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芳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其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经典文章的朗读。朗读经典文章,是前任沿袭的语文学习方法。它能够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意识地纠正和锻炼学生的发音、组织语言的流利程度、对经典文章感情的理解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强化,从而真正的热爱上语文这一门学科。但是目前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还存在着弊端,有待完善。
关键字:小学语文;经典朗读;对策研究
引言:经典朗读教学需要十分综合的能力运用,它动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包括看、听、读、说等多种感官。其能够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经典文学所带来的语言美,并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文章创作能力。经典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1、经典文章内容的表述
经典文章内容丰富,词藻隽永深刻,不仅有各名家代表作,还题材多样,包罗万象。它给学生带来了一个从未触碰过的新世界,尤其是对于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它们的经历因为年岁限制没有更多精彩的体验。但是经典文学能够让他们汲取更多的知识,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知识之窗。
2、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时期,处于学生义务教育初级阶段,是学生为之后的理解思考奠定基础的黄金阶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语文能力体现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引导学生对于优秀经典文学的研读朗诵,能够让学生在反复读诵和反复揣摩中领略作者眼中的多彩世界,培養其独立富有想象力的审美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经典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不正确的占比关系
占比关系的不正当也是学生和家长对于朗读教学不认可的关键所在。朗读教学是有方法的,而不是简单的教师带读,学生朗读。教师应该明确朗读的教学方法的目标,部分教师把朗读文章当成了一种课程下一个步骤的过渡,变成了走过场、小角色。还有些教师把朗读放在了语文教学和讲解文章的重头戏,好像阅读真的能解决语文学习中的一切问题。让大量机械的朗读,代替了教师对学生文章理解的引导。
2、教师的自身朗读能力有限
教师无法让学生从自身为代表近距离的感受文章朗读应该赋予的技巧、停顿、节奏、重音。有的老师只能从互联网上寻找标准的朗读音频,而没法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朗读学习的引导。
3、教师对于学生朗读评价存在问题
教师的评价不细致,不够有针对性,没法让学生得到第一时间的反馈。每个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天差地别,并且对于朗读的技巧、情感用语言的传达也是不同的。如果仅仅是简单的表扬称赞,或者是一味的批评朗读的没有感情。那将会造成学生对于自己朗读水平的理解不到位,因为不知道进步的方向和途径,也会对朗读教学从内心感到厌倦。
三、针对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问题所提出的对策研究
1、教师应该明确经典朗读教学在课堂上运用的目标和导向
语文的传统教学一定有朗读教学的一席之地。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上题材,来选择如何应用朗读教学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比如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对经典的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诵读,虽然学生不一定真正对经典有所深刻的理解,但是读的广泛眼界宽阔,潜移默化地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文章的深度,则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抽丝剥茧般的一步一步体会文章中富含的韵味。
例如,李白在写《独坐敬亭山》时,是他被罢官逐出长安后的第10年了,他一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内心充斥着孤独。全诗短短四句话,一定要反复读诵体会他笔下所描绘的内心的起伏和寂寥。
2、多种朗读方式并行
教师可以让同桌二人小组、前后桌四人小组、或者自由成立小组,来配合朗读。有些章落可以男女配合对话,并且角色互换,培养多重理解的角度。意大利的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在书《为什么读经典》中认为经典的书不是我们正在的读的而是正在反复读的。卡尔维诺认为他所理解的经典,是值得被反复朗读的。我们选择多种的、反复的、合作的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了学生的趣味,也能让学生积极地贴近角色,走进文章。这是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模仿应用能力,比聆听网络上的名家朗诵更有影响力。
3、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朗读知识
当面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经典文学,教师要熟悉其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面对不同的题材的文章,教师要理解其中的朗读技巧的差异,并且熟练运用。比如外国的译文并不能达到完全的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这需要教师能在学生读完后,立即点评,纠正他的发音、断句、语气等等。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有更加丰富的收获,能够更好的改进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在下一次朗读的时候愉悦的积极的发言。
例如《触摸春天》中,作者描写道:“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儿,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如果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春天这么美好,我却看不见一定会悲伤,但是安静她虽然是个盲童,却“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充分的体现了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所以这里的朗读并不是反面衬托安静的残疾,而是表达安静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
4、丰富学生的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的提升需要教师十分专业的引导,和集中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所普遍的通过一个字一个字的拖长音的行为,是学生对于朗读要求、朗读目的、朗读技巧不明确造成的,可以通过纠正性训练在课堂中得以转变。冯国丽认为:“具体针对有感情地朗读所提出的,如把握课文基调;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注意文中提示语;注意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有朗读的成就感。”这充分说明了朗读需要多层次的方法。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别的学生来点评朗读的学生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分析他人的同时,审视自己身上有没有和他相类似的错误,可以减少之后错误的发生。
四、结语
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经典朗读在实际课堂上的运用,还有很多的不足.朗读并不是单纯的读书,更是一种对文本解读能力的体现,是对感情表达能力的锻炼的途径。朗读,尤其是经典朗读教学,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能构建综合的语文学习能力。希望各学校能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希望各位老师能将朗读教学更加的专业化,有效化,真正提高学生的各项水平,完成朗读教学的具体任务。
参考文献
[1]单秀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3):97.
[2]武俊兰. 依托经典诵读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7):69.
[3]杨袖梅.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20(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