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中网络趣缘群体传播现象探究

2020-02-04 07:37李林憶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传播机制

李林憶

摘 要 文章以豆瓣小组中所形成的网络趣缘群体为例,探析在网络社区中网络趣缘群体的产生原因、传播机制、传播特征以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趣缘群体;豆瓣小组;传播机制;传播特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9-0076-03

1 豆瓣小组网络趣缘群体产生的原因

美国学者霍华德·瑞恩高德(Howard Rheingold)在1993年首次提出“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概念,即群体聚集在虚拟空间中,以某种共同的取向为桥梁进行讨论,他们投入了感情和经验,形成了“社会性群集”[ 1 ]。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趣缘群体就是这种群集的类型之一。网络趣缘群体是传统的人际交往和社群关系在互联网上的新的传播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网络社区的群体连接不再局限于血缘、地缘等关系,而是转向趣缘等兴趣导向为主。本文所研究的趣缘群体,他们的日常交流集中于网络上,由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如今已成为各大网络虚拟社区中最活跃的群体。

1.1 互联网发展提供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希望充当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基于这种大背景下,网络趣缘群体不断壮大。互联网技术为网络趣缘个体在虚拟空间的汇聚提供了条件,对比传统媒介,它有着更多的传播优势。首先,它的准入门槛低,与传统媒介的“权威发布信息”相比,真正实现了“全民皆可传播”。对于趣缘群体来说,每个趣缘个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络社区内发布趣缘主题信息,引起与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关注,以进行后续的交流和互动。与此同时,网络的匿名性,让趣缘个体可以更坦诚的发表见解,实现聚合。网络社区的虚拟性以及其管理系统,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让趣缘个体最大限度发挥言论自由的权利。同时,时空限制被打破之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保障并扩大了趣缘群体聚合的范围,趣缘个体可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寻找同好。

1.2 多元文化促进发展

当前社会提倡多元文化,其发展为个体追求个性化提供了强力支持,也为趣缘个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汇聚提供了精神动力。很多在现实生活中,被看作“怪异”的群体,也可以实现汇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豆瓣小组中,有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聚集的趣缘群体,如同性恋群体、强迫症群体、怪癖群体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同好,实现聚集。而在网络空间中,在豆瓣小组中,他们可以快速便捷的通过发帖,互动来寻找到同好,实现汇聚。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被满足的归属感,同时在互动与交流中,在群体的反馈中,获得自我满足感。

2 豆瓣小组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机制

豆瓣小组是豆瓣网旗下的用户分享社区。开发者杨勃提出,豆瓣小组的主要定位即“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人的聚集地”。运营对象面向全体用户,其传播机制也有一定的独特性。

2.1 传播内容细分化

目前,豆瓣网共拥有422 477个豆瓣小组,包含影视、读书、音乐、旅行、人文、攝影、城市等众多领域,这些小组构筑起了豆瓣网庞大的社群体系,形成了众多亚文化种类。豆瓣小组的主页设有导航栏,划有娱乐、科技、精选等分类[2]。点进精选一栏,可以获取到热度较高的话题以及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小组。同时,趣缘个体只需要在搜索栏搜索关键词,便可以迅速定位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相关小组,点进小组,便可以获取相关趣缘群体自主发布的所有内容。内容分类明确,可以迅速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2.2 互动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壁垒,使得信息传播变的更加便捷。网络趣缘群体依托这个大背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互动更加灵活,活动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豆瓣小组的互动性很强,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其内容生产不同于以往的同类型媒体,以用户为内容生产核心,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用户互动性体验为重点,增加用户使用黏性点。趣缘个体可以在小组内通过发帖、回贴、收藏、关注等方式进行互动。并且,每个趣缘个体都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每个用户和用户之间都可以相互关注。在趣缘个体进行发帖、回帖后,其他用户也可以通过ID点进其空间,进行更近一步的交流,体现了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具有强社交属性。

2.3 从线上互动到线下活动

趣缘个体在群体中的汇聚,前提是对群体有清晰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在互动与交往中从群体中获取“意义”,通过互动来增强群体认同[ 3 ]。豆瓣小组传播内容细分化,其每个小组会举行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在线上,不同小组的趣缘群体在组内进行交流和创作。小组管理员会制定规则,组员在遵守组规的情况下进行互动,大家自觉维护社区秩序,传播群体文化。在线下,豆瓣小组会还会根据趣缘群体的兴趣爱好举行丰富的线下活动,如“电影组”的“同城约电影”,“追星组”的“线下应援”等,这些活动使得趣缘群体的交流不仅仅局限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面,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让其互动扩展到现实生活,在现实活动中增强群体认同感。这就为趣缘群体们提供了一种参与现实公共生活的新方式[4]。

3 豆瓣小组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特征

3.1 用户建构身份认同

纽曼尔·卡斯特在《认同的力量》中提出,“认同组织起来的是意义”,趣缘群体在豆瓣小组内进行互动分享信息从而产生的意义,是其成员开始建构自己身份认同的最主要原因[4]。在豆瓣小组内部,趣缘群体在信息传播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身份认同,构建着“我们”与“他们”的边界划分。

3.1.1 原创称呼

在豆瓣小组内部,几乎每个豆瓣小组的用户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这些称呼大多和小组主题紧密结合,体现趣味性和独特性。如“下厨房”小组的组员自称“中华小当家”,大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下厨心得;“这件衣服好看吗”小组的成员自称“买买提”,聚集了一群爱买衣服的男男女女;再比如“豆瓣鹅组”成员自称“鹅”,集合了一群热衷于娱乐八卦的趣缘个体;同样作为探讨娱乐八卦的小组“自由吃瓜小组”成员自称“茶几”,这两个小组讨论的内容相似但实则隐隐暗藏竞争关系,小组内趣缘群体的特有称呼体现了其构建本小组用户身份认同的倾向。

