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朝冬
天津市红桥医院功能科 300131
临床上常见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包括以肝癌为代表的恶性病变与以肝血管瘤的良性病变,这两种病变在治疗中存在巨大差异,且预后效果不同。因此,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而言,尽早的进行病灶鉴别及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常规超声检查主要通过观察病灶形态、边界等信息判断病变性质,具有一定局限性[1-2]。超声弹性成像其作用原理是根据病灶组织软硬程度的差别,对病灶进行成像,具有无创、无辐射、实时显像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3]。基于此,本文分析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60例,其中,男112例,女48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9.68±3.75)岁;病变直径为1.1~13.6cm,平均直径(6.48±2.73)cm。入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均由影像科同一医生操作。(1)常规超声检查:采用TOSHIBA Apilo 500型彩色超声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设置探头频率为4.5MHz,检查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对病灶部位进行扫描,同时记录病灶相关信息,包括大小、边界是否清晰、血供及回声等。(2)超声弹性成像:使用具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设置凸阵探头频率为4~8MHz,检查时使患者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沿肋缘对病灶进行探查,于发现病灶时开启弹性成像功能,扫描病灶周围组织,保留动态弹性成像图片。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常规超声判定标准: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较弱。超声弹性成像判定标准:使用5分法对病灶进行评分。病灶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及内部组织呈现绿色为1分;大部分病灶形态变形,内部组织表现为蓝绿色混杂,但绿色组织较多为2分;小部分病灶发生变形,内部组织表现为蓝绿混杂,蓝色组织较多为3分;病灶总体未出现变形,内部组织呈蓝色为4分;病灶未见变形,其内部及组织呈蓝色为5分。当病灶评分≤2分时,可判定病灶为良性;当病灶评分≥3分,则判定病灶为恶性。
2.1 病理结果 160例患者中共检出良性病灶40个,包括肝血管瘤13个、肝脓肿18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9个;恶性病灶120个,肝细胞型肝癌78个,胆管细胞型肝癌10个,混合性肝癌6个,转移性肝癌26个。
2.2 诊断价值 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常规超声诊断结果分析(n)
表2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分析(n)
表3 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价值比较(%)
肝脏局灶性病变发生率较高,且肝脏也是最易发生转移性肿瘤的器官。因此,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尽早地进行良恶性鉴别,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及治疗。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可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界、位置、回声等信息进行判断,但对于直径<3mm的病灶,给予常规超声检查则难以判定病灶的性质,易造成误诊现象[4]。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根据病灶组织性质发生变化时的硬度及弹性改变,通过外部、内部、静态及动态的力量变化,导致病灶组织发生变化,同时结合相关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分析各参数,可模拟出组织弹性的大小,测定病变组织的硬度及弹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5-6]。
本文结果显示,常规超声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表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应用价值较高,分析其原因可知,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弹性成像可更加清晰的明确病灶范围,同时显示病灶的浸润程度,给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的判断依据。对本文中产生误诊的原因分析可知肝血管瘤体积较大,切面呈现分叶状,内部存在血栓及钙化现象;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其纤维间隔中呈密集型放射状分布,且纤维化程度较高;肝细胞癌患者病程较长、病灶体积大及血运丰富,小部分患者还会合并肝硬化等症状;混合型肝癌病灶组织周围大多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或浸润。上述因素均会造成病灶周围硬度较低,从而出现误诊的现象。
综上所述,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均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相比较而言,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价值更高,优势更加明显,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质地,为疾病的鉴别及诊断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