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于艳丽 郭洪水
摘 要:以三类新型农业创业者成功创业经验为案例,探讨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表明,新型农业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业者领导特质及其庇护关系的有效获取,庇护关系的获取途径随创业者领导特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庇护关系形成的各利益主体而言,庇护关系获取可归纳为政绩-经济利益型、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型、声誉-经济利益型、社区服务-经济利益型以及实践基地-人力资本型等五种。同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中的五种庇护关系获取过程提炼出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庇护关系实现路径的雪球效应模型,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领导特质;庇护关系;雪球效应模型;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0)01-0153-08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精干农业农村工作队伍至关重要[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打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瓶颈。培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新型农业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理念且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懂得运用新技术的农民创业者2]。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带动的创业组织能使农户联合起来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户的产品附加值,解决单个农户不能解决的问题[3-5]。农民创业者会对农村创业社区产生自下而上的影响,通过示范和带动效应引导农民群体进入正式的经济组织,实现从农民创业到农业创业的跃迁,在更大范围内缓解贫困,从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6]。获取创业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新型农业创业者所具有的魅力型特质及其较强的生产经营能力使其容易获得庇护关系,进而获得创业资源,将同业者及利益相关者带动起来 [7-8]。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内生于本地乡土,比乡村内其他成员更能调动社会资源、获得权力庇护 [9]。因此,总结创业成功的新型农业创业者领导特质及其庇护关系的获取,分析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对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文献回顾
关于创业者领导特质及其庇护关系获取路径,已有文献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1)创业者领导特质。有学者总结出创业者领导特质是指在相对稳定和连贯的条件下,个体特征综合体能够在不同的组织情境中形成一贯的领导绩效模式,主要包括人格、动机、能力、智力、价值观以及职业兴趣等,简单可以归纳为领导者个性、能力和动力倾向[10-11]。戈锦文等认为魅力型特质的领导者能够切实维护农民的实际利益,提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信任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12];具有魅力型特质的领导能够让下属接受并认同领导者的信仰和价值观,热爱并服从领导者,使下属对领导产生维护的使命感[13]。另外,有的学者认为创业者的初始物质资本特质以及利用社会资源的特质等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4-15],农村社区里的新型创业人才是农村中拥有资金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主体,有能力满足创业需求,将中小生产者及利益相关者带动起来,使自己成为企业或合作社的领导人[16];创业者领导创业的动力倾向来源于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根据成员权利格局理论,成员权力格局决定利益分配格局和机会分配格局,分配格局重新形成了新一轮的资本资源和社会资源禀赋差异,越处于企业/合作社核心部分的成员掌握的资源越稀缺,也就越接近企业/合作社的经济权力核心[17]。因此,农业创业成功离不开对创业者领导特质的挖掘与培养。(2)创业者庇护关系。庇护关系是两个角色之间的交换关系,可以被界定为两者之间工具性友谊关系的特殊情况,其中占据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庇护者利用其影响力和社会资源向经济地位较低的被庇护者提供保护和利益,作为回报,被庇护者向庇护者提供支持和服从[18]。庇护关系往往是通过非正式关系网络构建的,这不仅可以解释传统社会的乡村政治,同时对解释第三国家所谓“现代制度”的实际运转机制也非常有效[19]。潘安成等认为创业者采用面子、人情和关系等社会技巧,向创业资源所有者寻求情感交汇以获得对方的社会认同[20]。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农业创业者提供了多项政策倾斜,政府对新型农业创业者的庇护关系表现为:政府为创业者提供政治资源,而新型农业创业者承担政府某些经济或社会功能作为庇护关系的交换条件 [21-22]。赵晓峰等研究认为在乡村具有良好资源稟赋、发达社会资本、广泛政策信息接收渠道等领导能力特质的农村能人,更容易取得地方政府的信任和庇护[23]。受社会人格化驱动机制的影响,新型农业创业人才更具有运作“关系”的能力,能够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人格化的庇护关系。因此,农业创业成功不仅取决于各类成员的能力耦合,还在相当程度上服从基于关系的非正式制度。
