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研究

2020-01-30 02:28孟凡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创工匠精神

孟凡婷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应当肩负起历史使命,把实现人生价值与提高双创能力结合起来。然而,许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有失偏颇,自身综合素质较差;高校双创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实践机会少。因此,基于工匠精神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状态,探索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方法,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有意义。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强调工匠精神,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什么是工匠精神?它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行为中的体现,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的总和。这种对职业的崇高信仰、对品质的精益求精、对创新的不懈追求,正是新形势下每一个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业务素养。

二、工匠精神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匠精神的提出不仅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工匠精神代表着专业的工作态度,帮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另一方面,工匠精神讲究细节、精益求精,鼓励人们凡事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其深刻内涵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使命

近年来,国家多次主张工匠精神,就是为了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从容应对,赋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正确的价值导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许多高尖端领域可以同西方发达国家并驾齐驱,高铁、智能手机、移动支付、5G通信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科技成果的获得无不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传承,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个人理想同家國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储备力量,在职业道路选择上既要有伟大卓越的个人信仰,同时还应具有“心怀天下”的抱负,不要把人生价值耽溺于个人享乐、虚无主义,要用工匠精神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工匠精神的显著特点是精益求精,对职业技能怀有不断精进、不断探索的内在驱动。这种宝贵品质要求人们对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流程、每一处细节都要仔细考究,对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决策以及每一项成果提出更高标准。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在创新创业时想法天马行空,常常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局面。他们空有天花乱坠的概念,却对付诸实践知之甚少,有些年轻人甚至在大学期间就辍学创业,完全荒废本专业的技能培养。同时,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普遍优越,在创新创业时完全不会考虑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往往出现问题便自暴自弃。工匠精神主张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独当一面等优秀品质,这些正是当下年轻人所欠缺的。

(三)工匠精神有助于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工匠精神的提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具体方向。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可以迅速适应工作要求,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把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双创教育,实际上是更好地塑造符合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互联网时代的日新月异,为越来越多的创意成果提供了产业可能性。高校双创教育要从学生入学抓起,积极营造大众创新的环境氛围。高校教师应当把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课程结合,侧重知识应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进入社会后,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学生才会更灵活地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发挥职业效能。

三、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困境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业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政府、企业、高校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试点,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宝贵的机遇。然而,由于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不完善、双创课程陈旧、平台建设不到位、社会期待值不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大学生双创能力面临更多挑战。

(一)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养成大学生的开创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尽管全国各个高校都在推动双创教育建设,但是由于教育理念相对保守,顶层设计比较薄弱,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际比重有限,导致校园内部创新氛围不足。而且,针对已经开展创业的大学生,学校无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社会资源的融合渠道不够上心,进一步挫伤了大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双创教育管理层面的缺失,使得大学生产生投机取巧、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长期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二)创新创业课程陈旧

创新创业是强调实践应用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创业门槛不断降低,凭借一个创意、一部作品、一个IP概念就能得到市场追捧。然而,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仍然维持填鸭教育模式,以老师单向授课、开展集体讲座的形式,着重于基本概念的介绍,纸上谈兵成为常态。相关的课程教材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书中的内容刚刚起步,新的元素已经取而代之,不利于大学生跟进时代的节奏。更重要的是,双创课程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学生无法将专业知识学习和创业实践锻炼联系起来,教学内容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这也是大学生创意变现困难、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

(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到位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离不开优质的平台。近年来,国家政策、政府机关、企业单位以及高校机构纷纷向双创事业倾斜,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校企联动机构如雨后春笋。虽然大学生在校园以外获得了一定的优惠条件,但这些平台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实际可利用率并不高。许多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了免费场地,并允许大学生进行实习。鉴于大学生的不确定性,平台又不会让他们直接参与创意讨论,专业渗透率更是有限。流于表面成了当下校企实践平台的短板。

