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认知角度下的英汉人体隐喻研究

2020-01-29 10:47王昭月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认知隐喻

摘  要:人的认知是一个用熟悉的概念理解另一个领域概念的过程,由远及近,由抽象到具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些认知规律使得人类认知世界时,倾向以自己最熟悉的身体作为认知的媒介。本文从隐喻认知的本质出发探讨人体隐喻的方式、本质和其规律,以此来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的特点,从而得到一些有关留学生学习人体隐喻知识上的启示。

关键词:隐喻;认知;人体隐喻

作者简介:王昭月(1996-),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一、隐喻的认知本质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修辞,认为隐喻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的现象,作为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它的存在与价值并不重要。现当代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或为了制造交际效果的手段,而且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是一种认知现象,它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地方,我们的言语和思维都深受它的影响:“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方式”[1]。

隐喻的形成,即隐喻化( metaphorization) ,是两个概念域 ( conceptual domain) 或认知域 ( cognitive domain) 之间的结构映射( mapping) ,即从始源域( source domain) 向目标域( target domain) 的映射。一个范畴需要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进行解释。[2]同时学者Lakoff  & Johnson(1980: 5)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说到:“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3。即借助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来映射到目标域,使用相对了解和具体的始源域去理解和经历相对陌生和抽象的目标域。

二、人体隐喻化认知

2.1人体隐喻化认知的本质

人体隐喻( Metaphor of human body)是隐喻的一种具体的方式,即用人体的各部分的器官作为目标域,来比拟其他事物,或者将其他事物作为目标域来比拟人体的各类器官。Lakoff和Johnson 指出,在很大程度上,隐喻源自身体的经验( embodied experience)[1]。“由于人类具有与自然界相联系的身体,他的意识和理性必然与身体在环境中的定位及其与环境的互动行为相联系。”[2]人类知识世界一直遵循着“由远及近、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所以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之一,人类依靠自己最熟悉的始源域——自身,来认识和解释外部的世界,或将对人体自身的人之经验映射到其他抽象领域,形成了“万物是人”的概念系统,人体隐喻是人类最原始一种普遍的认识世界和思维的方式。如,将人的头部、肩部、腰部、脚部等来给山的位置来命名,山头、山肩、山腰/、山脚等。

2.2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的特点

首先是基于相似性。束定芳(2008:66)指出:“相似性是隐喻意义产生的基本条件,是隐喻赖以成立的基本要素。”人类之所以可以将自身与外界的事物进行联系,是因为两者在物理和心理上两者具有可以联系的相似性。可以是位置上的相似性如:山头、山腰、山脚;功能上的相似性:汉语手有“亲手”、“手迹”、“表示动作击杀”的义项 、英语中“mouth”的义项有“轻声而含糊不清地说”、“言不由衷地重复”等形状上 的相似性:仙人掌、人参等。

多义性。人体隐喻通人由人体本身的始源域向目标域出发,射向不同的目标域从而产生丰富的比喻含义。映射如时间领域:目前、手上;空间:窗口、鼻梁;等级域:带头人、头领、英语中的“headmaster”、“head of the company”、“headline”等。

固定性。在人体隐喻词形成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推移,这些隐喻词愈来愈被人们所接受并且逐渐词汇化( lexicalized),如上文门口、山脚、“head of department”、“arm of a chair”等。

三、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的映射方式

3.1 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映射

学者卢卫中[1]将人体隐喻划分为三种类型,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映射:是人类认知世界過程中最基本的映射方式,是人类对不同范畴类的事物进行一种归类关联的方式,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这类隐喻,经过无数次的使用和联想,逐渐词汇化,成为约定俗成的字面意思。如“泉眼”、“老手”、“新手”、“船头”、“eye of a needle” 、“face value”、 “warm hearted”、“skin of an orange”、“shoulder of a hill”等。

