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昕怡 邓月婷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编号2020R427016。
摘 要:本文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上的词汇和语法偏误进行探究,总结高频偏误及其规律和原因。笔者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杭师大国教院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中收集到74篇作文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词汇的重叠错误和缺词情况分别是词汇和语法中的高频偏误,造成该偏误的原因在于母语和目的语的负迁移,针对这个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词汇;语法
作者简介:何昕怡(1999.11-),女,浙江杭州人,汉族,杭州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邓月婷(1999.12-),女,云南昆明人,汉族,杭州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本文运用偏误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对语料进行分析。笔者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杭师大国教院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群体中共收集到74篇作文,对这些样本进行逐一阅读并将词汇和语法偏误一一列出,进行归纳整理,共统计出472例词汇和语法偏误,主要包括词语重叠错误、缺词、动宾颠倒、缺述语、缺主语、缺宾语这六大类,以词语重叠错误和缺词的情况最为典型,分别为137例,占比29%,142例,占比30.1%。因此本文选取这两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词汇偏误——词语重叠错误
词语重叠是词汇方面的突出偏误,其中形容词的重叠是最为典型的。例如:
(1)窗外阳光灿灿烂烂,我们打算去野餐。(×)
窗外阳光灿烂,我们打算去野餐。(√)
(2)大扫除时,我们把窗户擦得明明亮亮。(×)
大扫除时,我们把窗户擦得很明亮。(√)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使用形容词时喜欢重叠,但对具体的词语能否重叠不明晰,因此容易出现偏误。汉语中并非所有词均可以这样使用,在这一方面汉语中没有明确规定,留学生很难辨别。
二、语法偏误——缺词情况分析
该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往往容易缺词,导致语义传达产生偏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了”的缺失
例如:
A.父亲、母亲,你们最近身体、工作还好吗?妹妹也上学吗?
→父亲、母亲,你们最近身体、工作还好吗?妹妹也上学了吗?
B.走进家门,我听见弟弟的歌声,于是我问妈妈:“弟弟放学回家吗”?
→走进家门,我听见弟弟的歌声,于是我问妈妈:“弟弟放学回家了吗”?
C.昨天晚上我們一直讨论两个小时。→昨天晚上我们一直讨论了两个小时。
“了”字缺失会直接造成句子语义受损,使得说话人的意思表达不清晰,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如例(1),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妹妹是不是去上学了”,想要询问的是妹妹现在的状态,而缺失了“了”语义就变成了“妹妹要不要上学”。例(2)中,我想要问妈妈弟弟是不是已经放学回家了,而“了”的缺失导致语义变为“弟弟放学后要不要回家”。
(2)“给”的缺失
例如:
A.朋友介绍我一份工作。→朋友介绍给我一份工作。
B.他递我一张名片。→他递给我一张名片。
C.爸爸留我一笔钱。→爸爸留给我一笔钱。
正如上述例子所体现的,“给”的缺失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甚至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例如例(4),没有“给”字让人读不懂这个句子。
三、成因分析
汉语和乌兹别克斯坦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二者之间相差甚远,其中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在于汉语和乌兹别克斯坦语的语序差异。汉语的语序为主、谓、宾;而乌兹别克语的语序为主、宾、谓,即“主语+定语+宾语+状语+谓语”。因此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偏误是正常且普遍的。笔者通过对74篇作文,472条词汇、语法偏误例子的分类和分析可以得出偏误产生的以下几个原因。
1.母语的负迁移
目的语与母语的相似之处易产生正迁移,正迁移有利于二语的学习;而目的语与母语差异大则易导致负迁移,负迁移阻碍二语的习得。迁移可发生在语音、词形、句法、词汇和语义等各层面。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自然地用母语来帮助思考,将母语中的语法规则和知识点运用到目的语中。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缺词这一偏误很大程度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乌兹别克斯坦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形态变化,其次是词序、虚词和语调,而汉语则注重语序和虚词,因此,当用乌兹别克斯坦语的思维去考虑汉语时就很容易出现偏误,也容易忽略“了”字的使用。例如:
(1)我们买了一公斤苹果。 Биз 1кг алма алдык.
我们 一公斤 苹果 买
(2)我们养了两只兔子。 Биз еки коян бактык.
我们 两 兔子 养
乌兹别克语中虚词并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没有类似中文中“了”这样的语气助词,在加之乌兹别克斯坦语“主宾谓”的语序和汉语“主谓宾”不同,在这样双重差异的影响下,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很容易出现缺词的偏误。同样的,“给”的缺失反映了在双宾语结构中,留学生对介词的忽视,这一点也与乌兹别克斯坦语中介词的作用小有密切关系。
2.目的语的负迁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形容词的重叠,与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关。他们出现随意重叠形容词这一偏误的原因在于目的语的负迁移,因为知识掌握有限,学习不够全面,他们容易将有限的新知识套用到新语言上,产生偏误。汉语中有大量的形容词可以重叠使用,并且表达效果会更好,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学到这一点之后认为它适用于所有的形容词,因此会常常把“雪白”说成“雪雪白白”,把“高大”说成高高大大。这是学习者通过有限的已获得的目的语知识进行推导的结果。一般来说,这种泛化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熟知的汉语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掌握了“漂漂亮亮”、“开开心心”之类的词之后,出现其他的形容词便会将前者的表达方法类推到后者,造成偏误。
四、思考和建议
1.教师教学方面
我们在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要重点攻克词汇重叠错误和缺词偏误这两个难点,在课程设计和作业布置方面可以以此為参考做时间和内容上的调整。由于缺“了”和缺“给”的偏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告诉学生“了”的作用,让他们明白在汉语中虚词的重要性,因而他们能够时常提醒自己,对着一个知识点牢固记忆,解决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难点。
2.学生学习方面
(1)稳定心态,对自己易犯的错误保持理性的态度。汉语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很多人一开始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学习汉语,可是到后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心情焦虑,不利于汉语的学习。通过上述分析,留学生们可以知道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大家普遍存在这样的困难,这时由于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以及对目的语的负迁移而造成的,是有规律可循也是有方法解决的,因此学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骄不躁,有意识地在以上两个方面多花时间,重点记忆和理解便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2)加强语法的对比学习。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而言,他们将汉语作为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语言来学习,在此之前,他们脑海中早就存在这一套完整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这必然会对汉语的学习产生影响。对此学生可以自觉地将平时作业中出现的此类问题汇总起来,进行一个语法专题的对比学习,作为日后学习的参考。在遇到易受负迁移影响的情况时能够及时提醒自己,避免错误的产生。
(3)寻找语伴,大胆交流。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非常的谦虚好学,因此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希望能够有一些中国朋友来帮助自己,但又不好意思寻求帮助,这样一来,他们就错失掉了学习汉语的有利资源。与语伴交流就能有效解决词汇方面词语重叠的错误,因为在口语交流中国学生可以随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进行改正,并且效果很明显。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其中一位叫做小龙的留学生一直跟着我们学习,交流了半年以来,词汇方面的问题有了明显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田雨鑫.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期留学生学历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9,(10):72-73.
[2]李响林. 基于HSK语料库的外国留学生汉语作文偏误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23(02):298-302.
[3]邹亚云.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7.
[4]吐尔逊娜依. 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偏误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01):69-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