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题材版画创作心路历程

2020-02-04 08:06师晶
书画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时代精神徽州

内容提要:本文作者致力于徽州题材版画创作,诗意地赞美,艺术地表现,描绘现实生活,提炼时代精神。其心路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90年代寻梦徽州,传承父亲师松龄的新徽派版画传统,反映现代生活和时代精神,着意表现古徽州的岁月静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2000至2010年,尝试将版画与油画表现结合并予以革新,将具象的渲染与抽象的寓意相融合,着力发掘出沧桑美表象下的人文底蕴和时代精神;三是2010年至今,以《徽州歌谣》系列作品为代表,力求朴实之中见灵气,淡然之间显机锋,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传递真挚的情感,寄托美好的愿景。

关键词:徽州;徽派版画;人文底蕴;时代精神

皖南黄山脚下、新安江畔的古徽州是—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每年都会去徽州采风写生,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古村落散落在松竹掩映、溪水环绕的山坳间,粉墙黛瓦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名胜古迹珠联玉缀,我被这天然水墨的灵秀山水、别具匠心的徽派建筑,以及厚重璀璨的徽文化深深吸引。

我国版画历史悠久,起源于汉唐,成长于宋元,明初徽派版画兴起,一大批文人画家与以歙县虬村黄氏为代表的徽州刻工合作,创作了一大批人文意蕴深厚、体现民间文化气息和浪漫主义风情的图书版画,托起了我国古代版画的一座高峰[1]。我国明代万历年间有“四大墨谱”,即《方氏墨谱》《程氏墨苑》《方瑞生墨海》和《潘氏墨谱》,墨谱的盛行推动了徽派版画艺术乃至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不经意间徽派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古徽派版画精美绝伦,特色鲜明,2006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世纪下半叶,继承了徽派版画传统又融入了现代木刻版画(鲁迅倡导)创造性的新兴版画崛起,这就是赖少其和师松龄等共同创造的“新徽派版画”[3]。新徽派版画创作者们将徽派版画的传统技法融于新兴版画的革命传统之中,以表现安徽人文特色、讴歌现实主义生活,在继承徽派版画“精雕细镂、婉约秀丽”风格基础上,集体攻关,创作了—批具有民族风格、民间元素、地方色彩和时代精神的大幅主题性版画而载于史册。

我第一次与徽州的亲密接触是1 988年夏天,父亲师松龄带我到黟县宏村写生。当时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油画专业二年级,徽州的山水人文深深地打动了我。大三时,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表现徽州春色的第一幅油印套色版画《村头小景》,1989年6月26日在《人民日报》刊登,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励。受父亲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就开始了徽派主题的创作。所谓徽派主题,一是徽州山水人文题材,二是徽派艺术手段。我—直兼顾油画和版画创作,并尝试将版画与油画、国画等结合,相互借鉴,融合创新。1992年,油画<伤痕》入选中国油画艺术大展,版画《寻梦》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1998年版画《皖南情》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2001年参加“首届江、浙、皖、沪版画家作品邀请展”(上海鲁迅纪念馆为纪念新兴版画运动70周年而举办);1999年《安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4年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年—一中国新徽派版画作品展”;2002年《岁月如歌》入选第1 6届全国版画展。这期间创作的版画,以明快的色调、诗意般的版画语言,着意表现古徽州的岁月静好、古村落民居的安详宁静,表达了百姓对桃花源般美好安逸生活的向往。