3.1.2 原创发帖方式

对于网络社区来说,文字是趣缘群体互动最主要的方式,豆瓣趣缘群体很注重于使用自己的原创文字来进行沟通,不同小组具有其独特的发帖形式,趣缘群体遵从形式进行发帖。例如“我和你拼了”小组,是豆瓣剁手党的欢聚地,小组成员在发帖时添加标签#闲置#、#求购#、#开车#等,方便趣缘个体迅速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今天你精致了吗”小组,集结爱美群体,小组内发帖可以添加#打卡监督#、#随意交流#等标签。不同小组的不同发帖行为,体现了趣缘个体对自己趣缘群体成员这个身份的认同感。他们在日常的沟通中采用这种区别于其他小组的发帖行为,建构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对于一个社群来说,“认同感”是关键,可以促进趣缘群体的壮大和发展。

3.2 “娱乐化”与“去中心化”导向

随着社会的不斷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渐加速,根据2020年豆瓣用户画像分析的数据来看,豆瓣小组中的趣缘群体主要是20~35岁的学生和上班族,他们或多或少有着学业或者工作上的烦恼和压力,这类群体加入豆瓣小组寻找同好的最主要动因是娱乐消遣。他们在互动和分享的过程中以“娱乐性”和“兴趣性”为导向,大家的交流建立在共同的兴趣之上,以娱乐性话题为主。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去中心化”这个概念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并不断延展,它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权威话语权”,使得每一位可以通过网络接入终端的个体都可以做信息的生产者,制造和传播信息。这就使得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开始出现和发展,UGC模式的主要生产动力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的释放和个人话语的表达,门槛和标准都较低。豆瓣小组的强社交性和互动性,使其内容生产主要以UGC为主,这就决定了豆瓣小组的去扁平化结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区,在小组内,每个个体都能发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小组和社区内呈现出“处处皆中心”的传播生态。小组中虽然也存在管理员,组长等等,组长是小组的创建者,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可以对小组内部的成员和帖子进行管控,管理员协助组长管理,一般为2~3人。对于大多成员数在几万至几十万的小组来说,这种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了“去中心化”。同时,组长和管理员一般不会去干涉组员的发言。“去中心化”使得小组内的发言平等且自由,促进了趣缘群体的发展[5]。

3.3 弱关系体系

弱关系传播了人们原本不太可能看到的信息。与微信这样的强关系社交平台相比,豆瓣小组中的趣缘群体在现实生活中互相不认识,他们因为某些共同的兴趣而聚集在一起。这种通过兴趣而建构的社交身份,使得人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来进行社交,与外界对话。面对趣缘群体这种放松又远离现实的虚拟环境,与弱关系的对象相处,人们的表达欲被极大释放。对于一些豆瓣小组的用户来说,他们与趣缘群体的交往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中。基于趣缘进行交流,或者是仅进行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聊,这就使得其与趣缘群体的交往呈自由状态。

4 网络趣缘群体传播的影响

目前,各种各样的网络社区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在网络社区中,趣缘群体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对趣缘个体和社会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但互联网在提供了各种发展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比如谣言、流言的泛滥;个人隐私的泄露、网络暴力的增加等等。依托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网络趣缘群体,开始对个人和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都是有利的。

4.1 对个人:现实与虚拟区分

对于融入趣缘群体的每个趣缘个体来说,网络趣缘群体为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使个体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同好聚集在一起,交流信息,进行分享。抒发了自我表达欲,释放了压力。同时,趣缘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往,也可以对每个趣缘个体在现实中的发展产生影响。每个趣缘个体加入群体,可能是源于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在趣缘群体的互动中,个体不仅可以得到获取所需信息的满足感,同时,也可以得到来自群体成员的认同感,有利于个人自我信心的建立。但是,对于每个趣缘个体而言,其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对网络社区和趣缘群体的依赖超过正常的值,就会导致网络沉迷等倾向,阻碍正常的生活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

4.2 对社会:多元与危机并存

对于社会而言,网络趣缘群体推动了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趣缘群体汇聚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使得部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的群体,借助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找到突破口,冷门而细小的个体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同好,进而推动社会向多元化迈进。同时,趣缘群体也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一些购物类、生活类小组的发展,在趣缘群体的交流中进行商品推荐和广告投放,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式。但网络趣缘群体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互联网的虚拟性,使部分群体在匿名性带来的侥幸心理下展现出不合乎社会制度的自由和随意倾向,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这句需要我们建立各种引导机制,维护网络趣缘群体的正常发展。

5 结语

作为在网络信息时代兴起的新型部落,网络趣缘群体是以共同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为基础依托的人际关系,网络趣缘群体表现出与以往的传播形式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其发展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更多像豆瓣小组这样的网络社区,网络趣缘群体不断壮大和发展,对于网络趣缘群体的研究大多还是从单一角度切入,要了解其传播与互动的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oward Rheingold. 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an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 Massachusetts:MIT Press,1993:53-54.

[2]王尧.豆瓣网的社群文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4]高佳雨,王聪艳.虚拟社区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J].传媒论坛,2019(14):158-160.

[5]张婧婧.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特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传播机制
企业类微信公众订阅号的传播与运营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全民新闻报道背景下互联网朋友圈谣言传播机制探讨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浅析当代影视剧传播过程中的传播特征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