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刘燕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读课题,找题眼。)
2.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直切内核问题,让学生直面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一、概括说,梳理拒演的各种办法
任务单一:
默读课文,想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可以圈画文中的关键词概括。
1.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点拨纠偏。
(1)预设:藏身租界 避居香港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装病保节
(2)标题的顺序可以调整吗?(梅兰芳在与日本人周旋期间,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在不断地升级、加剧。)
【设计意图:本文的阅读训练点是将本单元前几课学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默读勾画,自主筛选重要信息,学生可以整理归纳出梅兰芳拒演的办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件的内在关系,才能在表述主要内容时更加清晰、明确。】
二、想象读,感悟坚定的民族气节
任务单二:
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结合关键词语想象在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过程中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危险,并在文中批注自己的感受。
1.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3.理解梅兰芳随时随地被骚扰,虚度生命。
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以表达自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1)想象练说:日本侵略者会怎么骚扰他呢?
(2)梅兰芳蓄须后,他的儿子很奇怪,问他:“你为什么不把胡子剃掉呢?”如果你是梅兰芳,怎么回答?
(3)出示: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相机引读:梅兰芳有戏不演,宁可——(出示句段)深居简出,不再演戏。
宁可——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
宁可——不演出、不创作,虚度生命。
宁可——蓄须。
……
(板书:宁可……也不……)
4.理解生活困顿,卖房度日。
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
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1)生活困顿,在当时,有解决的办法吗?
(2)内心独白:我宁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决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读:梅兰芳有钱不赚,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板书:宁可……决不……)
5.理解险丢性命。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事前,梅兰芳有没有料到这样的结果?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6.理解“斩钉截铁”。
练说:我宁可_________________,也决不 _________________。(板书)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用尽了借口,宁可蓄须,宁可卖房,甚至不惜丢了性命。可见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定!
可为什么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辨析“该”与“不该”)
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梅兰芳的认识——阅读最后一小节。
梅兰芳有戏不演、有钱不赚,宁可忍受生活的困顿,宁可伤害自己的身体,也坚决不给日本人演戏。这就是拳拳爱国心,这就是民族气节!(板书:民族气节)
丰子恺评价: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齐读: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揣摩、品味、感悟语言是阅读的根本,引导学生再读、批注、交流,更深地走入文本、走近人物。一组层层递进的关联词,“宁可……也不……”“宁可……决不……”“宁可……也决不……”,一次次的内心独白,不仅略去了烦琐分析,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更观照了学生的表达,感悟到人物的意志坚定、气节的高尚!】
三、链接《难忘的一课》
1.简要说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2.为什么这一课令人难忘:浓浓的爱国心、家国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设计意图: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四、结语
梅兰芳暂离舞台,是为了更快地回到舞台,更久地留在舞台!作為中国人,中国的艺术家,他深知,就该有坚定的民族气节,不吃日本人的饭,不赚日本人的钱。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课后找找资料,读读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民族气节。
出示:
岳飞 精忠报国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 尚小云 梅兰芳 荀慧生)
播放《我的中国心》,在音乐声中结课。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架起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桥梁,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教后所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就要明确略读课文的地位。仔细研读统编本教材,其阅读体系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编者有意改变精读、略读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并且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计安排了略读课文,整个小学教材课文228篇,其中略读课文97篇,占到了总体的42.54%,可以说快赶上阅读教学的“半壁江山”了。编者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运用相应的方法来完成对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精读课文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并且给出了明确的路径,略读课文却更关注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开展不同方式的阅读。统编本教材让学生自主运用“带着问题默读”“边默读边圈画”等方法学习课文,大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充分体现略读教学的特点。有了鲜明的目标指向,我们就能确定略读课文教学有以下三点基本任务:(1)把握课文大意;(2)自主学习、交流感受;(3)沟通课内外,适度拓展延伸。所以,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从课内引向课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上大相径庭。
1.略读课文中的字词教学不作为重点
一般情况下略读课文只要求學生“认识生字”,没有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一般不作为重点。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引领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动作演示等多种策略理解字词意思,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理解一般不作重点的理解与赏析。
2.略读课文中的朗读不求精雕细琢
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略读课文中的读,不要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精益求精,着重以自读、默读为主。在文章的重点、精彩处可稍做品读,让学生有机会实践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和能力,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3.抓阅读提示,提高阅读实效
略读课文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为主的文本形态,每一篇课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同时提示了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教学时,教师应当发挥提示语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阅读的意识,并据此实现教学环节上的“大板块、大框架”设计,以引导学生高效理解文本内涵,深刻体悟文本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