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倩
摘要:“最近发展区”理论倡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认知与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且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儿童舞蹈教学应当基于儿童当下的舞蹈发展水平以及潜在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推动儿童不断达到自己潜在的舞蹈发展水平,使儿童舞蹈教育贴合儿童的最近发展。
关键词:儿童舞蹈;教学内容;最近发展
引言
舞蹈艺术是一类既具有文化性又具有技艺性的表演艺术。舞蹈教育是一类能够提升舞蹈学习者艺术鉴赏能力,促进舞蹈学习者的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教育活动。儿童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儿童形体发育,锻炼儿童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柔韧性,在提高儿童身体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儿童的自信心。重视儿童舞蹈教育,挖掘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相应的舞蹈教育内容,有利于更加全面的推动儿童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儿童舞蹈教学内涵与意义
儿童舞蹈教学是一种美的教育,引导儿童通过人体动作有情感的呈现自身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舞蹈也是儿童们十分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具有提升儿童素养的诸多优势。儿童舞蹈教育是儿童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能够使少年儿童在学习舞蹈技艺的同时也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因此,儿童舞蹈教学对儿童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人格道德的发展以及意志品质的形成等都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积极作用。
舞蹈是无声的语言,儿童们在完成动作、感知节奏以及娱乐中提升了模仿学习能力也加深了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儿童经常会依据自身的认知以及想象,以儿童的视角呈现出独特的舞蹈表现。通过儿童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儿童的节奏感、韵律感,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也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是对少年儿童开展进行美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儿童为教学对象的舞蹈教学,其内容不仅要包含对儿童舞蹈动作技能以及对舞蹈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也要重视对儿童创造性艺术表现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二、儿童舞蹈教学与儿童“最近发展区”
教学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二者相加的共同活动。儿童能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系统了解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且发展自身能力、增强自身体质,冰鞋形成积极的人格品德。儿童舞蹈教学也是如此,是一种教师与儿童交互的活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创造性地论述了教学与儿童发展二者的关系。“儿童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当下的发展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即“儿童当下的发展水平与在教师的指导下或与同伴的协作配合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教育是决定儿童发展水平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每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都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也都不尽相同。基于最近发展理论下的儿童舞蹈教学,其核心是将儿童的动态性发展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始终关注不同年龄段儿童当下的舞蹈水平以及潜在的舞蹈发展水平,抓住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舞蹈教学内容更好地为挖掘儿童的潜在舞蹈发展水平服务。
三、挖掘儿童舞蹈教学内容,贴近儿童“最近发展区”
(一)基于舞蹈教学目标选择舞蹈教学内容
儿童舞蹈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舞蹈的各项教学工作必须要依照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进行规范化教学。除了儿童舞蹈基训目标之外,教师还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使儿童舞蹈教学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儿童学习五大的兴趣,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舞蹈教学目标,引导儿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感知舞蹈音乐,掌握舞蹈内容、动作,了解舞蹈内容或动作背后的意义并尝试创编舞蹈动作。例如,要选择具有“童真、童趣”性质的儿童舞蹈教学内容。像《绿了·江南》这一儿童舞蹈,其内容的创设是以儿童的视角出发,呈现的是儿童视角下的景色以及儿童对于景色的情感。再例如著名儿童舞蹈教育家曹尔瑞教师创编的舞蹈《小蚂蚁》,曹老师选择了儿童生活中最为普通常见的事物,基于儿童的心理创作了这一作品。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儿童观察与回忆小蚂蚁的习性,模仿小蚂蚁的动作进而理解舞蹈动作以及舞蹈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同时也激发了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再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动植物、人物以及劳动者等形象为主的舞蹈内容。抓住儿童模仿性的特点结合儿童生活,引导儿童在舞蹈学习中感受生活,在认知生活过程中汲取舞蹈灵感。
由此可见,儿童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结合儿童的心理以及日常生活,了解儿童的兴趣以及情感世界。舞蹈教室应当具有准确、规范的舞蹈教学认知,建立全面的舞蹈教学目标筛选贴近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日常生活的舞蹈教学内容,挖掘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基于儿童舞蹈能力选择舞蹈教学内容
儿童的舞蹈学习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儿童借助自身的肢体,完成一定的动作和要求。舞蹈教师应当遵循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舞蹈教学呢日用,安排针对性的舞蹈训练,这样才能够基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更加细致、科学的舞蹈教学。虽然儿童舞蹈与成人舞蹈的根本性质相同,都是以人体为媒介,通过人体动作的肢体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儿童的生理结构又与成人不同,这就需要舞蹈教师谨慎思考一个问题,即选择怎样的舞蹈内容能够最大化地挖掘儿童的舞蹈潜力以及保护儿童的身体。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展能力不同,舞蹈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段,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在愉悦的氛围中及引导儿童掌握舞蹈技巧。
一般而言,儿童舞蹈教学主要针对年龄在5至15岁少年儿童,也有少部分是年龄在3至4岁之间的儿童。3至4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注意力较短,舞蹈教学内容要选择以培养儿童肢体意识为主的,辅以一些简单的儿歌训练,逐渐引导儿童能够运用身体的头、手、脚。胯、肩膀等各个部位。5至6岁的儿童,相较于3至4岁的儿童起身体的协调性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针对这一年龄段的科通,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基本的舞蹈队形的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故事性舞蹈教学内容,引导儿童基于音乐背景创编舞蹈动作,表现舞蹈故事。7至8岁的儿童,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关注力与语言和认知能力。舞蹈教师可以运用选择一些更加具有技巧性的舞蹈内容并运用一些舞蹈专业术语开展教育教学。例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腰部联系,像跪下腰、站下腰、旁腰等。而9岁以上的儿童,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儿童舞蹈审美力及表现力的教学内容,引导儿童老姐规定动作后更加深层的东西,也可以逐渐增设一些肌肉能力训练的动作,如控腰、踢腿等动作。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舞蹈教学的内容应当基于舞蹈教学的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舞蹈能力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选择。一节舞蹈课中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基于儿童当下的舞蹈发展水平以及潜在能够达到的舞蹈发展水平设计的,课堂上内容应该是平均分配各个方面的练习,舞蹈教室应当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考虑儿童的体力与肌肉的耐力。同时,儿童舞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到逻辑性,要思考将舞蹈教学内容进行编排组合,由浅入深、有易到难地引导儿童达到舞蹈学习的目的。这样才能推动儿童不断达到自己潜在的舞蹈发展水平,使儿童舞蹈教育贴合儿童的最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晶. 律动教学与舞蹈启蒙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龐小强. 中国青少年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3]郭晓霞.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D].吉林大学,2007.
[4]龚倩. 中小学舞蹈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