新型农业创业人才一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善于把握市场机会和运用新的技术,且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挖掘其领导特质及庇护关系获取路径,把握他们创业成功的规律,对培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文献虽然对创业者领导特质与庇护关系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是仍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缺少对不同类型创业者特质及庇护关系形成路径的经验总结;第二,未对创业者特质影响下的庇护关系形成路径进行归纳总结;第三,未对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在分析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构建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和雪球效应模型,旨在解决三方面问题:第一,揭示不同类型的创业者特质与庇护关系形成路径的共性与异性;第二,对创业者特质影响下的庇护关系形成路径进行归纳总结;第三,分析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与实证研究法相对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特别适合解决“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通过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详实描述和系统理解,以及对研究对象动态历程与所处情景脉络的掌握,以获得对研究问题较为全面与整体的观点和结论。本文参考了“质化数据分析手册”中的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单案例分析,然后对三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创业经验的有关数据进行迭代式编码处理。单案例研究将对每一位创业者领导特质和庇护关系路径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数据采集
本文案例和相关数据来自于2017年6-7月对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的农民培训班中3名新型农业创业者的访谈以及对32名农业创业者的实地调研。基于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个人创业经历和职位不同,其个人领导特质和创业庇护关系获取路径也有所差异,因此将访谈对象分为农业技术创业型、返乡创业型和干部创业型三类,数量占比分别为30%、30%和40%。访谈的方式为半结构式访谈,每次访谈时间持续在40分钟到120分钟,一半以上的访谈对象接受了两次甚至两次以上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内容:(1)新型农业创业者的基本情况;(2)新型农业创业者的个人经历、企业家能力及特质;(2)新型农业创业者在创业时每个关键发展阶段的庇护关系获取路径;(4)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利润分配方式。第一轮的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人员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让创业者自行填写相关信息。根据第一轮问卷填写情况进行筛选,开始第二轮数据收集,即调查人员采用半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对创业者进行访谈,以此列出影响创业者特质和庇护关系路径的指标,再根据指标对受访者进行更深入的提问。为了提高数据的精准度,调查人员跟随创业者到实地进行其他农户的调研,以验证创业者所提供数据的可信度。根据调研情况总结出创业成功的新型农业创业者的三种类型即农业技术创业型、返乡创业型、干部创业型。不同类型新型农业创业者受其主导行为逻辑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庇护关系能力[24]。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不同类型创业者特质及其如何获取庇护关系,本文选取农业技术创业型、返乡创业型、干部创业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创业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农业技术创业型。新型农业创业者A于1998年开始从事葡萄种植,是当地引进葡萄种植产业第一人,其牵头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前身是优质水果科技协会)于2009年开始运行,依托专业协会、大专院校以及当地政府支持,该合作社主要从事葡萄的研究、栽培、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并带动周边葡萄产业的发展,向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目标奋进。2011年该合作社获得全国优质葡萄“金奖”;2013年获得全国中、晚熟优质鲜食葡萄“金奖”,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该合作社流转180亩土地完成钢构设施大棚建设,2010-2014年开展葡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28期,共3 200多人次参加培训,使广大葡萄种植户的技术大大提高。近年来,该合作社先后引进阳光玫瑰、黑峰、黃蜜、金手指等十几个名优特新品种,建立葡萄科技示范园126亩。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55户,葡萄种植426亩,年收入可达67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16 490元。
案例二:返乡创业型。新型农业创业者B同时经营和正在筹建10个产业:经济林、用材林、农家乐、猪肉深加工(筹建中)、有机肥公司、养猪场、雕刻店、食杂批发点、KTV、超市,是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业强、农民富的关键。第一产业方面,创业者B与别人合资流转林地、投资养猪场等,雇佣当地农户进行林地管理和养殖场的生产管理。第二产业方面,1993年到2000年期间,创业者B经营木材初级加工厂,雇佣当地农户对原木进行处理、切段、去皮等,然后销售到广州等地。目前靠近养猪场经营有机肥公司,充分利用养猪场的废弃物,将猪粪深加工成有机肥,公司雇佣16名员工。第三产业方面,涉足农家乐、超市、KTV等服务性行业,充分利用流转的林地资源,建成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道路、宾馆、餐饮等,将其开发成乡村旅游休闲场所。各个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创业者B积累了丰富的资金资本和社会资源。
案例三:干部创业型。生产方面,创业者C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借鉴外地花生种植经验,将花生种植技术引入当地;加工方面,通过详细的指导培训,宣传并支持农户学习花生深加工生产技术,进而提高花生产品的附加值;销售方面,创业者C建设岩前花生品牌,并建成花生流转仓库,将花生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生态方面,创业者C作为村干部呼吁村民一起保护环境,开展文化活动,建立乡村共同品牌。2016年该村获得美丽乡村称号,进一步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创业者C依托地方政府、大专院校、合作社以及社会各类组织支持,大力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乡村更美丽、农民更富有、乡风更文明的乡村振兴战略追求。创业者C以村主任身份带领建立东峰花生专业合作社,参与社员数量103名,注册资本300万。实行“村社合一”模式,由村干部、农户代表和技术专家组成合作社的核心管理层。合作社实行统一的花生生产布局、花生深加工生产技术流程以及统一的包装、销售渠道。
