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帅,董晓媛,管桂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医院,新疆 昌吉 831800)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危害眼睛、肾脏、心脏等器官。其中肾脏是最易受损器官,糖尿病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且逐年上升,若不能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1]。因此,对2型糖尿病引发的早期肾损害做出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和150例健康人群为例,探讨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在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其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分为控制良好组(150例)和控制不良组(150例),并选取健康人群(150例)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全或缺失;③有严重精神疾病。控制良好组患者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64.57±8.62)岁;男74例,女76例;控制不良组年龄为51~75岁,平均年龄(65.19±9.02)岁,男72例,女78例;正常组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65.23±8.25)岁,男76例,女74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研究。本研究均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许可,所涉及患者皆无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
取三组研究对象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清晨尿样10 mL,均进行30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收集血清样本、上清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记录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涉及到计量资料t检验均以(±s)编导,P<0.05提示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控制不良组胱抑素C为(1.96±0.89)mg/L,尿微量白蛋白为(95.76±20.61)mg/L,控制良好组胱抑素为C(1.96±0.89)mg/L,尿微量白蛋白为(95.76±20.61)mg/L,由此可得,2型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控制不良组显著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各组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s)
表1 比较各组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s)
注:*表示与正常组相比P<0.05;#表示与控制良好组相比P<0.05
组别 n 胱抑素C(mg/L)尿微量白蛋白(mg/L)控制不良组 n=150 1.96±0.89*# 95.76±20.61*#控制良好组 n=150 1.35±0.70* 27.12±9.87*正常组 n=150 0.93±0.21 15.53±5.4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逐渐发展成为常见病,每10人中就有1人为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攀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2]。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目前,常通过血肌酐、血尿素判断肾功能损伤程度,但诊断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蛋白质,由于其分子量较小不能透过滤过膜,在健康人尿中几乎检测不到,早期肾损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尿微量白蛋白可透过滤过膜并在尿液中被检测到。此外,有研究表明胱抑素C能不受性别、炎症状态等因素影响,以恒定速度产生,可反映肾小球过滤功能[3]。本次研究以患病的患者和健康人群作对比,探讨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在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控制不良组胱抑素C为(1.96±0.89)mg/L,尿微量白蛋白为(95.76±20.61)mg/L,控制良好组胱抑素为C(1.96±0.89)mg/L,尿微量白蛋白为(95.76±20.61)mg/L,由此可得,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控制不良组显著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表明微量白蛋白和胱抑素C可作为患者早期肾损的临床指标,且两者值的高低可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指标,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早期肾损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