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临床中呼吸机治疗产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感染较危重,死亡率较高,且病情发展较为迅速,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脓毒症以及多种器官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临床中针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控制和缓解其肺部感染等措施,重点改善呼吸功能。基于此,本文针对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价值展开进一步研究。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4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5.93±3.16)岁,早发性22例,晚发性18例,男女比例为22:18。对照组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5.88±3.56)岁,早发性24例,晚发性16例;男女比例为19:2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机器通气时间在48小时以上,且拔管后48小时内并发肺炎;③呼吸道均出现脓性分泌物;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缺乏良好依从性者;④未签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基本数据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施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采用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化痰以及解痉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方式,即患者先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前进行机械震荡排痰,后采用纤支镜进行灌洗吸痰:患者呈仰卧位,注射咪达唑仑(剂量5 mg),然后采用利多卡因(2%)给予患者局部喉咙或气管粘膜麻醉。本院采用MDH纤维支气管镜,将纤支镜经鼻部或气管导管送入患者患侧支气管以及相关病变部位,将约37℃生理盐水注入活检孔,一次20 mL,注射5次即可,期间严密监护患者血压、心电等指标。上述操作结束后进行清理分泌物、灌洗液,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2]。
①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指标:显效:基本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各项生命指征无异常,实验室检查为阴性;有效: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为阴性;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②基本临床指标。判定指标: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行t、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n(%)]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基本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基本临床指标对比(±s)
白细胞计数(×109/L)观察组 40 2.96±1.08 8.23±2.12 9.24±1.88对照组 40 5.16±0.72 13.77±2.65 12.67±2.15 t值 10.720 10.325 7.596 P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n 退热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
呼吸机相关肺炎据目前来说是呼吸机进行呼吸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死亡率较高,对患者原发性疾病的病情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与多种器官出现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等有直接因素。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感染性较强,会在短期内出现全身炎症、呼吸困难等反应,仅依靠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传统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方式主要采用抗感染治疗,然后给予吸痰管吸痰,因不能够捕捉到吸痰过程中较为清晰的视野,导致患者的痰液存在清除不完善现象,影响其后续治疗和预后护理效果。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诊断方式,起初用于呼吸道疾病诊断,后来逐渐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能够直接且迅速的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同时配合抗生素进行灌洗有效杀灭其气道内局部的病原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中辅助以纤维支气管镜能够有利于改善患者病症,控制住肺部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能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减少吸痰气道粘膜损伤,可以更加清晰、准确的定位病变位置,充分引流痰液,有利于促进肺部炎症的消退和相关组织修复[3-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总而言之,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利于肺炎控制,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