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考古学的发展促使大量墓志碑铭石刻逐步面世,引领了墓志书法收藏、鉴赏与研究风潮。本文介绍了墓志书法兴起的时代背景,围绕碑学中兴文化、学术研究文化、当代中国书法碑刻文化三个层面,针对近代墓志书法背后蕴含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具体探究,以期为墓志书法的价值发掘与文化溯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墓志书法;碑学中兴;学术研究;中国书法碑刻文化
引言:
清末民初考古学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墓志碑铭石刻的出土、面世,撰写精美的墓志书法开始逐步走入大众视野中,为广大书法家所青睐,加之受传统考据学、金石学的影响,引领了一股墓志收藏、鉴赏、临写与研究的风潮,由此形成了近代特殊的墓志文化,并被纳入到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体系中,成为重要组成元素。
一、墓志书法兴起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标志
(一)时代背景
墓志书法于清朝末年开始步入世人视野中,以《张黑女墓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董美人墓志》为代表的几方早期出土墓志已为当时文人所熟知,成为文人进行书法临习的范本,由此引领了学习墓志书法这一特有取向。伴随后期大批北魏墓志的出土,以洛阳元氏皇家墓志为代表的北魏墓志逐步得到书家青睐,加之在传统考据学、金石学的影响下,当时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墓志收藏、鉴赏、临写、研究的风潮,墓志书法在众多学者、书家的推崇下被列为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时至今日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1]。
(二)重要标志
墓志书法兴起的重要标志是由何绍基所推崇的《张黑女墓志》,该墓志刻于北魏晚期(531),作品风格雄浑遒劲又不失风姿秀美,成为墓志书法体系中一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关于《张黑女墓志》的原石出处与去向早已无从考证,何绍基于清道光五年(1825)在山东济南获得了该墓志的传世孤拓,他在得到《张黑女墓志》拓本后将其视若珍宝,在反复观摩、临写的过程中逐步发掘出墓志书法中所蕴含的更多精妙之处,并为此拓片撰写了题跋,字里行间透露出何绍基对于墓志书法的痴爱。受其影响,在此北朝碑志大盛的时代背景下,临写北碑书法的主体开始由名家逐步过渡到学子、士人圈中,由此演化成为普遍风气。以许瀚、崇恩、张履、张穆为代表的数十位名家纷纷为《张黑女墓志》拓本作题跋,从题跋所传达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社会上碑学正呈现出如日中天的发展态势,在书法界形成了相互交流、互相取法的良好氛围,《张黑女墓志》更成为碑学中的代表性范本,对于近当代中国书法风格、书法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二、近代墓志书法背后蕴含的文化现象探究
(一)由墓志收藏和鉴评所引领的碑学中兴之风
1.收藏原石与碑志拓本热潮
在墓志书法兴起的背景下,时人将收藏碑石、拓片作为兴趣爱好,以罗振玉、陶湘、于右任为代表的金石考藏家纷纷耗重金大肆争购北魏、唐宋等志石,其中以北魏志石最为上乘,由此导致拓片价格水涨船高,北魏出土墓志价格高达三百余石。同时,时人也将碑石、拓片作为馈赠亲友的珍贵礼物,例如梁启超便藏有众多珍贵拓本,由其作跋的《李璧墓志》拓片现如今仍为国家图书馆收藏。
2.鉴赏墓志风气
部分收藏家在收藏碑石、拓片的基础上,往往会邀请名家对拓片进行品评作跋,以《张黑女墓志》为代表的传世拓片上便有数十则名家题跋。同时,还有部分收藏家将自己所收集到碑志整理成书,例如金石名家杨震方所作的《碑帖叙录》中,便记录了超过一千种他对各类碑帖的品题;金石收藏家朱翼盦为《阳平王妃李氏志》作跋;启功先生于1942年作《魏安乐王元诠墓志跋》等。由这些书法家、金石学家、文物鉴赏家所做的品题不仅针对墓志所描述的信息进行了再诠释,同时也针对不同书法风格、书法文化的演变提出了独有见解,既助推了当时社会上墓志收藏、鉴赏风气的发展,还有助于促进大众对于墓志书法研究层次的进一步加深,重新建立对于碑学书法的认知,为探寻书法发展的规律提供重要启示。
3.以藏品为媒介的收藏、交友、品评、治学风气
以碑石、拓片等藏品作为媒介,引领了近代收藏家、金石学家、书法家等文化圈的收藏、交友、品评与治学风气。以书法家、学者沈曾植为代表,他在墓志鉴赏时以墓志书法对于整体书史演变的借鉴价值作为切入点,在鉴赏《刁遵墓志》时将其与郑道昭书法进行比较,从中寻求到南北书法间的息息相通之处与共同源流,并由此实现对“书法嬗变”这一概念的精准定位,将南北朝书法的风格演变历程予以直观诠释,并揭示出隶楷等书法发展的时代与环境因素,为我国书法文化研究贡献了重要的借鉴价值[2]。
(二)以墓志和古代文史为主导的学术研究之风
1.清代学术研究之风
