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养老形势日益严峻,与此同时,目前的家庭结构多为四二一结构,传统的家庭养老也面临着挑战,而社区养老结合了社会机构和家庭养老的优点,具有发展的必然性。社区养老模式作为一种补充,在养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并根据现有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养老;模式;完善路径
一、引言
近期,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显示,自2019年6月1日起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公告》对社区提供养老、托老、家政等社区服务规定了多项税费优惠政策。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在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方面发挥着为强有力的作用,国家近些年也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社区养老的发展。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导致生育率不断降低,同时晚婚晚育的提倡育龄妇女素质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口出生率,而且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使得人口的死亡率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这两部分原因共同导致了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人口政策的影响老龄化进程要远远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所以我国目前只能以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承担更多的抚养任务,与此同时,现在的家庭结构多为四二一结构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也面临着挑战,而社区养老结合了社会机构和家庭养老的优点,具有发展的必然性。
目前学者对社区养老存在问题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政府层面,认为政府管理的缺失导致了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主张从政府层面下手提升和改进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我通过一些实地了解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应该更多的集中于老年群体身上,关注老年群体需求,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才是长远发展之计,这个我们也会在下文中提到。本文的资料来源于本科时候的社区实习,通过对部分社区养老模式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营现状
通过相关资料与实地调查我了解到,目前洛龙区的社区养老服务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也称被称为“托老所”,主要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生活基本能够实现自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生活照料方面的主要体现就是餐饮服务,社区老年人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就可以享受一天两顿的免费用餐,同时部分社区还被配有一些基础的医疗设备,可以为老年人进行常规的血压、血糖检测,让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精神慰藉方面的主要表现是:老年人可以在照料中心与同辈群体或者社区服务人员交流、参加社区举办的文体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声乐剪纸等,不过通过与社区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接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日间照料中心只有一些简单的休闲娱乐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调查我发现部分社区的活动中心只有数十平方米,放入两张棋牌桌剩余空间就很小了,这也导致了老年人虽然接受服务兴致比较高,社区却没有服务能力的现象出现。其次部分照料中心缺少资金支持,运营状态堪忧,虽然老年人每月缴纳一定费用,而且政府有相关运营补贴,但是我通过与工作人员谈话了解到,这些还是不足以让服务中心持续健康发展,资金不足这也是目前照料中心运营的最大限制因素。
(二)居家养老服务
洛龙区在居家养老方面做的比较好的社区有D社区和Y社区,这两个社区是国家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它们通过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的相结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数字化,让社区居民在感受到家就能享受养老服务的便利。政府和社区在这种服务模式中承担一个链接者的作用,社区通过整理社区老年人信息,建立社区居家服务网络,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和热线电话来选择需要的服务,旨在打造十分钟社区服务圈,让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享受便利的生活服务。通过调查我发现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还是很满意的。
洛龙区政府在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首先是为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政府出资委托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上门,为生活困难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低保老年人提供助餐、打扫卫生以及医疗诊断等服务。其次搭建信息平台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服务供给机构,让老年充分享受高效方便的养老服务。虽然目前洛龙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就目前部分社区的实施效果来看,居家养老服务一定能够成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
三、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问题分析
社区养老是一种比较符合现存国情的养老模式,在分担社会养老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未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就目前的情況来看社区养老模式,在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实地调查,我发现洛龙区的社区养老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养老服务缺少资金支持
通过观察,我发现很多社区的养老中心处在一个半开放甚至关闭的状态,在和社区工作人员谈话中了解到,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依靠于政府的资金投入,由于养老服务需求较大,政府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所需,而且政府在财政拨款时很大程度上考虑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收益,这样就导致了养老服务方面做的好的社区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形成了较为极端的发展景象。社区养老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导致了提供养老服务的不稳定性,资金的不足也影响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制约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二)专业人才缺乏制约服务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服务,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护理要求,但是通过社区走访我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多数为非专业人员,一般都是社区找一些无业居民或者依靠志愿者服务团队来承担起老年人的照料服务,由于资金缺乏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导致专业护理人员几乎不会考虑社区工作,所以就形成了社区护理人员缺乏,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局面。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中还有一种就是志愿者团体,他们往往由大学生或者素质较高的有空闲的居民组成,不过由于志愿服时间的不稳定性,很难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发挥持久的作用,只能作为社区养老力量的补充。
(三)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调查显示,医疗卫生服务是老年人最急需的养老需求,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出现概率提高,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大,由于社区卫生室的医疗水平和药品质量的相对较低,使得老年人并不太放心在社区内就诊。然而经常往返于医院和社区之间对部分老年人又显得不便,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可以和医院开展合作,如专家定期来社区提供问诊服务、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专车接送、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基础医疗服务,尽量让老年人在社区中也能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
四、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完善路径
(一)拓宽养老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是现阶段制约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障碍,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不过由于社区养老服务长期依赖政府的资金投入,形成了一种发展好坏全看政府的现象,单一的资金供给渠道让社区养老服务经不起风险的考验,所以为了推动养老服务更好的发展,建立一种多渠道的资金供给渠道就成为了必要一步。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制。虽然政府能承担大部分的养老资金,但是仅仅依靠政府力量还不足以解决现在的养老问题。这种情况下,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就显得很有必要,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活动,对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参与养老体系的构建,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同时社区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捐助,不仅仅限于资金捐献,有条件的还可以提供服务。
(二)打造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
如果说资金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基础,那么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效果。目前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专业的养老人才极为稀缺,在这种背景下建造一只专业技能过硬的服务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种类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配备也应该出相应的调整,对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来说,老年人在基本的需要满足后会追求一个高质量的服务,在这些社区服务的人员就必须专业技能过硬。对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社区,就可以使用专业性不太强的人员进行服务,因为这部分人员所需要的薪酬也相应低一些,我们应该关注这些社区的异质性,对服务人员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社区老年群体的需求。
(三)以需求为导向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老年人不仅仅存在精神慰藉的需要,对身体健康的需要更为迫切。随着年龄增长,各项机能下降,老年人很容易患上疾病吃药治疗成为常态,更有甚者卧床不起,生活起居需要家人照顾,增加了家庭的生活压力。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年群体对自身健康状况还是挺重视的,每次开展义诊活动老年群体的参与率都要远远高于其它活动,这说明老年人存在这方面的需求,不过我们的社区养老中心却缺乏相应的配套的设施,生活照料是主要任务,对其它方面关注度不够。基于此社区应该配备一些基本的医疗设施,能帮助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联系其它医疗资源为社区老年人定期开展服务活动。这里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只是一个例子,社区养老要想做好应该做好需求调查,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开展活动完善服务设施,这样才能有一个长远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国权.发展上海社区养老生活服务事业的思考[J].上海统计,1994(05):8-9.
[2]王樹新,亓昕.社区养老是辅助家庭养老的最佳载体[J].南方人口,1999(02):29-33.
[3]周伟文,等.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4).
[4]赵聪锐,周玉萍.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讨——城市社区老年照顾有关问题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44-46.
[5] 窦玉沛.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J].社会保障制度2011(2):18- 22.
[6]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4(06):110-113.
[7]张强.依老助老:老年协会参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实践研究——以武汉市W老年协会为例[J].西北人口,2018,39(03):91-99.4(06):110-113.
作者简介:陈青,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