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颖 朱 安
近年来,唐代墓志大量出土,如甘肃酒泉就曾出土三方唐代墓志(范晓东《新出〈唐李礼墓志〉释略》,《档案》2017年第1期,第50-53页;王锋朝、马振颖、赵世金《酒泉市博物馆新入藏两方唐代墓志浅释》,《敦煌学辑刊》2019年第3期,第183-187页),地处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也不例外。朱安《武威近年来出土四合隋唐墓志》一文,就武威新城区近年出土的四合隋唐时期的墓志进行了初步解读(朱安《武威近年来出土四合隋唐墓志》,《陇右文博》2017年第3期,第3-11页)。此外,武威市还出土或征集了数方唐代墓志,即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主要包括《王迁墓志》《苟白女墓志》《崔怀珍墓志》等三种及《龙夫人墓志盖》,现藏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威市博物馆,为研究唐代武威历史及河西史地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
王迁墓志一合,2016年10月出土于武威市西北新城区武威一中新校区工地,现藏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志盖为盝顶形,高46.5厘米,宽47厘米,厚10厘米。盖文楷书,3行,行3字,“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铭/”。盖面四周刻卷云纹,四刹刻卷草纹。(图1)志石高49厘米,宽48.5厘米,厚8厘米。志文共19行,满行19字,正书。(图2)现将志文迻录如下:
图1 王迁墓志盖
图2 王迁墓志石
大唐故征士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迁,字大运,太原人也。至德晖映,簪胄承芳。征/感上玄,降织鄣于巨孝;爱深人主,割袖表于弘仁。/岂惟学贵三余,文精百遍而已。君禀质琳琅,抱贞/松之秀;蕴灵杞梓,含翠竹之风。汪汪焉澄万顷之/波,肃肃焉挺三冬之檊。聪睿明哲,非唯公干之称;/孝友温恭,何止曾参之誉。故得闾栏敬仰,里闬钦/贤,岂谓辅仁无验,掩臻佳城。粤以垂拱元年岁次/乙酉六月乙亥朔廿五日己亥,终于私第,春秋六/十有一。遂使绝相四邻,兴哀五里。惟君容仪挺恃,/襟岸□□,墙仞难窥,波澜罕测。讵止榱崩,实惟栋/折。□□七月五日,葬于州西北明德,礼也。哀哀父/母,悲玉树之摧;切切孔怀,痛明珠之碎。嗣子怀恪/等,孝禀天经,痛慈颜之永谢;穷心靡诉,恐盛范之/湮流。敬勒芳猷,式镌贞石。其词曰:
哀哀父母,五情/分裂。切切友朋,百牙琴绝。花萼?咷,孔怀呜咽。愁/云罢兴,悲风遂结。其一。玉碎荆山,珠摧合浦。月落高/棣,日倾悬鼓。镇掩佳城,长埋扃户。万载无春,千/秋永古。/
从志文可知,墓主王迁,望称太原。垂拱元年(685)六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六十一岁,同年七月五日葬于凉州城西北明德,可知其生于武德八年(625)。对于墓主父祖等先辈的情况,志文没有记载,我们推测他们可能与志主一样身份不高,或者并未入仕。但志文对墓主的德行描述较多,可见其为乡里德高望重之士。武威近年还出土《隋王贤墓志》和《唐王义康墓志》,墓主均为王姓,著望均为并州太原。王义康生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卒于永隆二年(681),其生活年代与王迁相近,因此这几方隋唐王氏墓志,可以结合起来作进一步考察,对研究隋唐时期太原王氏家族的迁徙及任职具有一定的意义。志主的葬地“明德”,当为“明德里”或“明德原”,其地在今武威西北新城区武威一中新校区附近。志文虽未言其夫人的情况,但言及子嗣,或许志主下葬时,其夫人尚在世。
苟白女墓志一方,2016年10月出土于武威市西北新城区武威一中新校区工地,现藏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仅存志石,且断为六块,中间缺一块;志盖佚。志石高49厘米,宽51厘米,厚7厘米。志文共21行,满行21字,正书。(图3)因墓志缺损等原因,部分文字漫漶难辨。现将志文迻录如下:
图3 苟白女墓志
大唐故河内人苟氏墓志/