通过对三位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调研和访谈发现,三位创业者既有领导人的共同特质又有各自不同特质,创业者领导下的企业或者合作社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见图1)。
由于创业者类型不同,其领导特质和庇护关系的获取必然存在异同点,总结三个案例以及精英创业者推动乡村振兴进程路径,归纳出不同类型创业者特质及其庇护关系获取途径的异同点,见表1。
总之而言,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其创业者特质的挖掘,三种类型的创业者的共性在于,首先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带领周边农户发家致富,形成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后创业者以独特的魅力特质吸引农户以及当地政府的关注,在当地形成一定的威望;最后,向往成功的驱动力促使创业者发挥其领导能力与特质,为其他创业者或合作社提供各种社会关系庇护网络,最终在创业者创建的庇护关系网络下实现乡村振兴。总体而言,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特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具有资本积累及其带领周边农户发家致富的能力;(2)创业者在创业发展期具备从低层到高层递进的庇护关系寻找的能力;(3)创业者在创业稳定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与进一步获取庇护关系的能力。
三、新型农业创业者庇护关系形成路径
不同类型创业者有不同的庇护关系路径:农业技术创业者A具有葡萄种植技术优势,依靠自身的技术维护与当地农户之间的庇护紧密度,同时依靠技术与科技协会建立紧密的庇护关系;返乡创业者B依靠自身雄厚的资金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当地创业,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发展二三产业,与政府建立很好的庇护关系,并同时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庇护关系;干部型创业者C以村干部的身份带领周边农户发展第二产业,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地方政府建立起紧密的庇护关系。农业技术型创业者能够生产出品质较好的农产品,上层获得科技协会的信赖,下层获得普通农户的依赖,因此在创业初期运行过程中,容易获得行业专业人士的认可和农户的支持,由此形成核心庇护关系;返乡型创业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资本,上层能够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下层能够为农户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获得民众的支持,由此形成返乡创业者的核心庇护关系;干部型创业者初始就具备较为丰富的资源禀赋,上层获得当地政府的扶持庇护,下层获得村民的拥戴庇护,因此在创业初期运营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农户的认同,村干部是农民选举产生的,所以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民服务,创建合作社带领周边农户一起致富,从而产生较强的社会效益,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依据企业发展周期理论,一般将企业发展轨迹分为四个阶段:发起阶段、集合阶段、成长阶段和正规化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规律是一个波浪式的企业发展曲线,增长到顶点后出现衰落,衰退期后,经过一段时间再进入发展时期,从而形成一个循环[25]。结合案例材料,总结出新型农业创业者的创业发展生命周期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发起阶段企业或合作社靠社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建立起来,因此领导人在发起阶段“笼络”人心,提高自己的村域声望和地位,这是建立第一层社员庇护关系的关键所在,当然失去社员的信任也容易造成发起阶段的企业或合作社危机;集合階段合作社靠村委会制度和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快速发展起来,因此新型农业创业者在集合阶段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带领周边农户发家致富,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建立以村委会为主的第二层庇护关系和以当地政府为主的第三层庇护关系,与各层关系的合作维护是企业或合作社存在的潜在危机;成长阶段合作社靠高校/协会支持实现质的飞跃,创业由此获得以高校/协会为核心的第四层庇护关系,步入正轨的企业或合作社可能会面临利益分配不公等危机;正规化阶段企业或合作社依靠与公司的长期合作而进一步成长,获得以公司为核心的第五层庇护关系,当然与公司保持的长期合作以及所预期的利益是合作社存在的潜在危机。
杨燕绥等曾构建了养老金信托雪球效应模型[26],该模型由收益函数和理论模型构成,能够揭示不同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本质、规律和功能,并具有信任基础、长期合作、预期规模、共赢机制等四个特征。本文借鉴该模型构建出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庇护关系获取的雪球效应模型(见图3),进而总结出新型农业创业人才成功创业的经验规律。
1.模型特征。在创业初期,创业者首先与社员通过合同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在信任基础上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互相形成依赖关系,降低彼此的交易成本,从而达到预期的效应。随着合作社经济效益和庇护关系的雪球效应增长,创业者与社员之间形成合作共赢机制,使得各利益主体利益最大化。
2.模型目标。合作社治理模式的目标就是使创业者获得更多的庇护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创业培训机会,在培训过程中结识更多的创业合作伙伴,市场机会自然会有所增加。市场机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共同使得合作社利润趋高,最终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受益最大化,从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3.核心要素。创业者及其特质是获取庇护关系的核心力量,创业者领导特质不同,获取庇护关系途径也不同,同时合作社的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其获取庇护关系的类型也不同。
