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坤伟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汉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形表意、以意传情的特征。汉字符号设计是在汉字的基础上,与相关典型视觉图形相结合,从而实现符号化的过程,具有识别性强以及形象化的特点。汉字符号独具特色,在视觉设计中应用广泛。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衡阳文化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城市视觉形象不鲜明的现状。在对城市形象设计做新尝试的时候,汉字符号设计与城市形象宣传不谋而合。基于此,在凝炼雁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汉字图形设计,增强雁城文化的识别性,进而提升雁城城市形象。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衡阳有着独特的文化个性,是湖南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考察以及问卷采访等方式,在雁城文化的基础上,凝练出最具代表性文化——南岳衡山、蔡伦竹海以及石鼓书院,做为此课题的切入点。
衡阳地处衡山之南,因“大雁南飞,到此歇翅停回”,故又称雁城。作为中国五岳之一,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风景秀丽。蔡伦竹海是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传授造纸术的根基,风景区景观奇特,极具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石鼓书院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地位。
在本土文化凝练的基础上,选择人们印象深刻的大雁形象为主视觉形象,将大雁这一形象融合贯穿到南岳衡山、蔡伦竹海和石鼓书院三个特色景点当中,使其具有统一性和识别性。
也就是说,选取“舞动雁城”四字中的“舞”字进行汉字符号化设计。在雁城视觉形象统一性的基础上,分别以“南岳衡山”四字中的“衡”字设计、“蔡伦竹海”四字中的“蔡”字以及“石鼓书院”四个字中的“书”字进行三个代表文化形象的设计。
为了增强本土文化自身的识别性,对南岳衡山、蔡伦竹海和石鼓书院三个视觉形象进行了精简和提炼,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辅助图形作为有机补充。
对于南岳衡山视觉形象,提炼其壮丽景色——云海衡山作为辅助图形。对于蔡伦竹海视觉形象,将其特色景观——竹海作为辅助图形。而对于石鼓书院视觉形象,将其建筑特色——书院建筑作为辅助图形。
在此基础上,将设计好的汉字图形“衡”、“蔡”及“书”与辅助图形云海、竹海和书院建筑分别结合,形成三个有机整体。
衡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存在着视觉形象不明这一现象。而汉字符号设计具有识别性强以及形象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深入分析雁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汉字图形设计,提高地方特色文化的识别性。此外,设计辅助图形,并分别将汉字图形与辅助图形有机结合,成为衡阳地域文化的无声宣传者和视觉符号,最终促进雁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显而易见,汉字符号设计在传达地域文化、建立形象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