘、基础人才线下招聘“三个率先”,组织“在浙里?甬抱你”系列品牌招聘活动339场,推出优质岗位19.2万余个,帮助企业引进青年人才等4.2万余人。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引进大学生6.1万人,逆势增长3.8%。

快步引聚产业人才。创新开辟“揭榜挂帅”引才模式,依托“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聚焦产业链补链强链,发布150余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面向全球引用高端人才智力攻关“卡脖子”难题。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领域打造“技能宁波”,成功承办首届浙江技能大赛,全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完成技能培训12.67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2.2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29.95%。首次编制宁波人才开发指引,梳理研究782万条大数据,细化明确13个重点产业992个职业类别的具体岗位人才紧缺程度,实现产业人才精准招引。

抓平台建设 厚植人才沃土

牢固树立“栽树”理念,把建强人才发展平台作为引进、用好、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招。

着力做强科研型平台。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发展建设,今年新引进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国家电投宁波氢能产业研究院、诺丁汉大学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完成签约,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式开园。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达69家,集聚各类人才3万多名,其中研发人才占比超70%,产业创新关键人才近700名。

协同打造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宁波前湾新区为核心载体加快打造沪甬人才合作示范区,目前已共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47个,集聚高层次人才近1000名,今年市级人才计划吸引上海高层次人才申报数同比增长46%。会同省委人才办、舟山市委联合印发实施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方案,在浙江创新中心启用1600平方米的首期舟山“人才飞地”,对入驻的舟山人才项目给予无需改变企业注册地、3年免租等政策,合作设立9个领军人才工作室,明确首批13个收费景区、45家酒店民宿、6家体育场馆对两地高层次人才优惠开放。

创新建设特色性平台。着眼推动重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共性技术“痛点”化解,揭牌运行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并将其纳入省首批试点,集聚海外工程师251名,服务企业372家次,解决问题128个。突出“产业集聚、人才抱团”理念,持续做大做强全省创建最早、数量最多的余姚、中官路两大省级人才创业园,新建海曙、鄞州、慈溪三地市级园区,集聚国家级领军人才72名、省級领军人才41名,打造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条完备、人才协同引进的创业集聚体。大力支持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建设博士后工作站,今年以来新建省级站点2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抓服务优化 共筑暖心生态

把握人才驻留关键点,整合资源、优化质效,推动人才服务精准化、制度化,以真情实意留住人才。

全面革新服务体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速推进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开发“甬智通”人才服务微信小程序,首批上线人才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等4类15项高频服务事项,进一步提升便利性和精准度。启用全市首个人才服务综合体——宁波人才之家(江北),集成创业辅导、融资对接、人力资源、科技转化等十大类126项全要素、全周期、闭环式服务,目前已在奉化、海曙、鄞州、慈溪等地全面推广,逐步实现区县(市)全覆盖。

全链保障发展要素。实行重点人才企業“一企一策”,对市、县两级921家人才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开通1条服务总线和15条服务分线提供24小时服务,今年3月17日即实现疫情防控期人才企业百分百复工。实行外籍高层次人才“一人一档”,对入选人才计划的379名外籍专家、持工作许可证的3961名外国人才建立专人对接制度,点对点提供防疫指导、返程对接、抵甬安置等暖心服务。实行人才问题需求“一事一议”,推出“百家机构助力疫情防控紧缺用工行动”“共享员工”等特色服务,解决用工难问题。制定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专项政策,延迟天使和创投基金退出时间,解决融资难问题。新选聘助创专员、法务专员、财务专员等“三员”队伍89名,结对联系319家人才企业,解决发展难问题,不断完善全要素精准帮扶体系。

全力解决“关键小事”。围绕破解人才迫切关注的安居问题,提供最高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3万元生活安居补助、60万元购房补贴、800万元安家补助,明确人才“无房家庭”可在市六区优先认购商品住房。持续协调保障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问题,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门槛,实行长三角地区社保缴纳年限累计计算,制定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永久居住证推荐申请细则,为人才来甬扎根提供最大便利。首创推出“互联网+社保卡”人才服务App,仅今年上半年,全市人才专家凭手机扫码已免费享受公交和地铁出行9.5万余人次、场馆健身4900余人次、景区景点服务800余人次,不断提升人才在甬生活幸福感。

持续做好五方面工作奋力交出人才工作高分答卷

下一步,宁波人才工作将紧密对标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的新定位新要求,坚持“发展要求”与“人才需求”双聚焦,“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双发力,“硬环境”与“软环境”双提升,科学编制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优势、政策竞争优势、平台集聚优势、服务保障优势,奋力交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人才高分答卷。重点将聚焦五个方面。

聚焦高端引领,大力集聚领军人才。以超常规举措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蓄水池,充分发挥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对顶尖人才,通过实行人财物和技术路线全权负责制,赋予人才施展拳脚引领创新的最大空间。对科技领军人才,通过创新举荐制、认定制等遴选模式开辟更多引进渠道。建立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支持在甬高校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全球遴选学术校长、学术院长、首席专家,真正以实绩论英雄。建强甬江科创大走廊、宁波前湾新区等高能级聚智战略平台,全面提升对高端人才的吸附力和承载力。

聚焦发展所需,全面引育产业人才。以“宁波帮”、创二代、新生代等甬商队伍为重点,把人才密度、创新强度作为“亩均论英雄”的重要评价指标,强化企业家的人才意识和创新责任。着眼提高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聚焦关键领域实施产业人才引育专项行动,鼓励校企联合培养前沿学科复合型人才,促进人才与产业相融共进。紧扣宁波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通过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畅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认通道等举措,持续壮大新时代工匠队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人才保障。

聚焦城市潜力,创新打造青年友好城。树牢“青年决胜未来”理念,全面打响“与宁波?共成长”品牌,加快建设大学生就业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大学生实习应聘、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大学生集聚宁波。在人才引育工程、人才表彰奖励中设立青年人才专项,提高博士后在站补助、科研资助、留甬补贴等标准,支持青年人才在宁波成长发展。探索组建人才安居集团,多渠道筹建人才安居专用房、租赁型青年人才房,让更多青年人才留在宁波、扎根宁波。

聚焦开放合作,深度融入重大发展战略。抓住深度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坚定不移“走出去”,在全球创新人才密集区、“17+1”中东欧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布局更多海外人才中心、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人才联络服务站等阵地,织密全球引才网络广纳海外人才资源。坚定不移“谋合作”,推动沪甬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和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人才互认、平台互联、机制互动,着力打造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先行区、省域人才均衡发展示范区。

聚焦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发展制度创新。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充分做好放权、松绑文章,在人才评价上,赋予高校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更大的人才认定自主权,把职称评审更多交给社会力量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来承接,纠正“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偏向。在人才激励上,重点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探索扩大贡献奖励、绩效奖励范围,把优绩优酬落到实处。在人才流动上,畅通跨所有制流动渠道,健全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双向兼职的培养模式,打破人才流动的身份壁垒。在人才服务上,推进人才创新创业“一件事”改革,建设宁波人才之家,优化“关键小事”解决机制,让人才在宁波有更多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谢 霞

猜你喜欢
宁波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一共几个人
宁波月湖
宁波设立人才日定在每年“谷雨”
拖起明天的希望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智珠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