4.主要流程。第一阶段,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与社员建立第一层面庇护关系。创业者通过在当地发展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双方通过合作达到预期效应,进而创业者和社员都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带领周边农户致富,并给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此在基层社区内建立起自己的声誉,赢得民心。第二阶段,创业者与村委会建立第二层面庇护关系。创业者为基层社区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推进了乡村治理有序进行,同时村委会又为创业者创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合作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使合作社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收益。第三阶段创业者与地方政府建立第三层面庇护关系。在第二层面庇护关系下,村委会将创业者引荐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为新型农业创业者提供政策福利庇护,合作社的良好运营也为地方政府创造政绩。第四阶段创业者与高校/协会建立第四层面庇护关系。在第三层面庇护关系下,政府部门为创业者提供到高校学习机会,同时也将创业者引荐给专业协会,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提高创业者人力资本水平,创业者同时为高校以及协会提供实践学习基地,为高校科研工作以及协会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手资料。第五阶段创业者与合作社建立第五层面庇护关系。在以上四个层面庇护关系下,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不断增多,逐渐与合作社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为合作社提供优质的产品,合作社为创业者持久性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充足的市场,形成共赢机制,从而实现各利益主体受益最大,从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四、结论与讨论
结合以上三种新型农业创业者的庇护关系网络,本文剖析了创业者的几种主要类型,分析每一种新型农业创业者领导特质及其庇护关系获取途径,使国家政策在扶持新型农业创业时,对创业者甄别有一个理论识别依据。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具有不同的领导特质,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庇护关系获取路径。主要表现为:(1)技术型创业者具有熟练掌握农业专业技术的特质,依靠生产并推广优质农产品获得上层领导赏识和下层农户拥戴;(2)返乡型创业者具有丰富的资金资本和社会资本禀赋特质,依靠投资创建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而获得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的庇护;(3)干部型创业者具有宽阔思维和责任意识特质,依靠产业扶持政策带动当地村民发展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由此获得地方政府和当地村民的肯定。他们获取庇护路径都存在的共同点:(1)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都具有风险投资意识和产业融合意识等魅力型特质,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当地文化习俗,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带动农户发展加工业、旅游业等二三产业,与农户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2)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都具有带领周边农户发家致富的能力,懂得运作“关系”,也就是说舍得花精力为创业发展铺路,通过良好的运作关系与地方政府拉近距离,从而与领导建立人格化的庇护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3)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具有向往成功和卓越的驱动力,在当地政府的引荐下,优秀的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都进入高校学习先进、科学的企业或合作社管理经验,并为高校提供科技推广实践基地,与高校形成利益共同体。另外,本文构建雪球效应模型详细阐述了创业者的庇护关系获取途径,得出结论是新型农业创业人才获取庇护关系的获取途径符合雪球效应模型,层层递进的人际关系可以拓宽创业者的庇护网络,进而实现各利益主体利益最大化;庇护关系中的各主体是互利主体,每一层庇护关系的利益传送都是相互的,由此将庇护关系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政绩-经济利益型、声誉-经济利益型、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型、社区服务-经济利益型、实践基地-人力资本型,并将庇护关系与雪球效应模型进行结合,构建出完善的庇护关系获取路径。
现阶段,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因此结合以上结论,对培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路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新型农业创业人才是主导合作社发展方向的中坚力量,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者的培育,依据其创业成功的经验来提炼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领导特质,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和培育,进而鼓励合适的人才进行新型农业创业,尤其是农业院校更应发挥学科优势,鼓励并培养热衷于新型农业创业的大学生为乡村振兴的贡献力量;(2)从庇护关系的寻求来看,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弱,通过寻求庇护关系的方式来抵御风险,政府应该为他们创造庇护路径,让其成为政权维护以及高校资源庇护的圈内人,以公平化的方式让庇护关系变成他们维权的正规渠道;(3)庇护关系是创业者获取政策(资金)支持的一种政治资源(社会资源),他们同时也能为被庇护者提供相关的利益输送,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庇护关系输送通道,促进庇护关系的建立和循环发展,实现企业或合作社的正规化运行,最终实现农民更富有、乡风更文明、农村更美丽的乡村振兴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合光.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12):35-37.
