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读《炼金术士》,悟人生之境

2020-01-27 02:26肖琳
锦绣·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又名圣地亚哥寻宝

肖琳

《炼金术士》是巴西作家保罗·戈艾罗创作的一篇带有寓言特色的小说。小说富有奇幻色彩,以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则故事为蓝本进行艺术加工。作为学生自读课文,编者将它录入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这篇课文背景充满异域风情,情节曲折离奇,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趣味十足。

我班上的学生有活力,好奇心强。当我布置下预习《炼金术士》的阅读任务时,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语调欢快地说:早看了,很好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做好课前阅读体验的铺垫工作,之后课程步入课前筹备阶段。我心想不可草草品评,轻慢对待,应该力争让文本的意味更加悠长。师生的互动能产生双向的影响:孩子们在课堂环节中获得知识的丰富和由浅入深的思考;同时,老师的教学热情也被点燃了。

《炼金术士》又名《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像本篇一样,一部著作有两个名字的情况,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比如,《窦娥冤》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有《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西厢记》又名《会真记》,不一而足。无论文化如何差异,取名总是千古难事。如果文字需字斟句酌推敲得来,那么定题也需搜肠刮肚,意求点睛。于是,在播放作家、作品、背景资料的幻灯片后,我提出第一个问题:大家认为这两个名字哪一个更好,说出理由。这是一个开放的辩论题,孩子们各抒己见,或认为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小说内容,或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带有神秘感。全班同学中,大多数青睐前者。我和大多数同学想法一样,认为用“炼金术士”命名更好。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更符合小说奇幻风格。作为一篇寓言小说,故弄玄虚一些,别出机杼一些,有何不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虽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但少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其二,暗示小说的深层内涵。炼金术士,源于西方,是一种职业名称。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晚年对炼金术士这个职业十分痴迷。小说中,炼金术士含有象征义,象征着人如同金属一般,经由低级普通,提炼为高级卓越。不得不感叹,为小说取名“炼金术士”,别具匠心,耐人寻味。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我们逐渐揭开了《炼金术士》的神秘面纱。为了更深入地走进《炼金术士》的世界,我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第二个中心问题,让学生答疑解惑:圣地亚哥寻宝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故事结局中圣地亚哥的宝藏所在之处就是他的家,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局,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呢?圣地亚哥寻宝的过程如同金属锻炼的过程:金属经过锻炼,日渐精纯;圣地亚哥走过九死一生的寻宝之路,实现自我成长与完善。

文化无国界,阅读一部伟大的著作,获得一份感动,无论你我。《炼金术士》中,作者用奇幻的笔端记录圣地亚哥寻梦的点滴,让读者感叹于奇伟瑰丽的幻境,时而震撼于惊心动魄的冒险,时而折服于百折不回的不馁信念。释梦的吉卜赛老妇人、促梦的撒冷之王、弃梦的爆米花小贩、与梦想一步之遥的矿工、代表安逸与诱惑的沙漠少女的故事让人眼花缭乱,他们点缀了少年朦胧的梦想。智者先知鼓励的话语,指引着少年滚烫的寻梦之心,也呼唤着读者在现实中寻梦的热情。当读到末尾,我们才明白它告诉我们一个十分朴素的真理:追求梦想需要拥有勇气、坚持、努力和智慧。发人深省,余韵悠长。这样质朴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本观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了读书之三层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读书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之后再需要费劲心力、孜孜以求地追求;最终,当你努力追求,收获早已被你收入了囊中。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可是作家的灵感却能够远渡重洋、跋山涉水、穿梭时空、不拘一格地相知相通。一者用动人的故事丰富人的见识,一者用朦胧的诗境启迪人的思想:这就是由仰望星空的理想过渡到脚踏实地的践行的过程。总之,《炼金术士》如一扇窗,打开了学生的心房,带来了绚丽多彩的风景;如一座桥,横跨师生间知识的沟壑,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星星之火,汇聚作者创造的智慧,点燃读者理想朝圣的冉冉之光。

放下《炼金术士》已有几日,书中的情节、人物、对话在脑海中时时浮现,无法忘记。因此,写下对小说阅读、评讲、反思過程中的感悟,以解困顿。(2019.12.18)

猜你喜欢
又名圣地亚哥寻宝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研究
“龙生九子”都有谁?(下)
微有声
葫芦瓜
寻宝
武馆寻宝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孩子成胖墩,父母遭罚款
甄嬛演义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