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中
(中山市东升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4)
急性阑尾炎属于患病率较高的一种,因为阑尾腔阻塞或者病菌进入阑尾后引发的一种炎症疾病[1]。主要症状表现为体温上升、一定程度的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2]。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手术为主要方法,并无单纯的诊断手段。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急性阑尾炎彩超表现与病理诊断效果,内容如下。
随机抽取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最大者为62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40.6±2.9)岁,病程时间为4~16小时,平均时间为(8.1±1.0)h。
纳入:入选患者入院后检查其症状表现、影响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入选患者手术前并未患有凝血异常或者肝肾异常;入选患者具有良好的认知,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如果患者患有全身感染或者局部感染需要予以排除;如果患者患有脏器功能异常和恶性肿瘤需要予以排除;如果患者患有精神疾病和认知异常需要予以排除。
80例患者彩超诊断方法为:患者选择仰卧位,对压痛点以及右下腹进行多方位扫查,以此获取良好的图像。如出现特殊情况可适当加压两端探头,将周围组织推开,将阑尾组织图像充分呈现。而后对阑尾位置进行扫查扫查包含纵切面、横切面和斜切面,防止产生误诊,误诊患者为高位阑尾。观察其图像,探讨阑尾如下情况,即阑尾大小、颜色、边界、肿块、回声和壁管情况,从而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确定。
对比疾病诊断符合率,即坏疽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文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在进行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诊断正确率的数据表现形式,检验选择x2,如组间数据经对比后差异显著且P<0.05,说明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诊断后可知,彩超诊断坏疽性阑尾炎9例,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诊断单纯性阑尾炎34例,诊断阑尾周围脓肿13例,诊断正确率为95%,和病理结果对比可知,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诊断正确率[n(%)]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急腹症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急腹症发病率中约占25%,该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机体右下腹疼痛,固定点压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在治疗不及时情况下,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对该疾病治疗除少量黏膜水肿患者可保守治疗外,临床治疗阑尾炎主要手术方法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放阑尾切除术[3]。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完善,大部分医院均以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由于此治疗方法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创伤,且病情恢复较快,是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对患者实施阑尾炎切除时因为相关因素产生的影响,即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手术时未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以及手术时间等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包含腹泻、门静脉炎以及腹腔残余脓肿等。为此需要对其及时诊断,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急性阑尾炎病理学中将其分为单纯急性阑尾炎,此病病理表现为具有较重的阑尾黏膜下层,并且产生相应的肿胀感;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而言其病理为阑尾肿胀显著,出现疼痛或者充血;对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而言其病理为阑尾黏膜发生溃烂或者全层出现坏死;对于阑尾周围脓肿而言病理为穿孔[4]。因为解剖位置多样,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其诊断难度较高。临床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均和体征、临床表现、检测指标和触诊等方法联合,但是以上方法诊断正确性较低。彩超可有效获取相关图像,充分呈现阑尾组织血流动力学,有助于疾病临床辨别。同时本病彩超表现显著,而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在进行彩超检查后可知,其右下腹会呈现蚯蚓状组织,短轴呈现出靶环征,腔中产生回声位置,表现为线状物,管壁存在加强回声,然而无清晰的层次[5]。对于坏疽性阑尾炎患者而言,右下腹并未出现阑尾形态,其包块表现为不规则形态,无清晰的包块,内部回声杂乱,强弱分布不均,周边位置产生无回声区域或者低回声区域,中心位置存在强光放射[6]。如果患者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右下腹会产生包块,特征表现为长圆形,内部回声较强,无清楚边界,并且尝试毛躁,中心处无回声,包块周围存在低回声区域,表现为不规则现象。通过彩超进行诊断后,其图像具有较深的位置,分辨率良好,不会因为肥胖等原因影响诊断,同时低频探头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图像清晰,可提升疾病诊断正确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彩超诊断坏疽性阑尾炎9例,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诊断单纯性阑尾炎35例,诊断阑尾周围脓肿13例,诊断正确率为95%,病理结果分别为坏疽性阑尾炎10例,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1例,诊断单纯性阑尾炎35例,诊断阑尾周围脓肿14例,和病理结果对比可知,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彩超诊断可将诊断正确率提升,可将急性阑尾炎突发情况进行有效检测,在对患者治疗时可将彩超表现作为前期诊断基础,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