清朝末年伴随以洛阳邙山墓志为代表的大量墓志的出土与面世,引领了当时墓志研究与著述的热潮。例如由毕沅所著的《中州金石记》中便记录了20余方洛阳碑志;在乾隆四十四年修订的《河南府志》中《金石志》记载了34种洛阳地区的金石;由孙星衍、邢澍共同编著的《寰宇访碑录》中记录了11方洛阳墓志等。清末学者以洛阳墓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孕育出了多部研究著述,进一步推动了墓志书法与墓志文化的发展与兴盛。
2.20世纪后墓志的文化价值
在20世纪后,众多金石学家、书法家、收藏家不断致力于发掘墓志的文化价值,带动墓志收藏、研究趋势的明显上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包含罗振玉、于右任、张钫等。以金石学名家罗振玉为例,他曾多次亲身或派人前往河南洛阳一带,历时多年收购了数目不菲的碑石与上千余种拓片,将其对碑志、拓本的研究成果整理编著成《芒洛冢墓遗文》、《六朝墓志精华》等多篇著述,为近代碑志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罗振玉在研究《魏书》时编著出了《魏书宗室传注》、《魏宗室世系表》等多部学术著作,为我国古代文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再以近现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为例,他毕生致力于从事北碑研究,由其收集的北朝、隋唐墓志碑石数量接近400方,他在晚年回乡为民国陇上著名教育家李早勤所撰書的《李早勤墓志铭》(如图1所示),即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书法领域的“我法”与“自我”精神的重要体现,为近代有关草书结字形式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树立起书法美的典范。
3.墓志研究的学术化发展
在广泛收集碑文、拓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近现代学者开始逐步加入墓志书法研究的队伍中,由此推动了墓志研究的学术化发展。以赵万里于1936年所著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为例,该著作收录了共609方汉魏至隋朝墓志,以北朝墓志居多,赵万里针对609方墓志进行逐一考证评析,并针对墓志书法做出了鉴赏性评价,从中不仅可以为墓志研究指引明确方向,更能够为书法鉴赏领域提供重要参考价值。1949年后,越来越多有关墓志、墓志书法研究的学术著作开始不断问世,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王壮弘和马成名的《六朝墓志检要》、赵超的《古代墓志通论》等,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以不同形式印刷出版、传播,为我国传统墓志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彰显出墓志书法、文化对于当代文化的价值[3]。
(三)墓志书法对当代中国书法碑刻文化的影响
墓志书法对于当代中国书法碑刻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其中以近代东北爱国疆吏宋小濂为代表,宋小濂墓志于1927年由王树楠撰文、成多禄正书、徐鼐霖篆盖,其碑文的书法继承了碑学与早期帖学的特征,并引领了东北地区书法的近代化发展方向。同时,在宋小濂墓志中还记载了有关他争取中东路利权,勘测呼伦贝尔边界、捍卫领土主权的重要事件,为传统墓志记录的文字赋予了信史的内涵,不仅标志着中国书法碑刻文化在东北边疆地区的传承与发展,更铭刻了一代爱国将士捍卫领土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成为中华书法碑刻文化地域化发展的缩影。
结论:
近代以北魏时期为代表的墓志的大量出土,促使墓志书法逐渐步入到大众视野中,并由此推动了墓志收藏、鉴赏、保护、研究等文化现象的发展。通过针对近代墓志书法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增进对我国传统墓志文化的理解,发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书法碑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助推当代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继凯.论茅盾“文学生活”与书法文化的关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 (2):67-76.
[2]汪兆骞.襟抱兰风的文化坚守——浅论李多宽书法之风雅[J].书法,2015 (6):160-163.
[3]谷國伟.罗振玉与六朝墓志——兼论墓志书法的艺术价值[J].艺术品,2018,No.79 (07):16-21.
作者简介:曹梦博(2000.12-)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在读与郑州大学,研究方向为书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