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初心,打造精彩语文

2020-02-04 16:17邓观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学校语文

邓观朗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语文教育?我一直以教育为职业,一直教语文,却依然有许多困惑。或许忘了,或许不明,或者识浅,或者心迷。教育,语文教育,为什么而做?为什么这样做?本应该怎样?还需要怎样?还能够怎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不能只顾埋头拉磨,而不去想来路和去路。

一、让学生学会生存并健康成长,获得个人的尊严、能力和幸福

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概念,理性认识“教育”的内涵,理一理关于“教育”的一些重要命题——教育即“成人”;教育即发展;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教育是一种自由实践”“教育即解放”,教育即“修道”,教育即“学做人”“生活即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意味着理想人格的培育、精神世界的转变与个体不断地超越自我,重构自我;从制度上说,“教育”而不是“教学”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整个学校的工作包括管理、教学、服务、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必须具有“教育性”;“素质教育”这个时代教育变革主题的要义就是回归到“教育”的原点,弘扬教育的人文精神。

联合国在1972年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已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学会生存和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提出:“实现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乃是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出版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申明:“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21世纪的教育的根本宗旨。”

至此,我们可以对教育目标作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让每一个人学会生存并得到充分的生长和发展,获得个人的尊严、能力和幸福。而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去生活化”“去活动化”和“唯升学论”,导致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学会生活,不知如何发展自己。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大多在对“教育即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解放,教育即实践,教育即生活”这些本质的遗忘,对教育核心目标缺乏敬畏心,在功利和浅薄的迷雾中失去了教育的正确方向,对教育的本质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执着的追求和智慧的行动。

二、让老师充分享受到职业的幸福感,重视课程的整合和开发,形成立体化、多向度的课程体系和育人策略

一间学校,最核心的工作是让老师充分享受到职业的快乐和满足感,努力推动老师成为教研的参与者和课程的开发者,促使老师因时而变、因势而起,让老师的心真正动起来,脑子真正转起来,脚步真正迈起来,课堂真正变化起来,让更多的老师茁壮生长起来,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发展潜能才能真正激发出来。

好的学校,必然不仅是有高楼,更有“高师”——学问好素养高的老师,更倾向于实施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教研气氛浓厚,教师自我发展的欲望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整合和开发,不仅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而且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深入丰富,形成立体化、多向度的课程体系和育人策略。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杨四耕教授是课程开发专家,指导过许多中小学建立校本课程体系,他说说“课程是优秀教师的秘密武器”,学校课程要明确自我课程坐标,勾画学校课程图谱,建立学校课程逻辑,以“价值引领,课程制度,课程研修,团队协同,课题研究 ”为架构管理课程,建立有效的课程和课堂评价体系。他的课程建设理论和实践,给学校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依据和指引。

三、“教育即生长”,要求教师要不断生长,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成长,学校才能持续发展

“课堂”与“教研”教师成长的两大支柱和舞台。许多语文名师都强调一线老师立足课堂,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科研对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程红兵老师主张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努力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打造具有思维层次的、融通开放、富有文化意味的课堂教学;吴泓老师十多年来坚持高中专题阅读教学,修订后的新课标强调整本书阅读,主张专题阅读,注重思维训练、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与吴老师一直来的实践高度一致,其教育思想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前瞻性可见一斑;深圳三中陈继英老师的人生语文则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引导我们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寻找作为教师的幸福感;深圳市教科院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创立分享型教学模式,他对教育满腔热情,教学创意迭出,思路活跃开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圳二中的何泗忠老师的悬念教学法,采用倒叙法、问题诱导法、语言节奏法、开合教材法、故意错误法等手段适时地创设“悬念”,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不断想象、不断推理、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批判、不断发现、不断求证、不断享受的过程;深圳的龚志民老师创立“课例文学”教学法,以新课标为指南,以教材经典文本内涵为经线,以教学酝酿、过程、反思甚至生活启示为纬线,以典型化手法、文学化语言,呈现文本内涵和教学过程;上海的魏新磊老师立足于语言品味进行语文教学,认为“语言品味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是语文教学的灵感之源,是语文教师专业判断力的重要体现”;上海浦东区教研院兰保民老师谈新高考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注重学生学习,提升教学品质”,注重高阶思维培养,他提出“语文教学基于文本解读,成于问题构建”的说法深中我意。在苏州中学的“特级中的特级”黄厚江老师谈教研和论文写作:写论文不难,把问题放在心里,长时间反复思考琢磨,努力去实践反思总结,论文发表就是很自然的事,就像怀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些一线语文名师,深耕语文教學,专注于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自成一家,他们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富有探索精神,是先进教学理念的践行者和先行者,创造了一个个精彩的语文教育故事。

这些教育名家在自己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对教育本质都有深切的敏感和自觉,并且能结合学科教学充分而深入地实践、创新、学习、总结、提升。他们是真正的教育者,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清晰而深刻的理解,对教育崇高境界的虔诚追求,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积极探索,他们赢得了职业的发展,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成就和幸福。他们也曾经如我们大多数老师一样普通而平凡,或者说至今依然普通而平凡,但这些语文名师以自己对教育孜孜不倦的付出和创造,充分践行着“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发展,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实践”的理念,不但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也让自己持续不断地生长,让自身的蓬勃成长成就了学生美好的未来。

综合言之,从教育的本质上去认识高中新课标的修订和高考改革,去理解高中语文课,我们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才能更懂得如何去实施语文教育教学。语文要回归“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教育目标,语文课程要紧扣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根本,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具备教育应有的模样,我们语文教师才能讲好一个个精彩的语文故事,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的语文人生。

猜你喜欢
课程学校语文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