夫人讳白女,字贤行,怀州河内人也。隋朝秦州司马苟/玙之女。远祖魏朝沙州刺史。基缔崑峦,屡启琼瑶之莹;/业承霄朗,光韬□□之玭。致芳馥于前经,誉懿芬于后/史。庭昆佩玉,室胄□金,门赖箕裘,家声孝表。夫人□□/风记,辑洽闺闱,四德聿修,义驰姻族。冰情内洁,□亏金/瓶之心;蕙响遐宣,莫逸璧车之志。年笄六位,禽□鸳□,/□□俄□,痛伤鸾只。风□鳏淑,殊嬉洛涘之妃;素质犹/妍,晖灌江濒之媛。言谐女□,□道昭彰,龄□□□,行标/王族。良人武安府校尉、上□□□甲汗马,阅□兵机,□/惊三军,武□四□。遂使挹□□□□□□□□□爰俟/锋钧□□之□徒□□刎首,□□□□塞外□□茂德/昭然,□□远勣。夫人肃恭妇□,□敬齐于庭榭□荚秾/花落□□垂拱三年九月十七日,遘疾终于私第,春秋/八十有三,葬于武水之原,礼也。呜呼哀哉!□可嗟怆。嗣子/长□,□□厚地,门列寒泉,稽□□□怀驭□□□□/之情□□□□□响逾深,痛□□□□□□慕义而茂/颂灵□□兆□□开茔,图□□□幽,□垂不朽。其词粤:/
芳兰增化,蕙茞□□。□□□□,□□□□。心存妆镜,语/瑟垣委。明宣仪则,昭晰□仪。其一。□□□□,□□相晖。椿楸/幽隧,密影□□。其二。/
从志文可知,墓主人苟白女,唐垂拱三年(687)九月十八日卒,享年八十三岁,可推知生当大业元年(605)。墓志云志主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远祖魏沙州刺史、父隋秦州司马苟玙,均不见载史籍,可补阙。苟白女其夫为武安府校尉,不知姓名。武威出土的《唐晁大明墓志》载志主曾任“武安府兵曹、仓曹”;《唐郭长生墓志》载志主曾任“武安府队正”,刘志华据郭长生、晁大明的生卒年及生平推断武安府为隋代折冲府(刘志华《隋唐时期的武威郡(凉州)军府考证》,《档案》2017年第11期,第44-50页)。《陇右金石录》著录有《唐武安校尉杨文才碑》,碑主讳文才,字□茂,弘农华阴人。碑今佚(张维《陇右金石录》卷2,甘肃省文献征集委员会校印,1943年,第32页)。此外,甘肃靖远出土的《唐氾山琮墓志》载志主之子氾知宪,天宝十五载(756)时为“左武卫武威郡武安府折冲”。(张启芮、张启荣《五方隋唐乌兰墓志考释》,《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第118-124页)垂拱三年由其子长□葬于凉州“武水之原”,此地即在今武威市西北新城区武威一中新校区附近。
除这两方墓志之外,在武威一中新校区工地同时出土的还有有龙夫人墓志盖一方(图4),唐代(618-907)葬。(志盖中未刻年代信息,但据该地出土大量唐代前期墓志可推测,此志应为唐前期)志石佚。现藏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志盖为盝顶正方形,底面边长50厘米,厚7厘米。四刹刻卷草纹图案。盖文篆书9字,共3行,行3字,“大唐故/夫人龙/君之铭”。盖文虽字数不多,但却提供了重要信息。龙姓,其主要来源有:一汉姓,《通志二十略·氏族略》载“龙氏。舜臣也,龙为纳言,子孙以名为氏。……今望出天水,武陵。”(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氏族略第四》,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25-126页)二焉耆王姓,《晋书·四夷传》“焉耆国”条载“武帝太康中,其王龙安遣子入侍。”(房玄龄等《晋书》卷97《四夷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542页)荣新江结合传世史籍及出土文献,对焉耆王国的历史进行简要梳理,认为焉耆的王族和一般民众大多以“龙”为姓。并列举敦煌文书中的三条材料,说明敦煌的龙姓人,大多数似是很早就来到敦煌的焉耆人后裔,在文化上早已与敦煌本地的汉人无异(荣新江《龙家考》,陈高华、余太山主编《中亚学刊》第4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44-160页)。武威出土的这方龙夫人墓志盖,志主龙夫人应当也是焉耆人后裔。但因没有具体年代信息,加之志石已佚,还无法判断其是唐前期焉耆王族后裔,还是九世纪后半叶以后河西走廊龙家部落的成员。总之,该志盖为研究唐代焉耆人后裔在凉州的活动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
图4 龙夫人墓志盖