徽派版画植根于徽州文明的沃土之中,正是神奇的徽州山水和风土人情,赋予了徽派版画鲜明的地域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2007年我以古徽州村落水口为题材,采用了经典的古徽派版画语言,创作了《春讯》。古柏树苍劲挺拔,冲天而立,一树浓密的新叶向人们报告着春天到来的好消息。老干虬枝是顽强生命的象征,我采用黑白木刻的表现形式,阳刻为主,刚劲有力。主版以干净利落的线条造型,重叠交织,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刚柔并济;大树下的徽派民居背景,图式细密,丝丝入微,细节丰富。直与曲的变化,黑與白的转换,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多种刀法在块面与点线的结构中交替并用,再加以图案化的艺术建构,使得整个画面丰富变化之中见精密之美,充满了老干新枝的春天意象。《春讯>全幅作品布局合理,章法有度,图绘精湛,刻工细致,纯朴之中见精美,淡雅之中显匠心。群山环抱,清泉绕流,美丽的新安山水造就了独特的徽州建筑文化,屋舍与自然融为—体,和谐共美。2009年我创作的《空谷流响》表现了徽州的春山春水, “清嵘峻茂,良多趣味”,如梦的绿色,似绵绵不绝的徽州歌谣在山水间环绕传响。《空谷流响》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新徽派版画的兴起秉执新兴木刻运动的宗旨,以创造为追求,以艺术个性为号召,走的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复制版画的一条新路[4]。进入21世纪;以版画和油画表现手法的融合创新来表现徽文化厚重的历史,是我艺术道路上的—个选择。徽州古民居是世界文化遗产,徽派建筑技艺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抢救和保护“活化石”,徽州地区启动了古建筑的修旧如旧工程。我在徽州采风中,曾亲见这—维修场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这不就是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后,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升华吗?

基于此,201 0年我创作了版画《涅槃》。设计构图上,我将正在维修的古祠堂置于深色背景之下,重重叠叠的脚手架纵横交错,仿佛从历史沧桑中抽离,整体“搬”到了观众眼前,超越现实的时空对接,亦幻亦真;表现手法上,借助油画笔触和色彩作深层掘进,光影交织,细腻、斑驳、苍茫、浑厚杂糅在一起,既有岁月的沧桑感,又具浓郁的时代气息。我采用暖色调,配合脚手架,使画面平添出了一种生机和活力。修复、支撑、架构、重组,这次创作我不再简单停留在对沧桑美的讴歌层面,而是在营造古徽州建筑苍茫、深邃的历史感的同时,注重发掘出景物表象下的人文底蕴,旨在从苍凉的历史感中透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喻示中华文明的涅槃重生之路[5]。感悟过往,思考当下,展望未来,历史文化应当悉心呵护,大胆突破,在继承中发展。这幅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之作,之后获“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美术书法展览”金奖,并入选“201 1年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

2013年创作的《鎏金岁月》延续了这一思路和风格,更多了—层感叹和呼唤的况味意蕴。面孔已经模糊,而表情还在;岁月已经模糊,而鎏金依旧;现在的岁月,静静如门环,等待谁来叩动……

2015年,我成功申报了安徽省宣传文艺领域拔尖人才资助项目《徽州歌谣》系列版画创作,这是具有原创性、开拓性、时代性、前瞻性的实践,既是艺术研究的创新也是艺术传承的创新,既是徽文化特色内涵的传承也是徽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将为安徽版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弘扬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提供支撑,其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都比较大。

《徽州歌谣》系列版画中的《惊蛰》《仲夏》《秋居》《紫阳》《推窗》等,描绘了美好的徽州现实生活。我通过诗意赞美、艺术表现,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作品中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寄托着美好的愿景,具有浓厚的新时代生活气息。新安江是徽州文化的母亲河,徽派传统村落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秋居》以全景式和特写结合的画面,拉开了美丽徽州的帷幕;以“古树参天”进行特写,展现的是徽州历史的年轮,体现的是徽州人经风沐雨、坚忍向前的精神。《仲夏》以节气为题,片片绿意,簇拥着白墙灰瓦;以版画特有的语言唤醒自然,唤醒艺术,唤醒历史,更唤醒灵魂;以画家独特的视角、精准的表现力唤醒诗的意境,唤醒时空里精神的交互、回响,更唤醒我们灵魂深处对美、自由、浪漫的共鸣。《惊蛰》中,远方惊雷,新生跃动,被岁月雕刻的是记忆,被风雨雕刻的是痕迹,被真情雕刻的是心灵,被历史雕刻的是我们。《紫阳>通过光影意蕴的渲染,突出了暖色祥和的主基调,其寓意是多重而深刻的:阳光沐浴下的徽州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既热情地歌颂了今日朝气蓬勃的时代,又歌颂了百姓幸福美满的生活。《推窗》以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立题,窗外景象柔美,具中国韵味,写意味道浓厚,近景、远景有一定反差,既衬托出意味,也是一种对和谐生态的美好向往……

