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阈下解读《一个小时的故事》

2020-01-29 10:47王晓慧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摘  要:不论是在语言还是认知方面,隐喻都对人们的认知和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通过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十九世纪男女不平等的残酷社会现实。本文通过探究小说中概念隐喻的使用,不仅从认知的角度拓宽了文学语篇研究的范围,同时加深了对文学语篇内涵的研究。

关键词:《一个小时的故事》;概念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方位隐喻

作者简介:王晓慧(1995-),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1、研究背景

凯特·肖邦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其作品的主题多为女性的觉醒和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她的女权作品《一个小时的故事》,一直被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分析,且多从女性主义、空间隐喻、反讽等角度展开。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马兰德夫人在一个小时之内的戏剧性人生经历(张大立 2016: 60),其概念隐喻的巧妙使用,不仅生动呈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扩大了作品的张力。

2、理论基础

隐喻不仅使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更有效率,同时还促进了新的语言意义的产生。对于难以定义的抽象概念,人们通常是以他们所能感知的具体事物的概念为参考,并通过联系来形成不同概念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赵艳芳 2001: 105)。莱考夫和約翰逊(Lakoff & Johnson)(1980)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人类更深层次的认识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理论支撑(贾楠 2020: 115)。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1980)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结构隐喻指使用一个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个概念,当两种概念相叠加,就可以用其中一个概念的表达来谈论另一个概念(赵艳芳 2001: 106),例如“争辩是战争”、“人生是旅行”等。实体隐喻构建于与人们自身经验有关的实体上,通过联想将抽象、无形的概念化作有形的实体,以此完成抽象概念的建构(周世箴 2001: 98)。方位隐喻是指以说话人的身体经验为中心,在一个概念系统内部,按照上下、前后、里外、远-近等空间方位组合而成的一系列概念(周世箴 2001: 96),这些方位概念都源自人的身体对物理空间的交互体验和作用,既可用来描述抽象的情绪概念,也能体现人的身体及社会状况。

3、《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概念隐喻

与传统的修辞观不同,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概念隐喻是人们探索语言、思维和认知的一种系统方式和有效工具。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绝不能仅停留在语言表面(李勋 2016: 207),还应该从认知的角度,深入探寻作品中的隐喻内涵。下面将分别从概念隐喻的三个方面对《一个小时的故事》进行分析。

3.1 结构隐喻

依靠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系统关联去理解、定义抽象模糊的概念,显示了人类在认知方面的特性。有形、具体的概念多来自于人们在生活中对可感知的事物所产生的基本经验,这是人们习得无形的抽象概念的基础(赵艳芳 2001: 100)。

小说中,当马兰德夫人听闻丈夫发生意外时,先是感到悲伤和恐惧,后来愈发焦躁难安,直到明确了那股逼近她的意识时,她才挣扎着想靠意志去击退那种感觉。凯特·肖邦(1969)原文表达为“…her will-as powerless as her two white slender hands…”马兰德夫人的意志正如她纤弱无力的双手,无法抑制自己对自由的渴望。一面是男权压抑下的“端庄优雅、柔弱无比”的马兰德夫人,一面是渴望找寻自我、呼唤平等自由的女性,此处结构隐喻的运用使马兰德夫人的形象产生强烈的对比,也使我们对这一类人形象的认识产生巨大的冲击。

另一处是马兰德夫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的时候,从丈夫离世的悲痛中脱身,她感到身心自由,连想象也犹如野马一般狂奔。作者原文里使用“running riot”来谈论马兰德夫人的“想象(fancy)”,不仅使无形抽象的“想象”变得有形具体,同时也使长期遭受压抑、身心得到自由的活泼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3.2 实体隐喻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构建了我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物质基础,实体隐喻也由此而生(赵艳芳 2001: 109)。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实体与物质隐喻、容器隐喻、拟人化识实体隐喻的三个次项。人们最熟悉的是拟人化,即“以人类的动机、特性与活动表达非人的实体”(Lakoff & Johnson: 1980);另外容器隐喻也是人们广为熟知的一种典型的实体隐喻。

《一个小时的故事》里出现最多的就是实体隐喻,尤其在描写主人公马兰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时。例如:

“a physical exhaustion …seemed to reach into her soul”(Chopin: 1969),此处就是典型的容器隐喻,无形的“疲惫”与“灵魂”皆变成了有形的实体,“疲惫”可以“侵入(reach into)”到“灵魂”中,是以有形的、具体的形式发生。小说中类似的表达还包括“…a dull stare in her eyes”,以及“a feverish triumph in her eyes”(Chopin: 1969),以眼睛作为容器,使抽象的感情及特性被赋予具体的特征而成为有形的实体。