3.2 非人体隐喻到人体隐喻的映射

从非人体隐喻到人体隐喻,这种映射方式有利于人类通过外界的事物对自身进行更深刻的认识,是较第一种更为高层次的认识形式,如:“眼帘”、“鼻翼”、“大胆”、“眼高手低”、“飞机耳”,英语中的“eyelid”、“bushy eyebrow”;将颜色蕴含的情感映射到人体域中:“黑心”(奸恶的人)、“红心”(忠心大义)、“白脸”(反面人物),英语中:“blue-beard”(凶残的丈夫)、“redneck”(贬称-乡下佬)、“green lung”(城市的绿化带);材料域:“金手指”、“铁石心肠”、“心寒”,英语中:“iron hand”、“stone-hearted”等等,这类映射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表达手段。

3.3人体概念域内部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

人体概念域内部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即人体隐喻化的二级投射。其中一个器官作为目标域,另一个器官作为映射域。“心头”;“头”位于人最高端,是有生命、有思维能力的,将这一目标域投射到“心”这一始源上。

四、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的对应程度

完全对应或者基本对应。无论是目标域还是始源域都是相同或者是相似的。如“face to face”(面对面)、“catch ones eyes”(吸引眼球)、“footnote”(脚注)、“new hand”(新手)、“new face”(新面孔)等,这些都属于完全或基本对应。

不对应。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方式和角度也不会完全一致,会出现不对应的情况。对于通讯工具我们经常习惯叫“手机”,而英语对应的表达是“mobile phone”,就是由于两者的认知角度出发点不同,中国人是侧重于东西的使用部位“手”,而欧美国家的人是侧重于工具的外形和使用的具体特征。

无对应。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都大不相同,所以在隐喻的认知上也有很多差异。例如:手具有指点的作用与功能,所以在西方中可以将 “hand”投射到表类的概念域中,隐喻与其指点功能相似的“指针”,如“hour/minute/second hand of a watch(表的时针/分针/秒针),hand of a speedometer(速度计的指针)”,在汉语中“手”则没有这样的隐喻。

五、英汉人体隐喻中存在的跨文化差异

从我们之前的分析来看,英汉人体隐喻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源于在人类自身认知基础上进行架构,所以不同的语言还是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由于各个过于的語言文化有差异,所以在一些映射上,会有不同,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而隐喻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中,所以我们要学会了解与正确认识语言文化差异,从而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这类隐喻词,这对于我们的日常交际和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如: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始域源不同。我国是内陆国家,多山,而英国属于岛国,多海,所以我国和英国在人体隐喻映射的侧重中也不同,我国侧重山,英国侧重海;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认识事物的侧重点不同,上文中所提到的关于中英对于“手机”的不同表达就是由于中国侧重于物体的位置,英国则侧重于物体属性和功能,还有中国受传统文化中医的影响,将身体器官与脾气、秉性,性格、情感等联系到一起,如“胆”在中医中认为可以的思维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和性格,所以中文中有“肝胆过人”,“侠肝义胆”等词语。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文化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参与作用,所以不同语言的隐喻带有着鲜明的文化印记,我们不能一味地将自己文化的思维方式去代入到不同于自己语言的理解中,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从认知和隐喻的映射角度,对英汉中的人体隐喻词汇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到由于认知角度、思维方式等不同,所体现出来的语言词汇也不相同,以及文化在语言中的发挥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得到一些更好的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白英杰.英汉人体内脏器官的隐喻认知比较.长春:吉林大学,2009

[2]陈家旭.英汉语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10

[3]陈洁.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中的“口齿唇舌”转喻.武汉:华中师范大,2006

[4]束定芳. 论隐喻的认知功能. 外语研究[J]. 2001(2) :28 - 31.

[5]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齐振海. 论“心”的隐喻——基于英、汉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03( 3) :24 -27.

[7]Lakoff ,G.& 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猜你喜欢
认知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一滴水里的隐喻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