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灿(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南院区重症医学科)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用于抢救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气管插管是给予患者呼吸支持的必要手段,但其改变了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患者常表现出强烈的不适感,ICU 清醒患者具有较强拔管愿望。非计划拔管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采取有效、安全护理措施,以降低非计划拔管率[1]。本次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期间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86 例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研究其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见下。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期间在本院ICU 接受治疗的86 例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处于清醒状态;(2)临床资料均完整,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者;(2)中途退出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35-70 岁,平均年龄为(52.25±4.14)岁。观察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36-69 岁,平均年龄为(52.44±4.32)岁。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加强与患者焦虑,定时开展呼吸道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具体为: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将常见问题制作成简单易懂的卡片,采用语言方式或眼神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了解患者需求,促使患者产生信任感,提高依从性;针对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建立简易沟通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并介绍护理内容和必要性,让患者意识到非计划拔管的危害,指导患者正确保护导管的方法;播放舒缓轻音乐或视频,转移患者注意力,为患者讲解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在患者睡眠或情绪发生波动时,通过约束带防止患者有意识或无意识抓握管道;由于在约束带影响下,患者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提高,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详细介绍约束带的使用方法,并讲解约束带作用,进而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对于有讲话欲望但无法表达患者,可建立图片、手势和文字等沟通卡片,与患者建立良好交流,以减轻患者孤独感和恐慌感;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
护理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填写,全卷共10 个问题,每个问题共6 个选项,分值依次为0-5 分,总分50 分,评定为:(1)非常满意:满意度评分>39 分;(2)基本满意:满意度评分为25-39 分;(3)不满意:满意度评分<25 分[2]。
负性情绪评分:护理前后,分别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负性情绪,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高低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3]。
数据经SPSS19.0 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经t、x2检验,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9 例,基本满意14 例,不满意10 例,总满意率为76.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31 例,基本满意10 例,不满意2 例,总满意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未明显差异(P >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更低(P <0.05),见表2。
对照组非计划拔管10 例, 占比23.26%;观察组非计划拔管2 例,占比4.65%,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s,分)
t 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4.25±5.41 50.11±2.41 15.655 0.000 51.08±3.65 45.17±1.09 10.173 0.000观察组 64.08±5.74 42.45±2.55 22.582 0.000 51.12±3.48 39.11±1.03 21.700 0.000 t 0.141 14.316 0.052 26.497 P 0.887 0.000 0.958 0.000 SAS 评分SDS 评分组别t P
表3 两组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医院ICU收治患者病情普遍较为严重,且疾病进展较快,常需气管插管,以保护气道,给予患者呼吸支持[4]。但该种方式易导致患者咽喉部出现不适,无法讲话,清醒患者常表现出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情绪,进而出现非计划拔管情况[5]。非计划拔管是气管插管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指患者未经同意拔除气管或气管插管以外脱落等,统计资料显示,在气管插管患者中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高达15.5%。对于医院ICU 来说,各个ICU 均有着不同程度非计划拔管率,国内报道中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达到2.27%-15%,且患者自行拔管率高达91.7%。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非计划拔管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不仅增加再插管风险,还增加了院内感染风险,进而延长ICU 停留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并发喉头水肿、误吸等,提高病死率。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较大,具体可归纳为患者及护理人员两个方面,一方面,ICU患者在气管插管中易因疼痛症状出现紧张和焦虑等负性情绪,难以忍受插管治疗,在清醒之后急于拔管;同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为黏稠,若无法及时排除则易堵塞下管路口,引起喉痉挛,进而发生非计划拔管;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若对患者肢体固定不稳定、管路固定不牢靠等,或镇静剂使用不足,均可导致非计划拔管[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后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时心理护理应用于ICU 清醒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或避免非计划拔管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ICU 患者处于各种抢救设备中,对周围环境较为陌生,加上身体上的痛苦和不适感,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和无助等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依从性提高,均在无形中增加了ICU 清醒患者的非计划拔管情况[7]。针对ICU 清醒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将社会-心理-生理模式贯穿于护理全程,通过对患者心理、精神和情绪等多方面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以心理暗示、鼓励等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进而降低非计划拔管率[8]。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症状的观察,可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并采取一切可能形式,包括声音、图片、文字和手势等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解除患者的疑虑,帮助患者渡过气管插管期,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ICU 清醒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非计划拔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