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晴英
摘要:根据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思政的推进中,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商业 课程思政 育人
通过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习后结合自己领会的要点,结合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像撒盐一样渗透到专业知识中,谈几点想法:
一、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
《商业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该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建立创新、科学的商业空间设计理念,使学生具备统筹商业空间环境与企业文化关系的能力;具备识读专业图纸、依规制图、独立创作商业空间设计方案的能力。那么整个教学内容包含了三大块内容:概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元素、设计表现与实践
(一)商业空间概述部分
将商业空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起点,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沿革,讲述中国设计随着文明的进步、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变。20世纪80年代,我们本土的设计基本是直接复制别国的作品,90年代模仿再创造,21世纪本土设计的崛起,意味着中国的设计师针对市场商品和消费心理有了真正的设计创新。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也更加精致,跟随着这个大的潮流,我们国家的设计师们一步步的创造着具有中国特色商业空间设计的华丽篇章,这离不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提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设计史的串讲,来引导学生明白我国设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等重要因素。
在历史的讲授过程中还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借助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尊道重礼和规矩意识。由西方商业环境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学会在设计中如何尊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
在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上,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设计从无到有,涌现出了大量的经典制作。比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惊艳了全世界的中国国家馆,整体设计就是一个中华知乎库,馆体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强烈的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室内的展示以 “寻觅”为一条主线,带领着前去参观的人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整个展厅中能够发现城市的发展和中华智慧的相互渗透。回顾了中国近三十多年来城市的变化和中国城市化的建设规模与成就,探寻了中国城市的传统与底蕴,最后,由一条“智慧之旅”带领着参观者走向未来,感知未来。深刻的感悟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的发展。
在商业空间分类的展厅中所涉及的文化展厅,以辽宁财贸学院红馆为例,整个馆体设计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建设及、改革三个阶段为主线,设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铸就辉煌三大板块。同时也结合学生实地的观展,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及传承的重点关注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在空间布局的分析中,让学生也积极的参与进来,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也能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元素
将设计的基本原理、元素为一个衔接点,让理论知识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商业空间设计的流程学习中;前期的设计准备,以教学楼二楼为一个企业展厅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某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推广企业和产品。在实地勘测中让学生通过现有的建筑,结合空间的比例、采光、气候等环境条件,合理的安排展柜、展架、企业文化等,同时解决相关消防、空调等设施的问题。最终也能明确企业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规模定位、档次、投资标准等,使整个任务更加明确。通过这样的一个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商业环境与心理学的学习中,结合空间及心理、消费者的需要动机、购买动机、行为方式等内容的讲授,通过一个心理测试的互动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其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
在商业空间界面中,以專卖店为例,大量的案例赏析,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空间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时下流行元素的关注度。
(三)商业空间的设计表现与实践
让设计表现和实践作为与工作的对接点,以书店设计为例,随着电子书籍的出现,实体书店的生存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是从事商业类设计的设计师面临的一个挑战。
不管是经营的模式或是空间的设计。都在寻求多元化的模式。书店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设计一种更适合当代人的书店,打造一种更具有人文关怀的阅读体验环境。通过此案例让同学们了解设计的意义,离不开设计文化,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对于设计的认识不单单局限于作图,培养学生在面向市场,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品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后结合商业空间的技术管理、设计流程中的施工图等,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的规章制度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维护行业的里规则,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学习利用,这也是提高个人水平素质的一种方法。
二、教学方法将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连成“线”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教学作为一条主线,让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等在这条主线上一直延伸下去,同时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教学。那么我们可以让这几种教学方法分出层次:认识、接受、运用、拓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引用一个实际项目,例如:文化展厅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对应的空间布局和效果展示。然后通过以后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取精髓,并将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融入其中,在空间布局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演示划分区域。在方案进行的过程中,形成互动的模式,角色的扮演,提出整改意见。在课程育人的每个环节中,我们最终都要落实到“行”。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以全“面”的考核为导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是以学生的作品成果为导向的,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
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育人,所有设计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将艺术创造的终极目的提升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设计之路和成长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慧宁.商业空间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01
[2] 卡尔斯·布拉托.商业空间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