拟人是一个概括范畴,包括的隐喻范围非常广,但它们都存在着一个共性:它们都是实体隐喻的延伸,能够使我们以人类的术语赋予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事物意义,而这些术语可以从我们自身的动机、目标、性格特征和行为的基础上了解到(Lakoff & Johnson: 1980)。

下面句子使用的就是拟人的隐喻描写手法:“…something coming to her…was approaching to possess her…she was striving to beat it back with her will”(Chopin: 1969),描写了马兰德夫人在“自由来临”这一刻的心理感觉。“自由”正向她“逼近”,而她却挣扎着反抗。不仅因为当时传统的男权社会背景下,已婚女性只能充当丈夫的附属品;同时也表明,马兰德夫人已经习惯了社会强加给她的道德与婚姻的枷锁,即便是自由,对她来说也是会攻击控制她的敌人或对手。由此“自由是敌人/对手”这一隐喻得到升级,并可以判断马兰德夫人接下来的行为就是反抗它、击败它,尽管她的反抗注定是徒劳的。

另一处为“a little whispered word escaped her slightly parted lips”(Chopin: 1969),是对马兰德夫人放弃抵抗、接受自由的行为的详细描写。“escaped”可解释为 “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逃跑、逃避”,以此描述马兰德夫人说出“free(自由)”一词,使其怯弱、心灵扭曲的女性形象一览无余。但她最终还是冲破了世俗的束缚和压抑,女性主义的自觉最终突破了腐朽男权社会的枷锁。

通过分析小说中隐喻的语言形式可以发现,由于人们的广泛使用,其隐喻性已经很难被人意识到。可见,人们的思维已习惯性的将两种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这也是人们用具体的实体去谈论、量化并识别那些抽象事物的可能。总之,隐喻已经成了人们认识世界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赵艳芳 2001: 110)。

3.3 方位隐喻

人们对大自然的经验及相互作用产生了空间方位,这些空间方位与方位隐喻的形成与组建紧密相关(赵艳芳 2001: 107)。不同的人对空间方位的感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人对自然的感知及经验都有共同之处,这也使得人们构建方位隐喻中的方位及其对应语言产生了共通意义(李庆丽 2020:45)。如:“健康为上,疾病为下”,汉语中说“情绪高昂/低落”,英语中也有相应的表达:“sb feeling up/down”。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使用方位隐喻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是马兰德夫人听闻丈夫发生意外独自返回自己的房间。通过下文内容得知马兰德夫人的房间在楼上,尽管丧夫的消息令人哀痛,但她回房间的行为依旧是“up”的体现。此处方位隐喻的内涵可以通过阅读之后的内容来理解,失去丈夫的马兰德夫人,表面上还在为此事感到痛苦,实际上她的内心早已被自由的兴奋所控制。从得知丈夫死讯后上楼,她在自己的房间待了约一个小时,就是这短短的一小时,她彻底得到了解放。

第二处便是故事的尾声,得到自由的马兰德夫人像胜利女神一样搂着姐姐下楼去。此处下楼恰好对应了“down/descend”。在方位隐喻中,“下”主要与悲伤、失望有关,这正暗示了马兰德夫人“自由之梦”的破灭。果然,楼下出现的正是她的丈夫—布兰特里·马兰德。而她也在这一刻,因为突发心脏病,与她的“自由之梦”一起幻灭了。

4、结语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概念隐喻的使用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分析,一方面深入剖析了十九世纪传统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通过概念隐喻的表达,从认知的角度深度诠释了女性自我意识突破腐朽男权社会枷锁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George, Mark Johnson.1980.

[2]A Story of an Hour: Kate Chopin. The Awakening and Selected Stories of Kate Chopin.1969.

[3]凯特·肖邦《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空间隐喻[J].学术纵横,张大立,2016(04):60-61.

[4]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赵艳芳著,2001.

[5]概念隱喻理论的再思考[J].现代交际,贾楠,2020(03):115-116.

[6]英语文学中的隐喻分析[J].海外英语,李勋,2016(24):207-208.

[7]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台中:晨星出版社,雷可夫&詹森著,周世箴译著,2001.

[8]乔治·莱考夫概念隐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 李庆丽,2020.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