[2] 王洁琼,孙泽厚.新型农业创业人才三维资本、创业环境与创业企业绩效[J].中国农村经济,2018(2):81-94.
[3] Fafchamps M,Janvry A D,Sadoulet E. Peasant Household Behavior With Missing Markets:Some Paradoxes Explained[J].Economic Journal,1991,409:1 400-1 417.
[4] Moustier P,Tam P T G,Anh D T,et al.The Role of Farmer Organizations in Supplying Supermarkets With Quality Food in Vietnam[J].Food Policy,2010(1):69-78.
[5] Narrod C,Roy D,Okello J,et al.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High Value Fruit and Vegetable Supply Chains[J]. Food Policy,2009(1):8-15.
[6] 刘伟,雍旻,邓睿.生存型创业到机会型创业的跃迁——基于农民创业到农业创业的多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6):105-118.
[7] 蒋剑勇,钱文荣,郭红东社会网络、社会技能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5-100.
[8] 黄祖辉,徐旭初. 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6(1):60-66.
[9] 李卓,郭占锋,左停.“后乡村精英”时代的乡村如何治理?——对既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反思[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148-154.
[10] T A.How Brands Become Icons: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Branding[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2004(2):282-283.
[11] 譚乐,宋合义,富萍萍. 西方领导者特质与领导效能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2):38-44.
[12] 戈锦文,肖璐,范明.魅力型领导特质及其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作用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6):67-74.
[13] House R J.A 1976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A].London: Feffer Simons,1977: 189-207.
[14] 董临萍,吴冰,黄维德.中国企业魅力型领导风格、员工工作态度与群体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10):1 484-1 489.
[15] Donaldson T,Preston L E.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Concepts,Evidence,and Implic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1):65-91.
[16] 黄胜忠,徐旭初.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7.
[17] 何安华,邵锋,孔祥智.资源禀赋差异与合作利益分配——辽宁省HS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J].江淮论坛,2012(1):11-18.
[18] Scott J C.Patron-client Polit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72(1):91-113.
[19] 罗筠.“庇护关系”与转型时期农村移民的治理——W市农村移民生存策略的空间政治[J].贵州社会科学,2013(8):53-57.
[20] 潘安成,李鹏飞.交情行为与创业机会:基于农业创业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科学,2014(4):59-75.
[21] 徐旭初.农民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逻辑:基于赋权理论视角的讨论[J].农业经济问题,2014(1):19-29.
[22] Clegg J.Rural Cooperatives in China:Policy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6(2):219-234.
[23] 赵晓峰,刘成良.利益分化与精英参与:转型期新型农民合作社与村两委关系研究[J].人文杂志,2013(9):113-120.
[24] 仇叶.富人治村的类型与基层民主实践机制研究[J].中國农村观察,2017(1):52-66
[25] 李从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138-138.
[26] 杨燕绥,李学芳,胡乃军.养老金信托雪球效应模型建立与分析——管理模式视角下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6):166-173.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ath of New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Jing1,YU Yanli1*,GUO Hongshui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
2.College of Marxism,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successful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of three types of new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 talent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o cultivate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ial entrepreneurs lie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leader traits and the effective acquisition of their asylum relationships.The access to asylum relationships varies with the entrepreneurial leader traits.The access to asylum relationship can be summarized into five categories: political performance,economic interest,economic benefit,economic interest,reputation establishment,economic interest, community service,economic benefit,and practice base human capital.The five kinds of asylum relationship acquisition proces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extracts the snowball effect model of the path of asylum relationship in the entrepreneurial entrepreneurship process,draws on the successful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of rural entrepreneurs,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new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ial talents,suggestions on countermeasur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new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ial talent;leadership traits;asylum relationship;snowball effect model;rural revitalization
(责任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