我在《徽州歌谣》系列版画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梳理、归纳出了徽派版画和新徽派版画之间内在的传承关系和创新成就。徽派版画和新徽派版画艺术精美绝伦,特色鲜明,具有明显的艺术传承关系,在内容与形式,技与艺,绘、刻、印,构图、制作、刀法、阳刻阴刻、施色等多个角度和层面上,均存在内在渊源关系、传承元素和发展脉络。将这些系列作品联结在一起时,自然会形成全景式表现徽州现代时空的画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徽州歌谣》系列版画的创作,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力图全面描绘和讴歌好山好水好幸福的当代美好徽州,描绘当代安徽人对故土家园青山绿水的深深眷恋,对桃花源里朝耕暮读甜美诗意不断追求;既注重营造古徽州建筑苍茫、深邃的历史感,同时又力图连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更重视对今朝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中国梦的实现,以喻示伟大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画面重视结构,强调肌理效果,既注重写实性的具象语言,又注重与意象语汇相融合,画面色彩斑驳,发掘出沧桑美表象下的人文底蕴和现代精神,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特征和人格境界。完成后的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体,传承了徽派版画的文化基因,体现了对徽派文脉的把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对时代呼唤的响应,赞美与表现了徽州现实生活的诗意,画面中洋溢着真挚情感,展现了美好愿景,具有浓厚的新时代生活气息,是一曲描绘当代中国梦的田园颂歌。

《徽州歌谣>系列版画从不同的视角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关注、对现实的感悟、对精神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生命、文化的勃勃生机的礼赞。画面宁静清新,古朴盎然,其中有风华不再的惋借、怀旧的温情,但又不乏变革与革新的勇气,既是一首首挽歌,更是一首首对“重生”后诞生新世界的礼赞,生发出时代之音。

《惊梦》画面中的“绿”是—种象征,象征着孤寂和生命相逢的凉喜,穿越时空,生命得以重生,无拘无束,浓烈而忧伤的阳光下呈现出恣肆之美;象征着生命就是刹那芳华,代代相传,都不过一场时空交错的旅行,潜藏着死亡与重生。《金色池塘》,柔和的鹅黄底色,金色年华徐徐铺就;徽州人家倒影依依,红掌拨动一池涟漪,或流或滞,时隐时现,温暖的乡情如同流动的波痕—缕缕镂在心头……

《花径雨香》的创作源自清明时节去皖南的一次写生。写生中我经过一条湿漉漉的村口,雨雾缥缈,春天里小泥路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远处的群山云腾雾绕,摇曳的春竹,劲健的树木,掩映在轻柔的雨雾中;村口的徽派房舍,静静地排成长队,似乎张开双臂,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房前舍后的油菜已爆荚开放,满坡满垄铺上了金黄,桑树要不了多久也要吐芽欢呼了。雨后的田野春意盎然,香气袭人,时光浸染了这里的—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种深藏在心底的气息打动了我。我在制作中阳刻、阴刻刀法并施,为表现油菜花的层层叠叠,作色印制时进行大胆突破,使得远处的徽派建筑和山峦显得分外缥缈,近处的油菜花鲜亮灵动。作品通过细雨的湿度、阳光的溫度,表现出的梦乡和时光仿佛触手可及,缠绕其间的是深沉的乡情,表达了我对徽州眷恋的情怀。作品201 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阳光下》取材于201 5年我和画友下基层采风时,在徽州农家庭院中的生活片段。阳春三月,正是油菜花盛开时节,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争先入住村里的“徽州农家乐”饭店。房间干净卫生,让人体验到居家的清洁与舒适。临近中午我们写生归来,有一家“亲子游”刚退房离店,勤快的女主人正在庭院里晾晒床单,招呼我们也可以亲自点火烧饭,体验一下乡村人家的生活,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情。瞬间,一幅表现生活美的构图涌现在我的脑海:国家的富民政策如温暖的阳光照射进了徽州庭院,徽州人有了自己新的生活梦想,这正是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工作者下基层采风应细心体味,要对艺术怀有真实表现的诚信态度,善于发现百姓生活之美。《阳光下》这件作品,是力求讲好徽州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建设美好安徽传播强大正能量的艺术实践成果。2015年《阳光下》获安徽省文联“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采风创作活动成果美术展览金奖。

