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
“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发展可着眼于四个层次:一是通过金融科技引领,推动金融体系集成创新。二是立足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循环路径和战略基点,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三是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同时注意防控系统性风险。四是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优化金融改革开放布局。”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0年第19—20期《中国金融》杂志刊发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发展》的文章中表示,要把国际金融资源有效地用于推动国内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
陆磊
“对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对此,一要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和拥抱世界金融体系;二要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核心资产的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三要稳步审慎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调控政策体系;四要建立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
——9月26日,外汇局副局长陆磊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上表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金融市场开放是统筹推进改革和防风险的关键,只有通过金融市场开放,制度变革和机构能力提升才能成为可能。
朱民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此,我们要做好风险防控准备。一方面,要采取合理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在现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逐步完善资本流动监管规则,提升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微观市场监管,防止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特别是投机性资本流动可能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近期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资本跨境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超过以往,这不仅会带来主要货币汇率的持续波动,也会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
李扬
“要推动我国经济顺利实现结构转型,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一方面,要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机构、市场和产品三个层面发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近期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具有关键引领作用。加快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正是在促进发展格局的转型和优化。
易纲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提升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科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减少经济波动。”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0年第19—20期《中国金融》杂志刊发的《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章中指出,货币政策与每一个家庭、每一家企业息息相关,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货币政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毛”了,不值钱了;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收入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