崔怀珍墓志一合,近年出土于武威城南,现藏武威市博物馆。志盖为盝顶正方形,高56.5厘米,宽56厘米,厚5.5厘米。盖文篆书,3行,行3字,“大唐故/崔府君/墓志铭/”。(图5)四刹刻团花图案。志石高57.5厘米,宽57厘米,厚6厘米。志文共23行,满行24字,正书。(图6)现将志文迻录如下:
图5 崔怀珍墓志盖
图6 崔怀珍墓志石
唐故天水郡成纪府别将上柱国崔公墓志铭并序
颍川陈令庄撰/
公讳怀珍,其先博陵人也。汉长岑令骃廿代孙,盖贤德之后,达/人间出。崔氏至公乃见之矣,今为京兆奉天人也。曾祖及,/皇初安西都护。祖衍,鲁郡太守。父行德,安西都护府仓曹参军/事。公祖考垂训,闺门有德,始以忠贞许国,负羽从军。河西节度/使、兵部尚书萧嵩擢自行间,立之麾下。时金方骤警,玉关多难,/公奋击戎阵,亟摧首级。开元十七载,以功授上柱国。廿六载,又/除南充郡岳门镇副兼留赤水军统押。天宝三载,转天水郡成/纪府别将,依前统押驱使。公以岁逾知命,脱略时荣,却扫闲居,/高尚不仕。少游款段,高谢公卿,伯厚鸡栖,自娱乡里。临风对月,/实谓羲皇上人;听鸟观鱼,即是嚣尘外物。而温凉失侯,服饵乖/和,罕遇西山之药,遽从东逝之水,以天宝六载七月九日终于/神鸟县武安城孝悌里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五。呜呼哀哉!公器/宇魁吾,风仪颖拔,承家以孝,奉上资忠,进登禄仕,退守园迳,卒/以无子,时人叹嗟。夫人秦氏,前安西都护府户曹参军仁范之/长女也。训仪成德,桃李媲华,令淑素高,温柔克备。爰罄重产,聿/崇丧事。□命女婿浔阳郡庞承袒卜宅兆,为棺椁,荐于时物,哀/以送之。即以其岁丁亥八月廿九日壬申,葬于武威郡东南二/里姑臧县志公乡原,祔先茔,礼也。陵谷难常,曦舒易远。故旌芬/烈,用志泉扃。命仆弹毫,略刊铭曰:/
伏龙疏野兮大鸟仪城,达士云亡兮高原瘗精。逶迟轜驾兮窈/窕铭旌,萧素幽泉兮何时重明。/
阴阳人天水赵简。/
墓主人崔怀珍,天宝六载(747)七月九日卒,同年八月二十九日葬,享年五十五岁,可推知生当武周长寿二年(693)。据墓志所云,著望博陵,后迁至京兆奉天(今陕西乾县)。曾祖崔及,唐初任安西都护;祖父崔衍,鲁郡(兖州)太守;父崔行德,安西都护府仓曹参军事。他的父祖等三人,正史均未载,特别是其曾祖、祖父,都官至刺史,可补唐代刺史相关条目。志主青年从军,开元十五年前后,被河西节度使、兵部尚书萧嵩招入麾下。而开元十五、十六年,正是唐蕃交战频繁的阶段,即志文所称“时金方骤警,玉关多难”。《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十六年)秋七月,吐蕃寇瓜州,刺史张守珪击破之。乙巳,检校兵部尚书萧嵩、鄯州都督张志亮攻拔吐蕃门城,斩获数千级,收其资畜而还。……(八月)辛卯,萧嵩又遣杜宾客击吐蕃于祁连城,大破之,获其大将一人,斩首五千级。”(刘昫等《旧唐书》卷8《玄宗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92页)我们推测,崔怀珍很有可能参加了开元十六年攻打吐蕃门城或祁连城之战,并颇有战绩,故志文称“公奋击戎阵,亟摧首级。”正是因为在唐蕃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崔怀珍在开元十七年因功授上柱国。开元二十六年,他又任南充郡岳门镇副兼留赤水军统押。南充郡即果州,天宝元年改南充郡。赤水军,在凉州城内,官兵三万三千人,马万三千匹。天宝三载,志主任天水郡成纪府别将,仍兼留赤水军统押。成纪府为唐代秦州(天水郡)折冲府之一,张沛认为“成纪府因县得名。唐初成纪县治所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府疑在县境。”(张沛《唐折冲府汇考》,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227-228页)但从志文“却扫闲居,高尚不仕”来看,其可能并未就任或任职时间较短。志主夫人秦氏,安西都护府户曹参军秦仁范长女。无子,丧事由女婿庞承袒负责操办,葬于姑臧县志公乡原,其地在今凉州区高坝镇高坝村二组。武威出土的《唐翟舍集墓志》载“合葬凉东南七里志公乡原茔”(黎大祥《武威大唐上柱国翟公墓清理简报》,《陇右文博》1998年第1期,第3-9页),可大致推测志公乡的地理范围。志文最后提到的“阴阳人天水赵简”,阴阳人为精通风水卜筮的人,赵氏为天水望族,赵简其人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