(四)创新创业社会期待值不高

创新创业是国家积极鼓励的一项重要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社会整体环境下,人们对大学生创业依然存有刻板印象,期待值并不高。许多家长受传统意识影响,认为大学生最好找一份稳定工作,例如考公务员、银行职员,创业是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人认为创业是大学生逃避现实的一种说法,根本不会取得成功。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会因为大学生身份,进行区别对待。办理困难、落地困难、融资困难进一步阻碍了大学生的创业可能。

(五)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不只是将想法转化为实践的一个过程,还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诚实、认真、专注、勤奋为代表的优秀品质,以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专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代表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保障。90后、0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未来充满极强的好奇心,敢于打破常规,接纳新鲜事物。同时,他们经历的挫折和困难远远少于上一辈,对亲朋好友的依赖性强,导致普遍心理素质差、缺乏耐心恒心,社会责任感不强。随着高校扩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想要在同龄人中掌握更多优势资源,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符合更多岗位需求。

四、工匠精神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立足“工匠精神”,加强高校创新创业顶层设计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中。一方面,高等院校应当提高思想认识,结合本校专业优势,增加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和二级学院,提高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加大校园双创资金投入,调整创新创业的课程改革,配备专门研究双创教育的师资力量,从根本上建设好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要建立完整的管理措施。从项目申报、项目开展、项目验收到项目评价,力求每一个环节有制度可循,每一个阶段有考核机制,真正确保项目的真实有效。通过成熟的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建構,努力打造集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三创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投身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

(二)发挥工匠职能,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

工匠精神是对一项工作的持之以恒,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把知识吃透、把技能练熟。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要把工匠精神同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借鉴成功优秀的创业案例,设置符合现代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当前,大学生创业课程缺乏系统性,教材教辅偏重于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以课堂授课为主,专业实践和创业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不利于丰富知识面。南京艺术学院就把创业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邀请知名创业导师担任“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老师。指导老师还会通过创业“一对一”咨询,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注册营业执照、办理人事代理、入驻省市创业园、参加省市创业大赛等。因此,高校要开拓创新创业课程的可能性,在保障基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举行创业项目大赛,鼓励创业成果转化,不再让创新创业教育唯教材论。

(三)融合社会资源,提供大学生实践平台

融合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给予大学生充足的舞台自觉践行匠人实践,把“产、学、研”基础平台真正落到实处。高校应该积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把社会资源引进来,把优秀人才推出去,让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变为现实。理工科院校和职业教育院校要更加注重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形成规模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促进高校产学研的一体化开展。此外,为了有效开展平台使用,平台应当配备专业的管理指导人员,从准入、立项、孵化到运行实践为大学生保驾护航,不再让参加实践锻炼形同虚设。通过与老师、专业人员的不断磨合,大学生才可以切身体会到一个项目开展的全过程,把匠人精神的内涵铭记于心。

(四)弘扬匠人品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匠人精神对工艺孜孜不倦的追求,对职业认真专注的态度正是大学生欠缺的宝贵品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享受到更便捷的创业条件,开网店、视频博主、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等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似乎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创业的主角。然而,当创业渠道越来越丰富,面对同行的竞争压力也愈加激烈,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总是凤毛麟角。当代大学生应当沉下心来,既要扎实提高个人在专业领域的业务水平,又要不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学会像一名匠人一样,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只有具备强大的综合素质,面对浮躁虚荣的市场环境才不会因为一时的苦难轻言放弃,也不会被眼前的红利蒙蔽双眼,坚守好自己内心的创业初衷,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五、结语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革新迅速,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少问题,管理机制、双创课程、平台建设、社会期待值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工匠精神的提出,为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指明了方向。立足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拓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完善高校创新创业顶层设计,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7):72-75.

[2]李楠楠,李瑶,赵晓利.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9):90-97.

[3]王振武.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13):27-29.

[4]徐丽媛.论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2):219-220.

[5]张凯亮.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21-23.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