“新徽派版画画面上洋溢着人民群众的新思想和美好愿望,充满新的时代气息,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那些以风光为题材的作品,也倾注着革命豪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强烈感染力。”[6]近10年来,我在继承发扬徽派版画的艺术特色基础上,不断挖掘徽派版画的基因和元素,并运用现代版画创作方式,在实践中力求回答古徽派和新徽派的传承发展脉络。在现代多元化艺术格局中,我—直比较注重主题的发掘,写实性的具象语言与意象语汇相融合,力图把徽派版画语言、现代绘画的象征意味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相结合,重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特征,形成了具有抒情诗般的意韵内涵和富于表现力的版画语言,凸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人格境界和品位格调。通过对古徽派版画艺术模式的现代转换,我在新徽派版画所奠定的开放语境基础上向深层掘进,努力打造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个性更为鲜明的新徽派版画的现代图式,为弘扬和拓展新徽派版画艺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时期创作的《涅槃》《花径雨香》《阳光下》和《天柱神韵》2017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缘于艺术传承和家学传承,我对徽州—直有很深的情结,徽州主题版画的创作,也是对父辈新徽派版画家艺术追求的传承和弘扬。2013年以来,我倾力创作了《黄山胜景-天下奇观》《天柱神韵》《巢湖颂》三幅大型作品,着意描绘锦绣安徽盛景,彰显徽风皖韵的深厚底蕴,反映江淮儿女的精神面貌,传达当代安徽人脚踏实地走在幸福路上的乐观和坚定[7]。其中《黄山胜景-天下奇观》宽36米、高6.6米,是以父亲师松龄《黄山》系列版画为素材,汲取其松涛、山石、峰壑、云海等经典元素设计绘制的漆画。这幅大型壁画疑聚了我们父子两代的心血。既是父子间关于艺术、关于亲情的对话,又是安徽与世界的对话,更是对黄山松精神的热情讴歌,充溢着昂扬向上的力量[8]。2016年我完成安徽名人馆版画《一代宗师黄宾虹》 《教育家陶行知》(作品均为宽2.4米×高1.2米),表现了徽州人的精神风貌。

我的父亲师松龄创造性地继承了传统徽派版画艺术风格,以黄山为主题,以版画的笔墨刀痕孜孜以求地表现黄山松的精神和魅力,构建了—个诗意黄山的版画艺术王国。李桦教授说: “在学习黄氏徽派的同时,又能发挥现代版画的特点,而创作出一种表现力更丰富的新徽派版画艺术,这就是师松龄的木刻。”[9]父亲坚韧的艺术精神,如“黄山松”一样感召着我,促使我在人生道路和艺术追求上不断前行。

徽派版画的这棵常青大树,它深深扎下的正是—脉相承的民族之根,涵养它的正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10]。徽州题材版画的研究、创作事业永远在路上,画家必须有眷恋徽州的情怀,正因有了这份情感,才可能镌刻出最珍贵的作品。在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崎岖道路上,我深深地懂得:没有历史文化的修养与积淀,哪来自己作品的思想、智慧、情感。我将努力汲取徽文化的丰富营养,继续运用独特的新徽派版画语言,展示徽山皖水的神奇魅力,以时代笔墨、时代气魄,表现江淮儿女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师晶.走进徽派版画的奇妙世界[N].安徽日报,2013-8-12( B4).

[2]师晶.明刊墨谱的徽派版画艺术成就[J].美术,2010 (7):110-113.

[3]师晶.永远的黄山松:师松龄新徽派版画艺术探析[J]美术,2015 (7):65-71.

[4]代大权.徽派版画发展在于创新[N].安徽日报,2015-4-24( B3).

[5]曹軍.涅槃之路[J].今日安徽,2011 (3):56-61.

[6]古元.赞安徽版画的出现[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84:前言.

[7]黄辉.雄山丽水大美安徽:师晶风雅颂三部曲[J]今日安徽,2018 (4):50-55.

[8]周玉冰.画坛父子,以版画代言美好安徽[J].安徽画报,2020 (1-2):88-95.

[9]李桦.新徽派铁笔生花[N].新安晚报,2002-11-3( 14).

[10]鲍义来.安徽版画400年[N].安徽日报,2003 -1-3( Bl).

约稿:秦全根责编:金前文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时代精神徽州
无梦到徽州
徽州人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创新
落实“文化基础”改变设计理念
浅谈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女排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元杂剧恶妇形象下时代精神的折射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